登陆注册
11217900000003

第3章 通过孩子的画破解他心灵的密码

每位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可为什么在孩子眼里,妈妈却成了一个拿着“刀”的刽子手呢?妈妈的“刀”其实就是她对孩子强烈的控制欲。她打着爱的名义,用“刀”

挟持孩子的身心,让孩子备受折磨。

妈妈,请不要控制我

我是在儿童绘画班认识8岁的小男孩睿睿的。他画了一幅画。我问他:“牛好像不高兴啊?”

“是的,它很生气,也很难过,因为主人要杀它。”

“为什么要杀它呢?”

“我也不知道。主人就是主人,他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牛没有一点儿办法。”

“牛为什么不逃跑或者反抗呢?它的个子那么大。”

“主人已经把牛屋的门锁上了,它逃不出去。再说,主人拿着刀,随时可以捅它一刀,它反抗也没有用。”

“那它就只能等死吗?”

“是的,所以它很难过啊。”睿睿的表情有些木然。

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表达也非常清楚,但我心里却沉甸甸的。绘画作品能折射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在睿睿的内心里,那个拿着刀、控制整个局面的主人是谁?那个既生气又难过的“等死”的牛又是谁?他头脑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画面?

不久,我约见了睿睿的妈妈——一个走路、说话都风风火火,显得急躁不安的女人。一见面她就迫不及待地向我数落起睿睿的不是来。

睿睿这孩子太不听话、太不懂事了,他总是让我操心,这让我显得比很多同龄人要憔悴。回家后写作业、饭前洗手、饭后擦嘴、睡前喝牛奶,这些他自己的分内事,都需要我一一提醒并监督执行。他的自觉性很差,我对他的管教稍一放松,他就会捣乱。比如,写作业时,他总是趁我不注意时玩小刀、橡皮或者抠指甲,我必须时刻盯着他,并不断催促他:“快点儿!快点儿做!”睿睿他爸是个“甩手掌柜”,什么事都不管,即使做也做不好,家里所有的事都要靠我。我在家里嘴巴一刻也不能闲,手脚一刻也不能停,每天晚上躺到床上时,累得都快虚脱了。

睿睿已经8岁了,可什么事都不会做,什么事都依赖我。每天晚上,我都要帮他整理书包,将铅笔削好,将橡皮擦涂抹干净,并整齐摆放在文具盒里。我还要将他第二天要穿的衣物摆放在枕边,如果是冬天,还得给他标清楚哪件毛衣穿里面,哪件毛衣穿外面。有一天早上,我感冒了,没有起床,睿睿临出门时,跑过来问我:“妈妈,今天穿哪双鞋子?”我头疼得厉害,不耐烦地说:“你随便穿吧。”睿睿在门口磨蹭了半天,最后还是向我求助:“妈妈,还是你决定吧,穿哪双呢?”我气得不行。

睿睿在家里时时处处显得毫无主见,没想到他在学校里却是一个喜欢攻击别人的学生。睿睿的老师告诉我,他经常给人取绰号,什么“招风耳”“小矮人”“大象腿”“长颈鹿”,他也经常挑剔别人的缺点,比如说谁谁很自私,谁谁很笨什么都不懂。上个星期,睿睿竟然和一个同学打了一架,被学校处分记了“大过”。我着急地问他:“你为什么要打人呢?”“我说月亮不会发光,他偏说月亮能发光,我怎么给他解释他都不信。”“他不信就不信嘛,这与你何干呢?”“那可不行!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他必须听我的!”……这孩子是什么思维逻辑啊,他怎么一根筋呢?我真是不理解。

妈妈讲的都是事实吗?孩子是怎么想的?我又问了睿睿几个问题:“妈妈说你自觉性差,什么事都要她‘盯着’你才能做好,你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自己做呢?”

睿睿大声说:“不管我做什么,她都要管我,她从来不相信我!”

“可是她如果不管你,你就不会去做啊!”

“我当然会做!她越是管我,我越是要故意捣乱,故意惹她生气。”

“你连穿哪双鞋子都问她,是吗?”

“如果我自己选择了哪双鞋,她肯定又会说这不好那不好的,不如让她决定吧。”

“你在学校为什么老说同学的坏话呢?”

“我不说他们的坏话,他们就会说我的坏话。”

“为什么别人一定会说你的坏话呢?你们完全可以友好相处啊。”

“那肯定不行,要么是我胜了,他们败了;要么是他们胜了,我败了。反正总得有个胜负。”

从妈妈的讲述和睿睿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妈妈对孩子有一种控制欲,而且这种控制欲已经影响了睿睿的思想、性格和行为。那么,她的这种控制欲从何而来呢?我让妈妈讲述了她的成长经历——

我父母都是老师,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但是在家里,我却感觉不到他们的爱。他们对我和弟弟完全是两种态度,总是夸弟弟聪明、可爱,对我却有很多不满。他们批评我写字不好看、说话不流畅、走路姿势不好看、性格不够开朗,等等。我从小特别自卑,总认为自己是最笨、最丑的女孩,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简直是一无是处。

控制与反控制的母子

睿睿到底是怎样一个孩子呢?在妈妈眼里,睿睿“不听话,不懂事,自觉性差,毫无主见,依赖性强”,但睿睿却认为“妈妈管得太多”,所以他要“故意捣乱”,故意不拿主意。到底谁说的是事实呢?

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总是习惯于将过错推给别人,所以这对母子的话可能都有“水分”。但是在亲子互动中,父母永远是占主导地位的,也就是说,睿睿的缺点主要是受母亲的影响,而绝非是母亲被动地被一个缺点多多的孩子所拖累。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对母子的互动方式:妈妈具有控制欲,她需要通过控制别人来填充内心的空虚。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她假设睿睿是一个“不听话、不懂事、自觉性差、依赖性强”的毛病多多的孩子,因此需要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这种假设下,她的控制欲得到满足,她忙碌且快乐着。但她的行为带给睿睿的是什么呢?一方面,睿睿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他渴望被尊重、被承认、被信任,他对妈妈“什么都要管”很反感,并进行抗议,所以他要“故意捣乱,故意惹她生气”。他这种“故意”的行为更证实了妈妈的假设,所以妈妈的控制行为会变本加厉。另一方面,睿睿作为一个年幼的孩子,他的自控力、自主性和自理能力都还欠缺,他本能地习惯并享受这种被监督、被照顾、被安慰、不需要自己操心、不需要自己负责任的生活。所以,妈妈所反映的睿睿的缺点,一方面是她潜意识的一种假设:她希望睿睿本来如此,这样她的忙碌才能有理由,她才能用被动的忙碌来掩饰自己主动的控制欲;另一方面,这也是她控制行为的结果:她的“无微不至”和事事插手让睿睿养成了自觉性差、依赖性强的毛病。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睿睿的反抗一方面反映的是自己的不满,另一方面他幼稚的反抗也正好成全了妈妈的假设,助长了妈妈的控制行为。这对母子的互动方式可谓环环相扣啊。

在家里,妈妈占主导地位,睿睿虽然在反抗,但是仍然处于弱势。正在长大的他当然不会甘心于这种状态,于是他便在其他场合寻找机会“翻身”。他攻击同学的弱点,就是为了掌握主动权,以控制别人。此外,母子互动的这种模式也让他对人际关系有了一种误解:“要么是我胜,他们败;要么是他们胜,我败,反正得有个胜负。”“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他必须听我的。”也就是说,睿睿认为人与人之间必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局面,平等、友好、融洽的相处是不可能的。

再来看本文开头的那幅睿睿的画。显然,那只哭丧着脸的牛正是睿睿的替身,他认为自己很强壮(他在学校的攻击行为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壮),但面对现实却无能为力,因为门被锁着,而且“妈妈”手里拿着刀;“妈妈”的个子虽然小,但是她的威力却很大。这幅画充分显示了睿睿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对现实的无奈。

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每位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可为什么在孩子眼里,妈妈却成了一个拿着“刀”的刽子手呢?妈妈的“刀”其实就是她强烈的控制欲。她打着爱的名义,用“刀”挟持睿睿的身心,让睿睿备受折磨。那么,妈妈的控制欲从何而来呢?

从妈妈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和她从小的成长经历有关。妈妈的父母对她要求很严,父母认为这是“爱”,但对于孩子来说,她却感觉不到爱。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只储存情感的“箱子”,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爱,让“箱子”充实。如果父母无法给予这样的爱,孩子的“箱子”就无法充实。妈妈从小没有获得足够多的爱,她的爱箱是空的,因此她需要通过控制别人或者控制一些事情来获得满足感,以填充“箱子”。

显然,妈妈也是当年亲子关系的受害者。我们无意谴责妈妈的父母,就如我们不必谴责睿睿的妈妈一样。每一对父母都在努力将最好的爱传递给孩子,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爱也许并不能如期抵达孩子的内心。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早认清这些“爱”的实质,争取给予孩子真正的、他们所需要的爱。

我们可以想象到,如果妈妈和睿睿继续以这种“控制——反控制”的模式互动,睿睿的成长必定会受到更大影响。一方面,他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自理能力会越来越差,责任感会越来越弱甚至根本没有责任感;另一方面,他翻身掌握主动权的欲望会越来越强,他的攻击倾向会越来越明显,他在人际关系上的困惑会越来越大。

现在妈妈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心理失衡的状态,要采取合适的方法予以平衡。比如,可以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结交更多的朋友,从中体味到快乐和满足,而不是通过控制孩子或发号施令来获取满足。

妈妈要给睿睿更大的成长空间。你希望孩子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发展什么样的能力,就要给他创造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而不是阻拦和指责他。你希望他有自觉性、有主见,就要给他施加责任,并充分尊重他、信任他。

妈妈要以身作则,与睿睿建立平等、友好、融洽的关系。孩子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最先是从父母那儿获得的,或者更直接地说,是从亲子关系中感悟到的。睿睿对人际关系已经有了一些误解,妈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和同学、朋友打交道,鼓励他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虚心向别人学习,引导他和同学坦诚相见、宽容以待。

另外,爸爸也要和妈妈多做一些情感交流。亲密、融洽的夫妻之爱是成年人填充内心空虚的最好原料,也是治愈控制欲的最佳良药。妈妈内心的“爱箱”如果是满的,她就会有足够的能量给予家人更多的爱和关怀。加强夫妻沟通,增进夫妻感情,也能转移妈妈对睿睿“紧盯不放”“无微不至”的注意力,对睿睿来说,也是一种“松绑”。

孩子性格孤僻源于母亲的“追讨”

绘画班的老师向我介绍6岁的女孩楠楠:“这个孩子平时很少说话,性格有些孤僻,喜欢独来独往,她经常瞪着一双大眼睛看别的小朋友玩,我引导她加入那个圈子,她却总是摇头;小朋友主动和她打招呼,她也不理不睬。她的父母性格都比较外向,特别是母亲,挺能说的,是行政干部,她对孩子的内向性格非常着急。”

我提出想看看楠楠的画,老师将她刚刚画的一幅《猫和老鼠》拿给我。我觉得这幅画有些奇怪:猫一下子抓住4只老鼠,这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可猫的脸上好像并没有喜悦的神情。

我找到坐在一个角落发呆的楠楠。楠楠似乎很乐意和别人分享她作品的构思,她说:“因为它没有得到表扬啊,所以它不高兴。”

“它想得到谁的表扬呢?”

“爸爸妈妈。”

我追问:“在你们家里,谁是这只猫呢?”

我以为她会说“是我”,没想到她的回答却是:“妈妈!”

我又问她:“妈妈想得到谁的表扬呢?”

“爸爸的表扬和我的表扬。”

“她都做了些什么呢?为什么想要表扬?”

“她做饭、洗衣、抹桌子、拖地,还辅导我学钢琴,送我上绘画班,反正她说家里的活儿都是她一个人做的。”说起这些,楠楠滔滔不绝,一点儿看不出“内向、话少”的迹象。

“妈妈做了那么多事,你和爸爸为什么不表扬她呢?”

“妈妈老是板着脸批评人,说我这不好那不对,挺烦的,爸爸也这样说。”

“那你们将这些想法告诉过她吗?”

楠楠摇头:“不敢,妈妈是猫,我是老鼠,我看见妈妈就躲。”

楠楠的妈妈是怎样一个人呢?她对孩子的性格有哪些影响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约见了楠楠的妈妈王芬。

在征得楠楠的同意之后,我先将我和楠楠的对话录音放给楠楠的妈妈听,她很惊讶:“楠楠会和您说那么多话啊?”然后,她皱了皱眉:“这孩子真是不懂事,我在家里累死累活,最后却成了‘冤大头’,这都是她爸教唆的。”她向我大倒苦水:“我工作很忙,每天早出晚归,还经常下乡搞调研,但我从不以女强人自居而疏远家庭。楠楠她爸是个‘甩手掌柜’,家里的事一般都是我做的,做这些事倒也无所谓,问题是他们父女俩从来不说一句好话,好像我是欠着他们似的……最让我着急的是,楠楠的性格完全不像我们夫妻俩,很孤僻,很封闭。楠楠她爸说是因为我说得太多了,女儿才说得少,这叫平衡。这话的意思好像是我影响了楠楠的成长,我鞍前马后地伺候他们,我图啥呢?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他们为什么这么不理解人呢……”

等楠楠妈妈发泄完了,我问她:“你觉得丈夫和孩子的认可非常重要吗?”

楠楠妈妈愣了一下,很快又说道:“那当然,我所做的都是为了他们,如果他们不认可,那我的忙碌和辛苦还有什么意义?”

“可他们并没有要求你做这些事啊?”

楠楠妈妈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好像有些不高兴:“如果我们都不做家务,那还叫一个家吗?再说我又不是给谁打工,一定要等人安排了才去做,我可是在自己家里啊。”

我顺着楠楠妈妈的思路说:“的确,你又不是给人打工,但为什么在自己家里做了事还一定要让别人认可呢?”

“这——”她语塞了。

妈妈的“追讨”让孩子逃避交往

在这个家庭里,谁是孩子?谁是大人?表面上看,是母亲在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为孩子付出。实际上,母亲更像是一个讨要糖果以获得奖赏的孩童,如果“大人”不给她,她就会觉得委屈,就想犯赖。这表明她内心藏着一个未得到满足的小孩。

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楠楠的妈妈在童年时代没有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没有获得足够的爱,这成了她心里无法释怀的痛。成年后,她便将对父母的期望投射到自己最亲的人——丈夫和女儿身上。作为成人的丈夫可以以“你很烦”为由来拒绝她的索取,而心理能量还很弱小的女儿采取的拒绝方式只有逃避。这种逃避的方式也被楠楠复制到她和其他人的交往中。所以,她常常瞪着眼睛看别的小朋友玩耍,自己却不敢走近。

那个经常讨着要表扬,因为没有得到表扬而哭丧着脸的记忆深深地刻在楠楠的脑海中,她笔下的猫就是妈妈的写照。楠楠说,那只猫想要的是爸爸妈妈的表扬,这是她意识层面上的认识;而在潜意识里她明白:自己的妈妈真正想要的也是爸爸妈妈的表扬。孩子可能说不出什么深刻的道理,可孩子的心却异常敏锐,看得比谁都明白。

妈妈为女儿内向的性格着急,而真正需要改变的却是她自己以及她和女儿相处的方式。

父母首先要解开自己的心结

在我的分析引导下,王芬承认:她是家里的老幺,从一生下来,父母就将她放在乡下的姥姥家,她很少看到父母。每次看到别的孩子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她都非常羡慕。父母每年只回家看她两三次,她因此抓住这点儿机会,表现得特别乖、特别懂事,希望父母能抱抱她,但父母好像很迟钝,很少对她表达爱。每次父母离开后,她都会委屈地大哭一场,觉得他们一点儿都不爱她。

我告诉王芬:“谁欠的债由谁还,父母欠你的爱应该去找他们要。”

王芬叹了口气:“咳,他们都老了,再说那都是过去很久的事了。”

“你可以和他们做一次坦诚的沟通,将童年受到的委屈告诉他们,也听听他们的想法。”

一个星期后,王芬告诉我,她像个小孩子般在父母面前大哭了一场,父母眼圈也红红的,他们说,是有些对不起她,因为那个时候的确太忙了,单位上的事很多,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根本顾不上她。而且姥姥是个细心的人,将她照顾得很好,所以他们从来不担心她。“过去的事本来无法再弥补,他们讲了当时的难处,也向我道了歉,我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王芬说。

我说:“每个人都有一些无法释怀的心结,想解开这些心结,还是需要找当事人,将别的不相干的人拉进来既于事无补,还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比如,楠楠见了你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这也造成了她在人际交往的障碍。”

“那该怎么办呢?”提起女儿,王芬显得很焦急。

“你希望她有什么样的性格呢?”

王芬说:“希望她融入小伙伴的群体中,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与人合作,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告诉王芬:“孩子在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打交道,你希望她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以身作则,给她做好示范和引导。”

让孩子拥有一颗友爱、开放的心

我给王芬提了3条建议。

第一,和孩子做朋友。在生活上,父母要照顾孩子,而且要毫无怨言,因为这是为人父母的职责;在精神上,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倾听他的心声,分享他的喜悦,和他一起做游戏,一起讲故事,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与人分享、与人合作的乐趣。

第二,鼓励孩子适当向人求助。比如,在餐馆吃饭时,当孩子还需要一些餐巾纸时,鼓励他自己去找服务员要;在公园里,当孩子羡慕别的小朋友新奇的玩具时,鼓励他上前打听:在哪儿买的?多少钱?通过这些尝试,孩子慢慢会明白,人们大多是愿意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而且不会索求任何回报。明白这一点,对楠楠来说很重要。以前,受“妈妈总是想得到表扬”的影响,她会认为,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帮助别人,一个人为你做了事,是要求回报的,因为害怕给予回报,所以她会拒绝和人建立联系。

第三,引导孩子和外界友好相处。这个外界既指外人,也指外物。遇到熟人,主动打个招呼;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遇到陌生人,也可以给一个暖暖的微笑。对于身边的小生命,也要给予积极、充满爱的关注:“小狗可能迷路了,我们带它去找主人吧。”“小树被风吹倒了,我们将它扶起来吧。”“小鸟的腿受伤了,我们给它包扎一下。”如果孩子拥有一颗友好、善良、真诚、开放的心,就很容易和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别人也会很乐意和他交往。

王芬表示会按照我所说的去做。我还提醒她一点:要注重自我的成长,当心里有委屈和不满时要学会自我消化,必要时可以通过夫妻沟通来化解。但千万不能将不良情绪转嫁给孩子,那对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

半年后,我又去那个儿童绘画班,老师给我看了楠楠的3幅画。我对楠楠说:“你给我讲讲这些画的故事吧。”楠楠很高兴地告诉我:“这是小蜗牛过河。小蜗牛要过河,树叶说:‘我来做你的船吧!’一条彩色的鱼游过来说:‘我来推船吧。’可是,它一个人的力气太小推不动,它就叫来很多好朋友,大家一起推着蜗牛过河。另一幅画是福娃要去参加运动会,快迟到了,鸵鸟说:‘我跑得快,我带你去吧。’福娃很高兴,举着旗帜唱歌;那幅画嘛,云宝宝哭得很伤心,小白兔和它是好朋友,小白兔跑到山顶上对云宝宝说:‘你别哭了,有什么事就告诉我,我来帮你。’”

我听得满心欢喜,这不仅仅是因为楠楠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我称奇,更重要的是,这些画表明:楠楠有一颗真诚而友好的心,她学会了与人合作。

划清父母与孩子的界限

昱昱的妈妈找到我,让我分析她儿子的画反映了什么心理。我说,我想听听孩子自己对画的解释。于是,昱昱就跟着妈妈带着几幅画来到了我的工作室。

第一幅画是《小鸡图》:两只小鸡相向而立,扑棱着翅膀,怒发冲冠。我问6岁的男孩昱昱,它们怎么了?昱昱说:“它们吵架了。”“为什么吵呢?”他告诉我:“它们从栅栏里跑出来到外面玩,结果被主人发现了,主人很生气,惩罚它们不许吃饭,于是它们就吵起来了。一只鸡说:‘都怪你,是你出的坏主意!’另一只鸡说:‘明明是你让我出去的,怎么怪我呢?’它们吵得很凶,都快打起来了。”

第二幅画是《螃蟹图》:两只螃蟹向相反的方向爬去。昱昱说:“它们两个争一只虾吃,结果虾跑了,它们都没吃到,所以很生气。”我问他:“为什么要争呢?两个人共同吃一只虾不行吗?”“不行,它们老是争东西。”

第三幅画是《小鸭图》:两只小鸭噘着嘴,背靠背。昱昱说:“它们两个是敌人,每次见了面都要‘哼’一声。”

坐在一旁的妈妈呵呵笑起来,说:“你可真会编故事!”

我问妈妈:“这都是老师要求他画的吗?”她告诉我,老师一般只教他们如何画动物的轮廓,至于画几只动物,它们在干什么,有什么样的表情,全是孩子自己发挥。

看着昱昱的3幅画,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他笔下动物们的神态到底隐喻了什么呢?

我请妈妈谈谈他们的母子关系——

昱昱的爸爸长期不在家,昱昱是我一手带大的。我工作很忙,昱昱又特别淘气,我觉得非常辛苦。有时候,遇到麻烦事,我心情烦躁,就会向昱昱抱怨:“我这么累,都是因为你太不懂事!”“都怪你做事太拖拉,我今天又要迟到了!”“如果不是你吵着要买冰棒,我们就不会碰上大雨了!”“我本来准备今晚写工作总结的,你一吵闹,我彻底头晕了。”昱昱并不像别的孩子那般顺从听话,他常常会和我据理力争:“怎么能怪我呢?明明是你……”他的公开顶撞让我更加生气,因此我就赌气不理他,他感觉很委屈,就躲在一旁哭,我仍然不理他,直到他向我承认错误为止。

当然,赌气归赌气,作为母亲,我对他的抚育和培养还是很用心的。他喜欢画画,我就省吃俭用,将他送到全市最好的美术老师那里去学习;他喜欢看奥特曼动画片,每次上街我都给他买,现在这些碟子已经装了满满一抽屉。我一心一意为他好,可他并不买我的账,当别人问他“你喜欢妈妈吗”,他却顾左右而言他,避而不答,这让我有些伤心。

我小时候和父母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好,我们家的家教很严,父母是家长式作风,不允许我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他们说一,我们绝对不能说二,这让我们感觉很压抑;对于母亲,我是又敬又怕又恨,每当看到别人家的母女亲密相依,互相说悄悄话时,我就羡慕不已。所以,当昱昱始终不肯回答“你喜欢妈妈吗”这样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问题时,当看到他的同伴画的《小鸡图》是母鸡驮着小鸡晒太阳而昱昱却画两只小鸡吵架时,我心里的落寞可想而知。

不过,昱昱不像我小时候那样压抑,他非常有主见,可以在我们面前大胆地表白他的意见,这让我备感欣慰。但昱昱的爸爸却不以为然,他说昱昱太喜欢狡辩并不是好事。比如,他打破了牛奶瓶,我还没来得及批评他,他就嚷开了:“妈妈,都怪你,把地上弄得湿湿的,害得我站不稳;爸爸,你为什么恰恰这时候叫我呢?我吓了一跳,手一松瓶子就掉了。”

我现在也很困惑:到底是让昱昱做一个顺从听话的人好呢,还是鼓励他发表自己的想法?

错位的母子关系

很显然,昱昱画中那两只或吵架或争执或互不理睬的动物,隐喻的就是他和妈妈的关系。

他们母子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用“敌对状态”来描述。当然,“敌对”这个词用在母子关系上似乎有些不太合适,好像将大人幼稚化,将孩子成人化了。而事实上,对昱昱母子来说,的确存在大人幼稚化、小孩子成人化的问题。

妈妈是在一个比较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很多事情都由父母一手安排,她没有承担责任的机会,她也不知道如何承担责任。所以她在责任感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以至于在当了母亲后,她一旦遇到麻烦事,就会显得慌乱浮躁,本能地想回避责任;即使面对的是一个6岁的孩子,她也毫不犹豫地将责任往他身上推;她孩子气地跟孩子赌气,直到孩子认输。这充分显示出她成人幼稚化的心理。

另外,在爸爸长期不在家的情况下,昱昱的角色不仅仅是个孩子,他还履行为妈妈的情绪找到出口的职责,还要承担缓和家庭气氛的责任。妈妈向他抱怨、推卸责任,说明已经将他当作大人来对待,因此他必须像个大人般地应对妈妈。他受了委屈,不能像其他孩子那般任性耍脾气,因为妈妈也在耍脾气,家里没人哄他。从昱昱对画的解释和妈妈的讲述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个6岁孩子心智上的成熟。

也许有人会认为,妈妈的“幼稚化”和母子关系的敌对状态能够给孩子更多承担责任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而且妈妈也很欣慰:昱昱比较有主见,有一个大胆表达自己主见的环境,这比她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状态和家庭环境强多了。事实上,这只是问题的表象,表象具有蒙蔽性和暂时性。我们必须剖析孩子那些表象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心理状态。

敌对型母子关系不能不说是一种错位的关系,角色错位必然会带来心理上的混乱。这种错位的母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至少有3个方面。

第一,孩子会变得心胸狭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爸爸长期不在家的情况下,孩子更多的是从妈妈那里学习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学习处理问题的方式。昱昱妈妈一旦遇到麻烦事,立刻就会指出是别人的错。我们暂且不论这种责任划分是否正确,单就不肯接受别人的错误这一点来说,孩子就会学习和模仿。孩子的心胸会因此变得狭隘,进攻性强,容不得别人的一点点错。面对失败,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担心被人纠错,于是就先下手为强地进攻别人。这种心态和习惯无疑会影响他将来的人际交往。

第二,孩子喜欢推卸责任。从妈妈的讲述中可以看出,昱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苗头。打破牛奶瓶,不管怎么说都应该是自己的错误,毕竟牛奶瓶是握在自己的手里,然而昱昱却马上将责任推给爸爸和妈妈。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从中总结教训,吃一堑长一智,我们才能成长得更快。一味地推卸责任会让我们失去这些成长的机会。责任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昱昱的妈妈虽然已为人妻、为人母,但由于从小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所以她的很多言行仍然显示出“幼稚化”的一面。

第三,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在父亲缺席的家庭中,母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敌对型的母子关系中,母亲和孩子经常各自为政、势不两立,这对于母亲来说,可能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是“赌赌气”而已,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会产生深深的恐惧:“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她会不会离开我?”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和妈妈亲密相依。对于这一点,昱昱妈妈是深有感触的。所以,在和妈妈敌对时,昱昱虽然很委屈,但最后仍然向妈妈认了输,因为他太害怕失去妈妈的爱了。虽然妈妈对他的培养和抚养可谓用心良苦、劳苦功高,可昱昱仍然无法对妈妈产生真正的亲近感,对于“你喜欢妈妈吗”这样平常的问题他都不能直接回答,当然他也不会公开表示“不喜欢妈妈”,毕竟妈妈是他最亲的人,他怎么忍心将妈妈推开呢?很多案例表明,情感上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日后容易形成自卑、内向、胆小、优柔寡断的性格。

如何建立优质的母子关系

昱昱妈妈对他们母子关系的状态存在误解,认为她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环境。其实,昱昱的据理力争和“充分表达”是相去甚远的两种状态,前者带着进攻和防卫的目的,后者则是为了表达而表达,没有压力,真正体现“充分、宽松”之意。昱昱妈妈首先要澄清认识,真正认识到敌对型母子关系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压力和影响,下决心营造一个和谐、优质的母子关系,为孩子的成长助跑。

母子之间要遵循一定的界限。我们买一所房子,会得到房产证和土地证。土地证上画有你房产所在的土地位置图,上面清楚地划分出你与左邻右舍的地界。谨慎遵守这些界限是敦亲睦邻的前提。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存在着界限,以此划分出哪些是父母应该做的,哪些是孩子应该做的;哪些是父母应该负责的,哪些是孩子应该负责的。很显然,昱昱妈妈不仅是在处理母子关系时没有界限,她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界限的人,她将责任都往外推,认为“我所遇到的麻烦都是你造成的”。母子之间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这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前提。

昱昱的爸爸长期不在家,这使得妈妈缺乏合适的情绪疏通渠道,昱昱因此不得不扮演妈妈的“爱人”的角色,这对昱昱来说是不公平的。当然,对妈妈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毕竟昱昱根本没有能力扮演好那个错位的角色。妈妈的期望得不到满足,情绪会更加浮躁。因此,父母双方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夫妻关系的经营中,通过建立和谐、畅通的夫妻交流模式,让妈妈有合适的诉求表达和情绪疏导途径,从而促进母子敌对状态的松动。另外,爸爸也要更多参与亲子互动,以加强父子感情,帮助昱昱从母子狭小的二人世界中走出来,增强他情感上的安全感。

妈妈要给予昱昱更大的成长空间。经常被指责、被攻击、被挤压,时时想到要防卫、要保护、要进攻,这样的环境是压抑的,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妈妈要给昱昱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不往孩子身上添加莫须有的“罪名”,比如妈妈晚上写不出工作总结,这可能只是因为她自己思路不清晰,和昱昱并不相干。妈妈也不要干涉昱昱应该负责的事,要让他自己去思考和尝试,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不是动不动就将责任推给别人。

孩子遭到性侵后,父母的态度才是关键

两个月前的傍晚,8岁的雯雯受到一名年轻男子的性侵害。妈妈来访时,带来了雯雯的两幅画,我看后,心里很痛。

这两幅画充分反映了雯雯严重的心理创伤。雯雯的自画像,虽然显出调皮可爱的神情,但那伸出的大舌头,其实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雯雯本能地要将那个“不好的东西”吐出去。灰蒙蒙的彩虹也正是她内心真实的写照。

雯雯的妈妈流着泪对我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那天吃完晚饭,雯雯说要到楼下去玩,我正忙着收碗筷,便说:“你长大了,应该学会自己玩。”雯雯高兴地出门了。到了晚上10点,仍不见雯雯回家,我急了,到楼下去找,根本没看见她的人影。邻居、朋友都帮我到附近的商场、马路去找。一个多小时后,我在一条黑乎乎的小巷里找到了雯雯。她的衣服被扯破,她正在哭泣……

那一刻,我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我们母女俩抱头痛哭。

案子很快破了,那个“禽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这并不能平息我们心中的愤怒。雯雯他爸一个劲儿地责怪我太粗心,不该让雯雯晚上一个人到楼下去,我也非常后悔。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啊。

这两个月来,雯雯完全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的她活泼可爱,爱笑爱跳,喜欢交朋友。可现在,她整天哭丧着脸,和她说话,她也像没听见似的,神情呆滞。雯雯以前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每天哼着歌儿去上学,哼着歌儿回家。现在,每天早上她都赖着不肯起床,而且总是喊肚子痛、头痛、咽喉痛,让我帮她请假。我当然知道她的心思,但又不忍戳穿,只好顺着她的意思来。慢慢地,雯雯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老师取消了她学习委员的职务,雯雯更不愿意上学了。

雯雯曾经问过我:“妈妈,我是不是坏女孩?”我坚定地摇摇头:“不,你是最棒的孩子!”雯雯又说:“那为什么很多人看见我都指指点点的,好像我偷了他们的东西似的?”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心痛地抱住她。

事实上,作为一个成人,我也无法接受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女儿的事发生后,很多以前不太熟络的人好像突然变得特别关心我们了,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善意还是恶意,反正只要别人一提起这事儿,我心里就像吃了苍蝇一般地难受。为了回避别人的“关心”,我尽量深居简出,以减少和外人接触的机会。

吸取上次的教训,担心雯雯再受到什么伤害,除了雯雯进学校外,我几乎寸步不离地陪着她。雯雯变得越来越胆小,甚至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

看着那只曾经欢快活泼的小鸟变得如此胆小、沉闷,我心里又难受又着急。难道一件偶然的事就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吗?她还能像其他女孩那样轻松快乐、无拘无束地成长吗?她将来的婚恋会受到影响吗?她长大后会不会怪我们没有保护好她?如果是因为我的疏忽而造成孩子一生的痛苦,那我真成了千古罪人。

陪伴和鼓励最重要

突遭性侵犯,雯雯身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可是母亲的痛苦比她更重,因为她面临的是四重痛苦:一是心疼女儿,二是深深地自责,三是对周围人异样神情的恐惧,四是对女儿未来的担忧。而她的痛苦反过来又影响着女儿。

事实上,不幸的事件发生后,周围的人特别是最亲的人的态度对当事人的影响会远远超过事件本身对当事人的影响。事件发生时,孩子会觉得疼痛、恐惧,至于这到底是一件什么性质的事,她一无所知。如果周围的人告诉她“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只是被欺负了,这不是你的错,那个欺负你的人已经受到惩罚,他不会再来打扰你了,你还可以像以前那样快快乐乐的”,孩子也许会很快从痛苦中走出来。如果周围的人认为这是一件天大的事,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孩子就会长期处于“天是不是要塌下来了”的恐惧之中。

雯雯的妈妈又痛又悔、又恨又忧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母亲,她必须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她的态度和行为对女儿能否很快走出阴影并重建生活信心至关重要。她必须冷静下来,也必须振作起来,以积极的态度做好女儿的陪伴者和鼓励者。

注意,是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态度。雯雯的妈妈虽然现在寸步不离地陪着雯雯,但她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不再让女儿受到伤害和回避人际交往,而不是从女儿现在的心理需求出发给予她积极的陪伴。女儿遭遇性侵犯,又受到周围人的议论,她的内心会有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和无助感。安全感、温暖、关怀和力量,这些才是她现在所需要的,这是母亲的陪伴所要承担的使命。而雯雯的妈妈消极的陪伴只会让雯雯感受到更多的无助,会让她变得更加封闭和退缩。积极的陪伴应该传递给她这样的信息:妈妈永远是爱你的,你是一个好孩子;别怕,有妈妈和你在一起,天不会塌下来;不管发生什么事,妈妈是你永远的港湾。

除了陪伴,还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孩子受到性侵犯后,思想和行为出现反常是可以理解的。妈妈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能因为心疼女儿而偏袒她,阻碍她的成长。比如,对于雯雯找借口不上学,妈妈可以不戳穿她,但可以鼓励她坚持“带病”上学,并及时对她“带病”上学的行为予以表扬。雯雯知道此招无效,以后就不会再用了。另外,老师在这个时候取消她学习委员职务的行为也有欠妥当,这会让雯雯更加感觉到:我被人“欺负”后,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我了。身体遭受侵犯后,当事人的心理能量会大大减弱,他们特别渴望别人的认同,因此,父母和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要尽可能地给予雯雯更多真诚的鼓励,以补充她的心理能量。

不幸的事件发生后,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辅导者,但父母首先要做好自我心理调整。父母之间不要互相抱怨、责难,也不要过于自责,而应该彼此支持,互相给予力量。父母也不必对女儿的未来有过多的担忧。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一些不幸的事情,其中很多事情是我们不可控制的,勇敢接受成长中的挑战,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另外,在现代社会中,“贞操”的意义也不再局限于一层薄薄的膜,精神上的忠诚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千万不要给女儿扣上一个什么帽子而作茧自缚。父母现在要做的,是培养女儿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帮助她尽快走出阴影,坦然面对现实,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如花般灿烂的未来。

同类推荐
  •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群星璨灿的犹太政坛巨子、艺术精英、科学巨擘、思想大师、巨富大亨,诸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音乐巨匠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20世纪的著名犹太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政商哈默,美国“奇缘博士”基辛格,“好莱坞叛逆之星”霍夫曼,以色列的倔老头沙米尔,以色列总理沙龙等,更给犹太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本书通过近200则精彩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的教子智慧。这些故事和案例都是犹太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犹太教育界流传甚广,可以说是犹太人对教育最直观的看法与思考。
  • 培养好性格男孩的101个经典故事(珍藏版)

    培养好性格男孩的101个经典故事(珍藏版)

    男孩的感情粗犷不羁,性格倔强,不懂得控制自己,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听从别人指挥……那么,如何让男孩拥有一个好性格,就是本书创作的缘由。培养好性格男孩的101个经典故事,以名人为榜样,教育和启迪男孩。用心阅读,每个男孩都能吸收到其中的养料,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好性格的男子汉。
  • 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美食天下(第1辑):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教妈妈给宝宝做最爱的美食,天天不重样的爱心食谱,均衡营养,助力成长。科学合理的功能食谱,提升宝宝免疫力,超级妈妈的健康圣经。《美食天下(第1辑):3-6岁聪明宝宝营养餐》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
  • 0-5岁,怎样让孩子更聪明

    0-5岁,怎样让孩子更聪明

    大脑因使用而改变。当一个人频繁的使用大脑的特定区域时,这一区域就会得到加强。了解大脑的阶段性发育特点,我们就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刺激这些特定区域,从而有效提升孩子的脑力,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分享了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的尖端大脑研究成果,将复杂的神经科学知识变为简单易懂的52条婴幼儿大脑发育金知,告诉父母和幼教工作者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更好的互动,激发孩子大脑成长,培养出更聪明的孩子。
  •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穷”着养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穷”着养

    “穷孩子”,其实就是“逼”出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成长的本领。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家去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那时面对挫折仿徨无助。还不如让他小经受“磨难”、“穷”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所谓“穷孩子”,是要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给孩子制造“拮据”的环境,让孩子最大限度地体验生活,从而磨炼孩子,提高其耐受力,进而促使其刻苦奋进,促使其独立自强。“穷孩子”是激发孩子自身的能量的一种教育理念。
热门推荐
  • 蚊帐

    蚊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分别经

    分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湖败类

    江湖败类

    杏花疏影里,落日明珠袍;弓摧南山虎,杀人如剪草。魏无忌穿越到大魏帝国,却被卷入一场波谲云诡的惊天阴谋中,阴差阳错成为小皇帝的心腹,创办锦衣卫,征方腊,灭梁山,诛东厂,定天下,借朝廷之力一统江湖,成为江湖中人人得而诛之的败类。
  • 穿越之绯闻少爷追妻记

    穿越之绯闻少爷追妻记

    #景州头条:某少夜会神秘女子林木兰一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个睡美男的怀里,自己也变成了娇娇软软的小姑娘,这绝对不是她一个大老娘们应该有的水平!林木兰接下来的想法是:第一步,踢开美男;第二步,澄清绯闻;第三步,独自美丽并且走上人生巅峰。但是,那个死乞白赖凑上来的小少爷,怎么就那么可爱呢?嗯,真香。1V1,双洁,绝宠爆笑文
  • 花瓶影后要逆袭

    花瓶影后要逆袭

    [包月免费文/已完结/HE]被人害死后,她重生在被总裁冷落的新婚妻子身上,好巧不巧的是,这个男人认识死亡之前的‘她",还深爱着"她"……可偏偏她没了那段记忆。直到尘封已久的记忆被打开,才发现,原来我们都是命中注定的人。……厉以南:“我爱你至死不渝。”池火:“上天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一定是为了和你相爱。”
  • 南风未起,念你成疾

    南风未起,念你成疾

    她是龙家大小姐,消失五年后带着神秘的身份再度回顾,杀手、军火女王、军事奇才。黑白两道通吃。设计师Smile,梦雨集团的幕后老板,医术高超的鬼医,被誉为‘死神’的顶级电脑黑客,令人闻风丧胆的黑道至尊,这些都是她的身份。他是帝家唯一的继承人,黑夜下确实心狠手辣,嗜血成性的X组织的老大。黑白两道的佼佼者,也是叱咤风云的黑道至尊‘king’。黑白两道的佼佼者。
  • 苍莽天帝

    苍莽天帝

    悠悠岁数谁为尊?九色霞光伴战天!战家万古后人战天的逆天之路,偏远的战之村隐藏了万载的家族机密,曾经的巅峰强者的选择之路,爱情,兄弟,团队的逆天之路。勇闯野蛮之森战兽族,无尽荒漠之中寻找的自己的机缘,暗黑深渊独战群魔,机缘之下坠入海族圣地的逆天之路。九岁少年的步步成长与危机........
  • 响炮

    响炮

    作为一部历史体裁的长篇纪实小说,《响炮》的最大亮点是主人公不仅是邪场血战日的亲历者,且这位亲历者的身份还极为特殊——他既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表弟,又当过国民党总裁蒋俞石之子蒋经国的机要秘书,最重要的他还是一位早年加入共立党的中共党员,因此单从这几个方面而已,就有别于人们常见的同类体裁作品。这样一部作品的出版自当成为时代宣传的主旋律正能量。
  • 农门医香之田园致富

    农门医香之田园致富

    大龄剩女一朝睡醒,主任医师变成身了未知时代的软包子村姑。得了极品后娘,还有同样软包子憨实的老爹,下还有聪明的妹妹以及可爱萌娃的弟弟。更惨的是还有一个等着娶亲的断腿未婚夫。家里穷的四面徒壁,就快断粮,面对恶毒的后娘,还有瘫在床上,天天板着棺材脸,活像别人欠了他百八十两的便宜丈夫。且看软包子村姑如何翻身做主,靠着一手精湛的医术,还有源源不绝的致富点子发家。打倒恶毒后娘,给弟妹当靠山,将黑面神的丈夫照顾的服服贴贴,最后成为富甲一方的女富商,以及一代人人称赞的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