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6400000005

第5章 应变——智者用隐忍来化解困局

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有时候让人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在面临困局时,最忌惊慌失措。一个真正的智者,知道如何用隐忍来化解局面。在危急关头,小忍往往能趋利避害,甚至厚积薄发,使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1.懂得适时退让,才能更好地前进

以退为进,在兵家看来,是一种战略--不以一时的输赢论成败。必要的时候,选择明智地退避三舍,却能换来一鼓作气的前进。退让,不是懦弱,不是认输,相反,退让是一种前进的智慧。

有这样一首著名的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中国的文化果然博大精深,短短一首律诗,寥寥数语,就将一个看似如水中天、雾中日的道理阐述的如此明白。

有一则故事说:有俩人相逢在山涧的独木桥上,俩人都称自己有重要的事情,要先过去,于是两人就这样争执不下,结果谁都不得前进,还差点掉进了山涧里。因为俩人都想着向前,谁也不愿意退后一步,最后一个人也不得上前。

其实,人生的独木桥又何尝不是如此?退,其实是进的基础,没人退,就没人能进。潜意识里我们习惯强调前进再前进。例如,人人都会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殊不知,百尺竿头再朝前进一步往往很难,弄不好,反倒更容易跌入谷底。百尺竿头时,我们往往会被胜利冲昏头脑,这时候的前进,显然是盲目的冲动。与其冒着掉下来的危险更进一步,还不如主动退后,思考一下如何前进,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我们往往都懂得乘胜追击,却不懂得冷静思考,不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其实,急流勇退赢得生前身后的美名,才是一种人生的重大乐趣。

人们常常喜欢说“大丈夫,当能屈能伸”。说起男人的面子最是不能丢。而这个为了不知道几斤几两的面子,有些人却白白的丧失了生命或者重要的东西。真正的大丈夫,是要做到“能屈能伸”的,所谓的“能屈”就是在条件不是很好的时候,我们要懂得退让,懂得妥协,懂得积蓄力量,忍辱负重。等到条件允许时,再来“能伸”,奋力拼搏,当机立断。

我们的屈伸之中,是在不违背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选择更加理智地和富有弹性应对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自己才是最清楚自己实力的,一旦确定自己的力量不够强大的时候,就要忍辱负重,养精蓄锐,要做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觉悟,绝不会自不量力地在强大对手的围追堵截中强出头。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享有盛名,他曾以“退避三舍”之法,取得了成濮之战的辉煌胜利。当时,楚国的大将子玉率领军队直逼晋军的驻地陶丘。晋文公没有下令迎敌,而是下令:晋军先退让九十里。晋文公的这种做法有两个妙处:一是骄纵了楚军,使楚军大失人心,陷入了疲劳沮丧、后援难继的困境;二是激励了晋军士气,使晋军得到了许多诸侯的同情与支持,避开了楚军的进攻锋芒,而进入了有利于自己出击的城濮战场。最终,晋文公赢得了这场以少胜多的城濮之战。晋文公的胜利,不在于军事力量的雄厚,而在于他清楚地知道以退为进的道理。

当楚庄王带领兵将攻打郑国时,郑国国君郑襄公不但没有剑拔弩张地与楚军对抗,反而满脸笑容、肉袒牵羊地去迎接楚庄王,慰劳楚军。郑襄公的这一举动,动摇了楚庄王攻打郑国的决心。楚庄王的这一行为,采取的也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著名军事家孙膑被嫉妒心极强的庞涓剔去了两块膝盖骨后,变成了残废。这时,他没有表现出什么愤恨,反而在庞涓的打击迫害之下装疯卖傻,以迷惑庞涓。最终,他逃出了庞涓的魔掌,带兵与庞涓决战,歼灭了庞涓的军队,迫使庞涓自杀而死。

晋文公的退避三舍,郑襄公的肉袒牵羊,孙膑的装疯卖傻,这些事件都是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先行忍耐、以退为进的经典。

可见,很多古人都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先人的经验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只有先退,才能更好地前进。

能屈能伸之人,往往能够审时度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作出明智的选择。他们往往拥有大处着眼、不拘小节的胸怀。在与人合作时,他们可以放弃争强好胜的心理,能够谦虚与自强兼重。在与人竞争时,他们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并能够在充分衡量双方力量对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他们还懂得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克制情绪,蓄积力量,等时机成熟时再谋大业。纵观历史长河,凡成就一番大业者,无一不是这样的。

退让不是没有理由、没有原则的凡事忍耐,而是在前进的原则下,可以暂时先退;在努力向上的原则下,可以暂时先忍。忍一时之气,是为了要以阶段性的退让,换来无限光明的前途,绝对不是无目标的一味忍让和迁就。退让不等同于退缩。

为人处世必须学会谦恭、礼让,不能处处都想占胜,不能事事都要露一手。在难行的地方退一步,荆棘丛生的前路就会变得海阔天空了。

没有退让就没有胜利。谁不懂得退让和退让之法,谁就等于不懂得前进和前进之法。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经常有一些人因为目光远大而被赞誉。他们的最大长处就在于,他们懂得要从大处着手,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懂得适时进退,才能获得长远性的、全局性的最终胜利。

2.牺牲小代价,扭转不利的局面

一提到“牺牲”,人们往往和家国天下、生死攸关联想到一起。其实,牺牲有时候并不一定就要以性命为代价,有些牺牲,可能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获得很大的收获,甚至达到反败为胜的效果。

四年的楚汉之争,可谓是历史中最为精彩的片段。当年刘邦率先攻下咸阳时,项羽闻之大怒,其属下谋士范增更是眼光毒辣,从刘邦的行动看出其志向不小。刘邦早年在山东一带时,“贪于财物,好美姬”,简直就是一个小混混的形象,此时不足为虑。而刘邦攻下咸阳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认为刘邦已有“天子气”,宜早下手把他除掉,否则后患无穷。

在张良和项伯的暗地斡旋下,项羽并没有第一时间对刘邦进行攻击,而是为了恐吓刘邦,摆下酒席宴请刘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次宴会是一场刘邦和项羽的交锋时刻,宴会上虽不见刀枪,但是处处透着危险。

整个鸿门宴的过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刘邦屡屡处于危局,却次次能化险为夷。虽然范增曾数次暗示项羽下令杀刘邦,气氛极为紧张,但“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见原定计划无法执行,于是叫项庄舞剑助兴,看准时机刺杀刘邦,空气再一次紧张起来。后来樊哙冲入帐内,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辞,对项羽予以斥责,才让刘邦绝处逢生,最后,刘邦不得不借着尿遁逃走了。

刘邦牺牲的是个人尊严,但却保住了性命,保住了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最大筹码。假想刘邦当时意气用事,没有听从樊哙的建议逃走,而是留下来与项羽硬碰硬,那么很有可能便中了范增的圈套,而命丧于此。但是刘邦暂时放却了个人的尊严,因为他深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

因为刘邦的牺牲,扭转了原本已濒临绝境的局面,到最终乃至反败为胜,一统天下。他牺牲了小小的“颜面”,但换来的却是天下。反观项羽,因为一次的失败,便觉得奇耻大辱,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他输了,彻彻底底地输了。项羽不是输给了刘邦,而是输给了自己。这样的牺牲,可谓是得不偿失。

很多时候,我们一点小小的牺牲,却可以换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我们不要斤斤计较一些小的得失和利益。我们应该学会从大处着眼,放眼未来,这样我们暂时的小牺牲,才会换得将来更大的成功。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牺牲的。

牺牲小代价,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可以让我们摆脱不利的局面,进而掌控局面。所以,为了大局着想,不要拉不下面子,该退一步时就退一步,这样才能更好地安身立命。

但是,我们的牺牲是有代价、有条件的,而不是无谓的牺牲。如果说为了得到一棵树而失去一片森林,那这样的牺牲就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牺牲。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应当考虑一下,这样的牺牲究竟值不值得?而不要不顾后果地盲目行事,否则会坏事。

一个真正的智者,懂得牺牲,而不是一味地夺取。有时候小小的牺牲,却可能扭转局面,让我们绝处逢生,反败为胜。人生有得才有失,只有那些敢于去做一些牺牲,不计较个人得失,凡事着眼于大处的人,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3.示弱不是懦弱,而是一种策略

看过《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天宝大将宇文成都与傻小子李元霸较劲,不但没保住昔日的风光,反而一举丧名,落得个血染沙场的结局。这是不知进退而逞强者带来的严重后果。与此相反的是,大将韩信却能忍受一时的胯下之辱,成其大业。可见,适当的示弱,于人是有益的。

示弱是一种策略,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一旦运用到实际当中,就完全变了样。的确,有些时候,要我们低声下气地在竞争对手面前示弱,确实强人所难。但是这样并不代表着失败,它只是暂时的一种妥协,一种策略,示弱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示弱不是软弱地投降,而是有计划地撤退,是为了更好地发起进攻。示弱不是承认失败,甘于失败,不是从此偃旗息鼓,改弦易辙,而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把眼前的失败用时间换取日后的胜利。示弱不是对强大的敌人敬畏得五体投地的孱弱,而是相信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一定有战胜对手的希望。所以,只有一个真正具有王者风范的人,才有示弱的勇气和示弱的智慧。只有胸怀大志者,方能忍人一时所不能忍,方能卧薪尝胆事竟成。一个真正甘心示弱的人,必是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人,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一个处世浅而悟世深的人。

目光短浅者,不甘眼前示弱,心胸狭隘者也难以示弱,所以他们经常把自己的鸡蛋敲到对手的石头上,除了撞得头破血流,什么“骨气”也剩不下了。

从前听一个马场的养马人说过,在马场性子烈一些的马已经没有了,因为它们难以驯服,所以都被卖掉或者杀掉了。而那些性子比较柔些的,比较容易驯服,而且往往都是能在赛场夺冠的马,也会受到精心饲养,自然得以延命。要趋利避害,示弱有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自然界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堆石子压在草地上,小草压在了下面,小草为了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温暖的阳光,改变了直长的方向,沿着石头间的缝隙,弯弯曲曲地探出了头,冲出了乱石的阻隔。在重压面前,小草选择了弯曲、选择了示弱,而正是这种选择,才使他们生机盎然。

而对于人类来说,面对压力不低头的是有个性的人,而适当地选择示弱的人则是聪明的人。强者示弱,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弱者,都不失为一种上上之策。强者以弱者的姿态行事,自然会显得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也会因此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弱者,更能从中获得慰藉、平衡,从而由衷地钦佩强者,会在心平气和中自觉地向强者学习,并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俗话说“先要生存,才能求发展”。生存是一切前提。对于力量不够强大的弱者来说,生存是第一要务。所以,不要跟别人争强好胜,要学会聪明的妥协,要懂得保存实力。在生活中善于妥协不仅是一种明智,也是一种美德。能够妥协意味着对对方利益的尊重。在个人利益日趋平等的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尊重。善于妥协就会赢得别人更多的尊重。

明智的妥协,是一种让步的艺术,而掌握这种高超的艺术,是现代人成功生活的必备素质。人没有头脑不行的,在这个适者生存的时代,我们要活着就要善于应用智慧。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占绝对的优势,如果在某件事情上处于弱势,我们不必要一味地争强好胜,这时示弱是个不错的方法。这种妥协并不是要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妥协,来使自身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克洛普是瑞典队的登山爱好者,1996年春天,他与12名登山队员一起攀登珠峰。当队伍到达距离山顶还有300英尺的时候,克洛普决定下山了,因为他当时预订的返回时间是下午两点,只有在此之前,天气才是最理想的,不然就一定不完全。他的决定,预示着在环境面前,他示弱了,也意味着这次前功尽弃了。虽然距离他登上峰顶大概只有45分钟的时间,但是他依然义无反顾的下山了,而其他队员并不赞同他的做法,继续攀登,尽管最后是登上了峰顶,然而错过了安全返程的时间,最后都葬身于暴风雪中。克洛普半路下山,却依然还活着,等到他适应了恶劣的环境后,第二次彻底地征服了珠峰,登上了峰顶。

我们常用“毫不示弱”来形容一个人的勇敢,可这样的勇敢,有时候会付出惨痛的代价的,往往为了逞一时之强,甚至丢了身家性命,最多换来个“有勇无谋”的“美名”。这样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有一次,林肯在斥责与同事发生纠纷的年轻军官时说:“一个成大事的人,不能处处与人计较。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与人进行争执,是无谓的争执,对自己的性情不仅是一种损伤,还会失去自己的自制力。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妨对别人谦让一点。”所以,一旦与别人发生冲突时,能够获得最大益处的唯一方法,就是尽量避免争执,示弱一下,为了更好地保存实力来做更重要的事。

只有那些没有内功的人,才喜欢逞强斗狠,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善于示弱。示弱不是胆小,示弱不是害怕,示弱也不代表着就此颓废,永不出头露面,永不显露身手。示弱是隐藏自己的优势,淡化自己的光芒,从而为自己积蓄日后前进的力量。

4.学会转弯,懂得绕道而行

克利斯朵夫?李维是好莱坞大片《超人》的主演,当这部电影深入人心的时候,他也成了好莱坞炙手可热的人物。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灾祸降临在他身上。

在一次马术表演中,克利斯朵夫?李维意外的坠落马下,摔成重伤,经过救治,最终他成了高位截肢的瘫痪者,这个打击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让他的“超人”形象一下子一落千丈。当他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始终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几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了缓解他的心灵和肉体上的伤痛,他的家人便带着他四处旅行。

有一次,他们开车穿行在落基山脉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李维静静地望着窗外,他发现,每当车子行驶到路尽的关头,总会有一个警示牌出现,上面写着“前方转弯”,而车子转过弯之后,就会发现前方豁然开朗。曲曲折折的盘山路上,这样的警示牌有十多处,每一次都冲击着李维的眼球,他的心里埋藏的对生命的热爱渐渐抬起了势头,他有所悟的想到,原来前方并不是没有路了,而是该转弯了。于是,他突然的醍醐灌顶,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从此,他的人生真的开始转弯了。虽然是只能坐在轮椅上,不能继续再当演员了,但是他依然坚守自己热爱的事业,他苦心钻研剧本,尝试着做导演。他写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曾经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首席指导的影片荣获了金球奖。与此同时,他创立了一所瘫痪病人教育资源中心,并当选为全身瘫痪协会理事长。他还热心公益,四处奔走,举办演唱会,为残障人的福利事业筹募善款,他希望帮助那些和他一样有梦想但却没有能力完成的人。

美国《时代周刊》曾以《十年来,他依然是超人》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在这篇文章中,他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时说:“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只能做一位演员,没想到今生我还能做导演、当作家,并成了一名慈善大使。原来,不幸降临的时候,并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在提醒你:你该转弯了。”

生活中的转弯很多,懂得转弯,也许你会因此而抓住机遇,寻找中你转着弯走,你会看到最美的风景。学会转弯往往会有惊喜出现。因为转弯的地方都是充满了思想和智慧的,只有看准路、踏踏实实,你的脚步才不会落空。学会转弯,就是学会生活,学会追求。人生处处都有转弯的地方,左转弯右转弯,每一个转弯的方向都是一种人生的方向,选对了方向,那么你就会选择到快乐、善良、真诚、成功。

人生之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常会有坎坎坷坷、崎岖弯折的时候,这时我们需要学会转弯,去寻找另一番天地。

当年,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时,发现当时的很多中国人并非肉体上的病弱,而是精神上的麻木。随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用笔下的文字来唤醒国人。于是一部部文学著作由此诞生,鲁迅先生也因此而闻名于世。

学会转弯,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从古至今的历史人物中,我们都能看到学会转弯的人。比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王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的陶弘景,等等,都是他们巧妙地转了个弯,就找到了另外一条康庄大道。

当你拜访客户屡遭拒绝时,当你为签不成合同而暗自苦恼时,你该想想是否换一种方式来让对方接受你?转弯,可以实现自己的宏愿,转弯,可以使你的成就更大。

一个人的一生,难免会有失意、落魄之感。如果一个人死死地抱着不会“转弯”的脑筋还在“怨天尤人”,也许从那个时刻开始,注定他将一事无成。

当你在事业上走得过于畅达,过于舒心,你就要有“居安思危”之感。“物极必反”就是说明这个道路。再平坦、畅达的路,终究也有一个尽头。在人生顺利的岁月里,不要被五彩缤纷的世界蒙住了双眼,那样,就会迷失了人生的前进的航标--也就在这一念之差,一步之遥。

“转弯”不是退缩,不是向困难低头,而是改变一种策略,从而更好地前进。学会“转弯”是人生中的一味良药。它可以让一个人在生命最得意的那个季节,得到最好的诠释--生命是可贵的,失败才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咽下这味良药,痛定思痛之后,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告别昨天的自己,用智慧去勇敢地挑战明天。

无意中飞到屋子里的蜜蜂,始终是在房间里乱飞,即使是看到了窗户,也会被玻璃阻隔住,每一次的飞行,都被窗口玻璃发射的光亮所吸引,而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即使它再向屋子里飞一圈,最终还是会向玻璃窗“撞去”,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只因那边看起来没有这边亮,它就不想去试试那个门,也就是不懂得转弯。

我们有时也会犯与蜜蜂相同的错误,就是不肯转弯,不肯去尝试别的出路。有时候明知此路不通,依然要“不撞南墙不回头”,到最后也只能是无功而返。那么,不妨尝试一下绕路而行,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策略。也许,棘手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心路常宽。学会转弯,懂得绕道而行,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这需要忍住舍弃现行路线的痛楚。挫折往往是转折,危机同时是转机。很多时候,当我们觉得前方已经无路可走时,尝试一下转弯,或绕道而行,我们会发现新的转机。

5.在危急关头要保持理智

大到领导者,小到寻常百姓,在危急时刻保持理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危急关头,如果冲动行事,有可能会导致事情最终的失败,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三国演义》中,关羽被东吴所杀,使得蜀吴关系急剧恶化。刘备和关羽是结义兄弟,刘备的悲痛之情,可想而知。刘备为了替这位结义弟弟报仇,几乎丧失了理智,特别在东吴方面愿意做出极大让步,而且其手下赵云、诸葛亮等都劝服的情况下,依然决定出兵讨伐东吴,为义弟报仇,结果惨遭失败,致使蜀汉实力元气大伤。刘备作为一个首领,更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敌我形势,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但他仅仅为了一己私怨,而连累了他人,后果极为严重。

理智的重要功能在于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生活的不尽完美,并在不尽完美的境况下,依然顽强地创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

在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诱惑,在生活所繁衍出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事物面前,无论是判断、分析、推论、比较以及由此生出的各种顿悟,我们都必须始终保持一种理智。理智意味着生命在高压状态下依然沉静如水,并且保持有条不紊的良性运转。唯有理智才能帮助我们廓清现象的迷雾,全面、具体、深刻地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有一个人在仓库工作,期间他的手表掉在了地上,没有立时发觉,等发现时,开始在仓库中寻找,但是怎么找都没有找到,于是,他就请求同事们一起帮着找,也是没有找到。等到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小男孩走了过来,说手表已经找到了。大家问他怎么找到的。他说:“我只是躺在地上不出声音,听到了表的滴答声就知道表的位置了。”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工作人员们费了好大劲儿也没有找到的东西,而小男孩的一个理智的想法,就解决了问题。

用理智代替鲁莽,你会多一份轻松,少一分忧愁;用理智代替鲁莽,你会多一份自信,少一分哀怨;用理智代替鲁莽,你会多一次成功,少一次失败。

春秋战国的吴越之战,是被我们所熟知的,因为里边有一个“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当年,吴国和越国开战,越国被吴国击败。越王勾践成了阶下囚,作为战胜国的惩罚,勾践被带到吴国,充当起了人质。每天为吴国国王夫差服务,当夫差外出狩猎时,勾践为其牵马,表现地十分老实忠诚。甚至是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践前往探视,亲自尝其大便,找出病因。夫差病好后,对勾践的忠心很是放心。后来,勾践被放回了越国。勾践回到越国后,开始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屯兵,屯田,恢复国力,并用美人计扰乱吴国朝政,自己睡稻草,尝苦胆,磨砺自己的意志。终于等到越国足够强大后,一举灭掉吴国,报了当时灭国之仇。

越王勾践为了重整江山,沉着、冷静地面对自己的困境。在这种自身安全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住平静的心态,这就是理智的作用。就像是一个蓄势待发的豹子,等待着最佳的捕猎时机,到时候,它就像离弦之箭一样,瞬间爆发出力量,不管是对敌人或者是猎物,给其致命一击。

这个“卧薪尝胆”的典故已流传了一千多年,越王勾践也被赞颂了一千多年。许多人喜欢以勾践作为榜样,而又有几个真正做到勾践的沉着、冷静的理智呢?

历史上有勾践这样在奇耻大辱之下,仍然保持理智的人,也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人。当年李自成起兵,抢走了吴三桂最为宠爱的妾女陈圆圆,吴三桂怀恨在心,一怒之下引得清兵入关,最终导致了明王朝的覆灭。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因一句不顺心的话而争吵得脸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有的人因别人做了一件对不起自己的事而变得与其针锋相对,处处为难,最终为难了别人,也为难了自己。当然这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事例而已,并不能说明什么。然而小问题都不能保持冷静心态的人,也是情绪大起大落的人,是容易被利用的人,在危急问题出现时就可想而知结果了。

人都有七情六欲。危急关头,人难免就会一时急火攻心,怒上心头,从而做出一些有失理智的事情,最终为自己招来麻烦。所以,越是这种时刻,我们越要保持理智,冷静、客观地分析事态,分清轻重缓急。不要因自己的一时冲动,而将自己陷入被动之中。

理智,尤其是危难关头的理智,显得尤为重要。危难关头,能否忍住鲁莽与冲动,能否保持理智的头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理智,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睿智。无论我们是谁,在遇到危机时,都要保持理智。这样,才不至于给别人可乘之机,才能将事情控制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6.惹不起小人,但要躲得起

所谓“小人”,就是那种人品差,气量小,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之恶徒,他们动辄溜须拍马,挑拨离间,造谣生事,落井下石。待人处世中,谁都不愿意与小人打交道,可是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谁也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小人。

小人不可交,但不可不知。他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过河拆桥,不择手段。

唐太宗时期的李林甫可以说是非常著名的大奸臣了,此人好妒,心胸狭隘,为了能在唐太宗面前得到宠信,甚至不惜迫害接近唐太宗的其他臣子。有一天,唐太宗和李林甫在后花园散步,他们面前走过一个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巡逻武将。当时的唐太宗就无意中夸奖了这个武将一句:“这位将军真是威武漂亮呀!”并且随口问李林甫是否认识那个武将。李林甫支吾半天,说不认识。其实,当时他的心里是很紧张的,他生怕唐太宗宠信这个武将,这样自己的独宠就会受到威胁。事后,李林甫用自己的权势,把这个将军派送到了边疆防守,再也没有受到过升迁,也没能回到过朝廷。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小人的行为真是让人莫名其妙,其心眼极小,为一点小荣辱都会不惜一切,干出损人利己的事情。这位将军还没有得罪李林甫,就落得了这样的下场,要是真的得罪了李林甫的话,那后果则是不难想象的。

唐朝时期还有一个受到小人暗算的事情。当然,这已经是唐德宗年间的事情了。当时杨炎和卢杞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两人同朝为官,又都是宰相之职,办公地点也在一起,所以说话、办事,都是要有所接触的。

卢杞这个人的爷爷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卢怀慎,老人家忠正廉洁,能力也强,颇受人们的敬重。卢杞的父亲卢奕也是一位忠诚之士。而卢杞本人,平日里素衣素食,低调做事,给人的感觉他很有家族风气。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个卢杞的外表下,其实是一个很阴险的小人。他揣度上意,巧言善变,靠着左右逢源的厚黑之道,赢得了这个宰相的位置。

杨炎这个人,他的行政能力是非常高的,可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数得上的理财专家,他提出来的“两税法”,有效地解决掉了当时的政府财政危机,被很多人所推崇。他本人能力强,个人形象做得好,是个美髯公,用现在的话说,简直是偶像加实力派的人物。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超能力人才的杨炎,在处理日常人际关系上,却是恃才傲物,一般人都看不上眼,特别是对于卢杞这种外表忠厚,实际上阴险的小人来说,更是不拿正眼瞧的。

卢杞怀恨在心,日常工作中,处处找错刁难杨炎。有一次杨炎的亲信办错了事,卢杞就直接报告给了皇帝。杨炎听了,就十分生气,质问卢杞为什么向皇帝打小报告,手下人办错了事,可以自己去教训,为什么需要你来多管闲事。这样弄得卢杞很是没面子。于是两个人的隔阂越来越深。常常是你提一个意见,不管是好与不好,另外一个人必定是持反对意见;另一方刚刚要提拔一个人,这一方就再派个人过去,或者另外举荐一个人。总是这么较着劲,对着干。

卢杞与杨炎结怨之后,一直想报复。当时他深知自己的影响力暂时还没有达到,所以,他就越发的恭维唐德宗,逐渐的越来越受唐德宗的信任。

不久,卢杞的机会来了。节度使梁崇义造反了,唐德宗就要派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前去讨伐。当时,杨炎不同意唐德宗的命令,认为李希烈这个人反复无常,忠心不够,平时就是目无法度的,如果这次再去平叛,立功之后,就更难控制了。

然而,唐德宗已经下定决心,就用李希烈。而杨炎本是一心为了朝廷,还在继续上书,要求不要用李希烈。唐德宗很是生气。

不巧,诏令下达之后,天气不好,连续地下雨,李希烈的行军速度也因此迟缓下来。唐德宗是个急性子的人,看到大军迟迟不动,就找卢杞说:“为什么李希烈行军速度这么慢呢?”卢杞抓住这个打击杨炎的机会,就乘机说:“李希烈之所以拖延时间,一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另外一个就是因为杨炎反对他去平叛的缘故。陛下何必为了杨炎的面子,而使平叛大计耽误了呢?不如先把杨炎的宰相之位罢免,让李希烈放心,等到平定叛乱之后,再重新起用,双方就都没事。”唐德宗为了尽快平叛,也就同意了卢杞的意见,罢免了杨炎的宰相。

卢杞的这番话,表面上看着是为朝廷考虑,实际上都是在陷害杨炎。卢杞用这种手段,把杨炎从宰相之位上拉了下来。下了位的杨炎可就在卢杞的掌控之中了。为了不让杨炎东山再起,便时刻关注杨炎的一举一动,找茬整治杨炎。当时,杨炎在长安曲江池边为祖先立个祠庙,卢杞便趁机诬告说:“那块地方有帝王之气,当年唐玄宗的时期,宰相萧嵩就曾在此建过祠庙,因为当时的玄宗巡游路过此地,看到了帝王之气,就把萧家的祠庙改建在了别处。如今,杨炎又在此地建祠庙,必定有叛逆之心。”

这句话当时跟唐德宗一说,唐德宗就慌了,勃然大怒,立刻把杨炎贬至崖州(今海南省境内),随即下旨于途中将杨炎缢杀。

杨炎明知道卢杞是个得罪不起的小人,却为了一些小事没有忍下去,公开与对方撕破了脸面,最后遭到了卢杞的暗算,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对待小人,我们要远之,但有时不得不与小人打交道。那么,对付小人没有办法了吗?

为大唐中兴立下赫赫战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不仅在战场上得心应手,而且在待人处世中,还是一个特别善于对付小人的处世高手。郭子仪与小人打交道的秘诀,就是不得罪小人。

“安史之乱”平定后,立下大功并且身居高位的郭子仪并不居功自傲,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原来更加小心。

有一次,郭子仪生病了,有个叫卢杞的官员来访。也就是上面我们提到过的这个卢杞,当时他还没有做宰相。因为卢杞的相貌实在对不起观众,所以外人一看到他,都会不自觉地微笑一下。郭子仪听说卢杞来拜访,就把姬妾们都打发走回避了,等到卢杞走后,这些姬妾们就说:“其他官员来访的时候,你也没有让我们回避,为什么这个人来了,就要回避呢?”郭子仪回答:“卢杞这个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而且又十分阴险,如果你们突然见到他,因为他的相貌而讥笑出声来,将来这个人要是掌了权,我们家就要遭殃了。”

郭子仪对官员的了解,让他在打交道时,处处小心谨慎。后来,这个卢杞当了宰相,把平时对他不恭,或者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陷害掉了,而唯独对郭子仪还算客气,没有伤他半分。

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仪对待小人的办法既周密又老练。

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这是一种保全自身的处世方法。要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善良感动不了卑鄙,正直消融不了无耻。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我们必须远离小人,为自己构筑一道“防火墙”。

7.磨难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有时磨难也是一种机遇,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历经这样的磨难。对于磨难,孟子有一段十分著名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将磨难看成一种机遇,在磨难面前少一些抱怨,将怨天尤人化为一种力量,我们会发现,所有看似棘手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而我们也会多了些睿智与成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没有经历磨难的洗礼,就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正如古人所说的“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能历经重重磨难而不被打倒的人,最终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磨难是成才之路必经的关隘。磨难吓退的是懦夫,成就的是英雄。只有历经“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艰难,才会有“遍观群书”的成绩。宋濂经历了“足肤皲裂而不知”的劳苦,才位列“明初三大文臣”之一。成功路上是不存在侥幸的,没有人仅靠天分就成为天才的。小时候的方仲永有着神童般的天赋,但后来因为放弃了艰苦求学,成了个平庸之人。

生活中会有诸多的挫折、打击,这会使人感到恐惧,然而这不能成为我们退却的理由。虽然在险峻的峰峦面前,我们都曾有过望而却步的时候;然而若停滞不前,就只能徘徊在山峦的阴影里,见不到明媚的阳光。相反,我们若能一鼓作气,攀到“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境界,必定能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欣喜,看到的也将是一番与山下截然不同的风景,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人与人之间本来是无高低贵贱之分的,但是苦难区分了人的高低贵贱。经不起苦难的软弱者被淘汰出局,而那些不畏惧苦难的强者则成就了自我。

我们平时所说的“磨难”,并非仅指人生中较大的不好的变故,实际上任何阻挡我们前进的事物都可以视之为磨难,一道难题,一次失利的考试,一项艰巨的任务,都可以被看做是人生的磨难。面对这些磨难,我们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怨天尤人,并感谢上苍赐予的锻炼我们的这个机会。当我们克服了磨难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变得坚强了,变得成熟了。

一个人不经过风浪,就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不经历风雨,就不能看到彩虹;不经受磨难,就不能成大事。

汉代杰出的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本来是做官的,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终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得罪了汉武帝,不仅被关入监狱,而且受了宫刑。在这样的挫折和打击下,他转而发愤著书,终于写成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曾三次考举人,三次失败。后来,他立志学医,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本草纲目》。

大音乐家贝多芬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然而他没有向命运屈服,种种的磨难和挫折磨砺了他的意志,激发了他的进取精神,所以他最终为后人奏出了无数华美的乐章。

为了发明一种专治梅毒的药物,日本的一名药物专家连续经历过605次挫折和失败,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地总结经验,直到第606次才试制成功。因此,人们把这种药物称为“606”。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脚下踏着曾经所受的所有磨难。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很多人喜欢肯德基快餐食品,可很少有人知道创始人桑德斯的传奇经历。桑德斯年轻时做过职员,当过邮递员,还当过厨师,一生经历过了很多磨难,失业更是家常便饭,但他从没放弃过任何一个可以成就事业的机会。在年过半百之时,他才以几百美金开办了肯德基餐厅,竟然生意兴隆,最终他让肯德基的连锁店遍布了全世界。在各种磨难面前,桑德斯没有向逆境低头,相反,他笑对人生磨难,终成大业。

俄国作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生活已经不是快乐的筵席、节日般的欢腾,而是工作、斗争、穷困和苦难的经历。”一个人只有经历过为数不清的磨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苦难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也可以证明一个人的毅力。童话大师安徒生出生于一个鞋匠家庭,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生活很贫苦。为了谋生,他当过学徒,做过剧院打杂的。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他依然没有放弃热爱的文学事业。他的处女作刚刚问世时,别人曾因为他是鞋匠的儿子而攻击他别字连篇,可他始终没有放弃,终身为童话而奋斗。他在磨难中奋起,最终创作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将美好带给了全世界。

在人生中,我们难免会经历一些或大或小的磨难,重要的是,当我们历经磨难之时,要将磨难看成是一种机遇,并不断地历练自己,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在人生的旅途中,逆境常催人警醒,激人奋进。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在磨难面前忍住不退缩,并接受磨难,人生便会多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8.忍住急躁,慢也是一种智慧

有句俗话叫做“快刀斩乱麻”,还有句俗话叫做“慢工出细活”。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分秒不停,每个人都在追求高速度、高效率,信奉“时间就是金钱”这一至理名言。于是每个人都行色匆匆,甚至于我们不记得刚刚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的模样。

我们无可避免地迎来了一个“快”的时代--快餐、快递、快车,衣食住行无一不快。当年令人惊叹不已的“深圳速度”而今早已是见怪不怪,曾经的沧海桑田在现代人的弹指一瞬间天翻地覆。快,成了时代的代名词。诚然,快,带给了我们更多的物质享受,可生活在这样一个快得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上,压力、烦躁,甚至于“过劳死”也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世事变化无常,有时我们必须当机立断、斩钉截铁地快速做出反应,才能扭转乾坤,顺应潮流,符合事态,得到天时地利人和,将不利化为有利,掌控好局势。这个时候,显示的是一种大勇大智大魄力。在某些危急时刻,往往更需要这种快刀斩乱麻、急风暴雨式的处事风格。但是更多时候,我们面对的却是需要慢慢解决才能成功的事情,因为大多事物都有其诞生的契机,有其发展规律,有其成长的历程,有其生存的空间,有其量变到质变的演化。所以,适当的“慢”,才应是常态。

慢一些并不等于是慢条斯理,而是在遇到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即使胸中无成竹,我们也要自己创造成竹。这种慢生活对于那些整日于职场浮躁焦急的人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只会在休假或者退休的时候,才会开始享受这种生活的乐趣。生活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那么的焦急和烦躁呢?快而不稳,稳而必不可快也。在这种节奏缓慢的生活之中,保持稳定是非常容易的,在这种坚实的稳定之中渐渐地加快自己的速度,这才应该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的生活方式。慢中求稳,然后稳中求快。慢是基础,只有先慢慢地打好根基,我们才能有快的资本。

从前,有一个人从小港去蛟州城,让书童用木条捆着书跟着。当时已日落西山,离城还有两里多路,主人于是问渡者,能否在城南门开着时赶到。渡者仔细看了看书童回答说:“慢慢走还开,走太快就关了。”主人以为和他开玩笑,于是催促书童紧赶慢赶,不料书童摔了一跤,书捆开了,书散了一地。等把书整理好再走时,城门已关上了。主人才大悟渡者的智慧:欲速则不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越急于求成,反而会忙中出错,让事情弄巧成拙。

娥皇女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相传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同时嫁给了舜,可谁为大,谁为小却是个问题,于是分别给了她们等量的豆子和七根木杆,谁用这些木杆先煮熟豆子谁为大。姐姐娥皇性急,同时点燃木杆快速煮豆,结果木杆燃尽,豆还没熟;妹妹女英却是先点燃一根木杆,再一根根的续燃--慢火煮豆,结果豆熟了,还余三根木杆。妹妹慢中有思,慢中求稳,慢中求成,在此占了优势。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真假与否我们已无从考证,但从中,我们却可以领悟出很多道理。

有人把“打太极”理解为推三阻四、互相推诿、做事拖沓、不积极,我们在公园里有时候看到太极拳招式好像是慢吞吞、不起劲等等,但这绝非太极拳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太极拳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建设。太极拳有两个人练习推来推去的招式,这是一种判断、反应,是一种心智的较量。就像我们下棋博弈,对方一个招式攻过来,我们可以有好多种方式应对。太极推手中的推来推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和谐共生,共同进步。练习太极拳,动作要缓慢,不是为了慢而慢,慢中是有功课要做的,要慢中求功,慢中求稳,慢中求准,慢中求快。

做人做事,有时候和打太极是一样的,需要时间来慢慢思索,下一步要怎么走,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独有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违背了规律,缺少了过程,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那么苦心经营的那座城池,必定只是一座空中楼阁,华而不实。

生活中,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才能品出其中味道。就像喝茶,一遍水下去,是喝不得的,那是洗涤茶叶上的微尘的。只有到第二遍、第三遍,茶叶经过沸水的洗礼,在沉沉浮浮之后慢慢舒展开来,那时,清香四溢,唇齿间茶香缠绕,这才是品茶的绝佳时机,才有可能品出茶之韵,茶之魂。

人生就像一条单行线,虽然我们最终都会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可是沿途看到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却千差万别。在适当的时候,不妨放慢前行的速度,一步一个脚印,慢中求稳,慢中求实,这样看到的风景真实自然而又丰富多彩!

9.隐藏锋芒不外露,积蓄力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古代很多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们都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不是任何时候,都要锋芒毕露的,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锋芒不露”。我们要看有无必要露才,才发挥多少,才能露多少。发挥多少都要适可而止,要不然就成了画蛇添足,很难收场。

文种本是和范蠡一样,是帮助越王勾践得以实现复国大业的两大功臣。可不同的是,在功成名就的时候,范蠡选择了辞官而去,同时他写信给文种劝说其急流勇退,理由是勾践这个人可以与其共患难,但不能共享福。文种对此很不以为然,并觉得范蠡是“妇人之仁”,于是他选择留在越王勾践身边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可最终,他因功高震主被勾践赐死。

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儿子,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才思敏捷、天赋过人的特质,并且大家都认为他的才能超过了其父诸葛瑾。诸葛瑾不为有这个好儿子而感到高兴,反而觉得诸葛恪会给家族带来不幸,他认为诸葛恪性格急躁、刚愎自用,而且太喜欢表现自己,凡事太过锋芒毕露。果然,诸葛恪掌权后独断专行,引起众怒,最终被吴主孙亮与大臣孙峻设计杀死,自己的家族也遭受了灾难。

国人历来讲究“中庸之道”,推崇“与世无争”、“退一步,海阔天空”,于是“锋芒不露”也成了很多人立身处世的原则。锋芒毕露者不容易受重用,是因为人往往容易做到同患难而难以做到共荣华。因此,在中国古代,那些虎将功臣锋芒太露,总让皇帝感到威胁。历史上有很多人因此而丢官丧命。所以,到了一定时候,一定要掩盖自己的才华,不要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再三复述君子不可太露其锋芒的思想。不可太露锋芒,并不是销蚀锋芒,而是指人应隐其锋芒,不要恃才恃权恃财而咄咄逼人。其实,隐藏锋芒也是一项强化自己的学识、才能和修养的过程,有利于培养自己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技巧,是放弃个人的虚荣心而踏实地走上自己人生辉煌的表现。

有一位毕业即分配到某报社工作的大学生,刚来就对单位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未到一个月,他就给单位领导上了洋洋万言的意见书,上至工作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一一列举了现存的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之后便洋洋得意地等着上级领导的表扬和提拔。结果,不仅没有等来他想象之中的赏识,还被单位掌握实权的领导视为“自大狂”乃至“神经病”,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找理由将他辞退了。两年之内,他换了几家单位,一个比一个更不如意,他的牢骚越来越多,意见越来越大。毕业几年,仍然一事无成。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总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天赋异禀,于是便恃才傲物,处处锋芒毕露,到最后却为自己招来一身麻烦。

其实,与其这样总是抱着“自己是第二个爱因斯坦”的心理,莫不如踏踏实实,像蚕一样,“作茧自缚”,积蓄力量。蚕在外人看来普普通通,但蚕却在积蓄力量,待到力量足够时,它会用自己未成熟的翅膀去挣脱茧。在一次次的失败与精疲力竭的努力中,蚕的翅膀越来越有力,直至强壮到可以钻破茧,幻化成蛾。如同陆游在《书叹》中所述,人生亦如春蚕,是一个从作茧到破茧的过程。作茧,是人的潜沉;破茧,是人的超越。而人们往往只看到破茧而出的辉煌,而忽视了它背后的努力。

巴甫洛夫在《给青少年的一封信》中,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哲学上说没有量变的积累,就没有质变的飞跃。积累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毅力。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他们总是在将要上岸时,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企鹅的沉潜原则,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沉潜是孤独的,它是最寂寞的过程,如同吐丝作茧,沉潜就是仿佛没有尽头的努力、拼搏,但它却是生命的积蓄。

很多人喜欢锋芒毕露。的确,锋芒永远是历史画卷中绚丽的亮色,喷涌的才气永远是历史浪潮中最活跃的浪尖。然而,天妒贤能,风摧秀木。无论多么高的天赋异禀,无论多么才华横溢,都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显山漏水”。

10.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人的一生有太多面临选择的时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在一些意外事件发生之时,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选择。诗人裴多菲在生命、爱情和自由三者中毅然选择了自由。因为他明白,没有了自由,生命和爱情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孟子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选择了熊掌,因为熊掌更为稀罕。可见,大凡做出选择,一定要选择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东西。

有位老妈妈生养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生意人,二女儿在染坊工作。这使这位母亲天天忧愁。天晴了,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阴了,她又忧伤二女儿染坊里的衣服晾不干。她这样晴天也愁阴天也愁,没多久就白了头。一天,一位远方亲友来看她,惊讶她的衰老,问其缘由,不觉好笑。那亲友说:“阴天你大女儿的伞好卖,你高兴才是,晴天你二女儿染坊生意好,也该高兴才是。这样你每天都有快乐的事,天天是好日,你为什么不捡高兴专拾忧愁呢?”老妈妈换个角度想:“这真是言之有理!”从此,她笑口常开。

当我们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不能实现时,我们要换个角度考虑一下,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要一味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否则到头来伤心又伤身。

懂得放弃是人生的大智慧。适时的放弃是自知与明智的美丽结晶。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森林里有一个部落,捕猴方法甚是独特。首先,做一个如鸟笼一般的笼子,木棍与木棍之间的缝隙恰能让猴爪子伸得进去,笼中放一些蜜桃。然后,找一个空场将笼子牢牢地固定住。负责捕猎的人在周围埋伏好,手持大鼓。待顽皮的猴子发现笼中的至爱,伸进爪子,向外拿桃的时候,埋伏的人立刻擂起大鼓。顿时,鼓声震天,人们群起而围之,受惊的猴子束手就擒。究其原因,是因为猴手抓住桃子不放,手不能抽出,只好任人处置了。

人生何尝不会沦落到猴子的境地?在我们苛求尽善尽美的时候,在我们沉迷在物欲中的时候,在我们精疲力竭追求一个不现实的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如同那只不肯放手的猴子一样,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俗话说:“放下就是快乐。”其实,快乐与否倒更在于放下与不放下之间的平衡。做人,至少不该放下正直;处世,至少不该放下宽广的胸怀;做事,至少不该放下厚道。责任不该放下,良知不能放下,情义不能放下。不该放下的无论如何不要放下,否则你就是播下不幸的种子。该放下的自当平静从容地放下,比如过分的欲望、炫耀张扬,胡乱猜忌别人和阴暗的嫉妒等等。放不下这些,其实是在无端地折磨自己,自寻烦恼,让自己成为最可怜和可恨的人,伤己的同时还在伤人。

人生有太多的诱惑,不懂放弃就只能在诱惑的漩涡中丧生;人生有太多的欲求,不懂放弃就只能任欲求牵着鼻子走;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不懂放弃就只能与忧愁相伴。懂得放弃是可贵的人生品质。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三个商人带着开采了十年的金子,越洋归国,不幸遇到了暴风雨。一个商人为了保住金子,而被大浪吞没;一个商人为了留下部分金子,最终与船同归于尽;最后一个商人则放弃了船上的金子,乘救生艇逃离了危险。后来,他又带领船队,打捞出了三条装金子的货船,拥有了三个人的财富。

人生难免有些遗憾的事情,聪明的人会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生活不是单纯的取与舍,不要去计较失去的,也许就在你失去的同时,却也得到了很多。开心的人不是因为没有烦恼,更多的是他们懂得满足。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个森林,虽然会让别人感觉不值得,但这是一种珍惜,一种选择。放弃就是为了更好地选择得到。

有些人不懂得放弃,认为放弃是人生弱点的反映,曾经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就曾说过:“在我的词典里,没有‘失败’这两个字。”即使以他高超的军事谋略、指挥才能,一度横扫欧洲大陆,无往不胜,但最终也未逃过兵败滑铁卢的厄运。可见,放弃虽表面上看似软弱,实则是一个人有力量的表现,它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识,特别是在成功和胜利接踵而至时,懂得放弃,才更具大将风度,更显英雄本色。拿破仑只知一味向前,不懂得适时放弃,失败也只能是迟早的问题。

一个懂得放弃的人,才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他们有宽广的心胸,目光远大,把暂时的放弃当成更进一步的阶梯,为发展积蓄能量,为成功奠定基础;懂得放弃的人,知道该放弃什么,不该放弃什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自己的信仰,把准人生的方向。

放弃是一种境界,懂得放弃的人,更是智者。因为他们总是知道事情有可为而有不可为,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总能站在人生的制高点上分析问题,采取正确的决策。他们不在乎一时的得失,因为他们的目标是长久而真实的获得。

11.要想活得快乐,就要学会知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满足,追求金钱,名利,地位,成功……其实,这本不是坏事,人们对生活有渴望,有动力,才会有欲望,才会去追逐。所以,“知足常乐”的观点在当下越来越不被人们认同。可是,那些马不停蹄、苦苦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人们,他们就真的幸福快乐吗?

知足常乐,并不是要人们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而是要人们换一种眼光审视自己,换一种态度对待目前可能尚不满意的生活。

在古代,豁达胸襟的陶渊明,不追求世俗,向往世外桃源,享受自娱自乐的生活;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说的是只要能让民众都能住上好的房间,让贫寒的读书人生活得开心快乐,自己也就知足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与世无争的风格,也表达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平静生活的理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定位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为世人所称颂。

而今天的我们,虽然尚且不能做到古代圣贤那样,淡泊名利,宠辱不惊。起码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知足的心,不过分比较,得到的好好珍惜,得不到的学会舍弃,用一种平淡和游刃有余的心,去处理身边的每一件事情。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讲的就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人所熟知,但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不可谓不聪明,但却由于不知足,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日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

有句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高兴不起来。贝蒂?戴维斯在她的回忆录《孤独的生活》中曾写道:“任何目标的达到,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然会引出新的目标。正如吃下去的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乐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不知足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你的内心世界。你的自尊,你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垮掉。

一个人对事事都感到不知足,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并不需要主观上的任何功力,因为不知足正是人的欲望的一大特征。所以,不知足是自然的、顺情的,仿佛骑手信马由缰不费力。知足,倒是自觉的、顽强的、坚毅的和勉为其难的。当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辆辆擦身而过的漂亮轿车时,当你身居斗室望着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楼的闪闪灯火时,因羡慕、嫉妒油然而生的不知足,无需吹灰之力便不招自至了。而要摆脱这些情绪的纠缠,今晚依然知足地卧床酣睡,明晨照样知足地挤车上班,却是很不容易的事。

从前,有一个人偶然在地上捡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他得到这笔意外之财以后,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四万颗,针四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没有好好地去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

知足常乐是一种人生智慧,知足常乐,满足于现状,对于个人来说,并不一定就是不思进取。“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事业我们应该孜孜以求,而对于那些名利之事,我们大可不必计较,还是随遇而安的好。在哪个时段,做那个时段该做的事,就是最佳状态。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较而来。同样,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较得到。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没有填满的时候,任由其膨胀,则会由此生出许多烦恼。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们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也许就会安宁。我们不妨抱一种“比下有余”的人生态度。

人生百年,不如意事常八九。所谓“人比人气死人”,涉及名誉、地位、钱财等,人与人之间实在没有多大的可比性。这倒不是说自己一定比别人差多少,而是机会这东西总是偏心眼。有的人官运亨通、财源滚滚、美人拥簇、宝马香车,诸多好事得来全不费工夫;轮到自己就不同了,千辛万苦,百般努力,可“好事”总和你“捉迷藏”,可望而不可即。每当此时怎么办?怨天尤人?没用;抱怨命运不公,也无济于事,于事无补;撒泼骂街?也只能是丢人现眼。最好的办法,还是有一点“阿Q精神”,权且把没有吃到的葡萄理解成是酸的,不吃也罢。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乐。人应该体会到自己本来就是无所欠缺的,这就是最大的财富了。

快乐=物质/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物质消费愈大,欲望愈小,快乐就愈大,这正应了中国人知足常乐的思想。反之,一个人欲望无限膨胀,欲壑难填,那他注定不能领会到真正的快乐。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若愤然怨天,岂非一生无味?面对失意,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问题--多看自己拥有的东西,这样才会活得舒心。

忍住浮躁的心态,拥有知足的心态,并不是放下理想的追求,相反这是更高层次的理想追求。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以一颗知足常乐的心,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之中,身心必会轻松,风景必会优美。

同类推荐
  • 展现人格(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展现人格(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生活的艺术:传承后世的修炼经典

    生活的艺术:传承后世的修炼经典

    本书汇集了三位世界级智者葛拉西安、拉罗什福科、托尔斯泰对世人生活、处世、修炼、友爱及成功的谆谆忠告。他们所具有的特殊身份,加上其惊人的才华,使其能洞见人民间生存法则的精髓。他们的著作在发表后虽历经磨难,却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财富,并世代传承,被誉为处世的圣经。
  • 哈佛思想课:创造力自测

    哈佛思想课:创造力自测

    创造力=体验深度×热情强度“体验”孕育创意,“热情”激发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三大思维力点燃你的创造热情,发散性、推理性两大思维模式开启你的创意体验,让你在自我检测的过程中轻松掌握高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创造性。最终,开启你的无限创造潜能。
  • 创新力

    创新力

    《创新力》对创新力的本质与创新力的灵魂,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原理与创新原则,创新意识与创新潜能,创新力的激发,提高创新力的意义、方法和途径,以及为培养提高创新力创造舞台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本书向人们诠释了科学思维的本质及多种思维视角的魅力,以及运用科学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 有效沟通(大全集)

    有效沟通(大全集)

    生活中有时会充斥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人性的弱点把美好误为丑恶,把善意误为恶意,把真诚误为虚伪,把正确误为错误,把鲜花误为毒草……都会给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蒙上一层阴影,制造一种难堪甚至痛苦。所有这一切的不和谐,最需要的就是沟通。沟通让世界更加和谐,让人性更加美好。《有效沟通大全集(超值金版)》为大家提供及时有效的沟通指导,帮助读者在增强沟通能力的时候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热门推荐
  • 浮生若梦不负倾城

    浮生若梦不负倾城

    若爱情是一个局,那么,对于席清彦和顾倾城来说,这一定是一个死局。这个局锁死了两个人,叫他们不能相离。前世,他们是一对怨偶,不同生,死同穴,一池墨水泼出了千年的羁绊。今生,他们依旧相依相恋,可在家国情怀下,是舍家为国还是受尽世人唾骂,这似乎又成了一个死局。那日漫天风沙,倾城脱下了红嫁衣问那个银枪在手的男人:“你是送我出嫁,还是带我回家?”男人神色淡漠,他道:“臣,护送公主出嫁。”尽管阴谋一场,尽管国比家大,尽管最后那个男人舍命救回了她,可人心已死,如何回还?“我从未见过你那么冷漠的模样,那时我见识到了,也就死心了,你便当我是个寡情之人吧。”“可我不愿放手,这辈子,都不能放手。”
  • 我不是林黛玉

    我不是林黛玉

    那春花秋月似乎是一种虚无幻境,可还是有着不容忽视的美好;衔泥的燕子,不只穿梭在王谢堂前,还会步入寻常百姓家。我用我世俗的眼睛,我用我寻常的经历,依然可以在我的世界演绎我的坚强。我们的坚强,都属于我们自己的,就像我们的人生,只属于我们自己一样。我不是林黛玉,可这不妨碍我喜欢林黛玉,我依然崇尚那种高雅淡然的生活态度,我依然喜欢那种葬花吟花的诗情画意。只是,飞花散去,尘烟未了。结了尘缘,就在尘缘中果断地美丽下去。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 异世剑游

    异世剑游

    万年前,一柄巨剑从天而降,给这个平凡的世界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 清妾

    清妾

    穿越成了瓜尔佳氏的小姐,苏灵儿表示咱很知足,顺利当上米虫,这是一种多么幸运的事情。 至于那个冷的让人心寒的王爷,咱还是躲远的吧,您这么优秀,咱高攀不起! 咱这种来自未来世界的呆萌二货,可得抱好几位大人物的粗腿,至于那个什么李氏,你能不能离咱远一些! 当呆萌小吃货遇到冷面雍亲王 是宠溺一生,还是蹉跎一世;
  • 怦然心动(好莱坞同名电影原著)

    怦然心动(好莱坞同名电影原著)

    豆瓣8.9分高分电影《怦然心动》原著小说。献给初恋,献给青春,献给爱情!朱莉安娜·贝克虔诚地相信三件事:树是圣洁的,特别是她最爱的无花果树;她在后院里饲养的鸡下的蛋是最卫生的;总有一天她会和布莱斯·罗斯基接吻。二年级时,在看到布莱斯蓝眼睛的那一瞬间,朱莉的心就被他击中了。不幸的是,布莱斯对她从来都没有感觉。而且,他认为朱莉有点怪,怎么会有人把养鸡和坐在树上看成乐趣呢?
  • 系统之宠妃当道

    系统之宠妃当道

    萧晚晚一朝穿越,绑定系统,成了一个刚进宫的小秀女,被迫完成攻略任务。没有强大的身世,厉害的爹娘,所有都只能够靠自己来争取。这个后宫有一点乱,这里的嫔妃不好对付,这个皇帝心防太高,这个皇上很不好撩。
  • 无锡县志

    无锡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健康晚餐

    健康晚餐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