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越走越荒凉了……
大片的草甸,但沙尘四起。
李连春有一个信念,找到六喇嘛甸子的李家本家。只要能住下来,能把孩子养大。
可是奇怪的是,一路上谁都不敢收留他。而他唯一依靠的手艺——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在这荒冷的异乡孤土根本派不上用场。他也知道自己还有一身的武艺。如果谁家缺一个守院望门的,他也宁可去给人家当炮手,能挣上一口吃的,也行啊。
为了急于赶往北方,他几乎是日夜兼行了。
别人往往是白天走。可他,把孩子包好,领着妹子,就是在夜间也手拄着一根他一出山东就握在手里的木棒子,不停地走。
从前,人们管山东人叫“山东棒子”,后来的人以为这是骂他们,其实这完全错了。这不是骂,这是一种真实的记载。这是一种歌颂。山东棒子,其实是指山东人出门特别是闯关东时每人手中都拄着的一根棒子,那是为了上岗好走,也是为了对付恶狗和野狼的。
其实“山东棒子”的称呼是对山东人的一种赞美。
这天夜里,天黑透了,李连春还在走。渐渐地,前边闪出一点灯火。原来是屯边的一个住户人家。
这时,儿子已饿得不行了,直哭。妹子也喊累。
李连春就走到人家院门口,远远地打探。
“老乡,这是哪呀?我是过路的。孩子渴了,开开门,我们讨口水喝就走……”
许久许久,那屋门“吱扭”一声开了。
只听一个苍老的声音说:“过路的,不是不给你水喝,是缸坏了,没有水。儿子出去挑水了。等一会儿他回来,你们再喝吧。”
原来是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妈妈。
不一会儿,真有一个黑影从远处走来,是老太太的儿子挑着一挑水走来。老太太对儿子说明了情况。只见那人从地上抓起一把土往水潲里的水上一扬。然后对李连春说:“喝吧!”
李连春一看,心里这个气呀。唉!真是欺负外乡人哪!连喝口水还扔上一把土。但是,不喝又渴呀。
唉,谁让咱是背井离乡啦,谁让咱是寄人篱下啦,忍气吞声吧。
于是,他弯下腰,用嘴吹吹那水桶水皮儿上的草稍土末子,心里难过地喝开了。
他喝完了,又吹吹土,然后让儿子和妹子也喝一口。
这时,只听站在一旁的老妈妈对自己的儿子说:“亮子,你往潲里扔草末子,这位过路的兄弟误会了吧。”
老太太的儿子忙说:“哎呀大哥,我忘了嘱咐你。”
“嘱咐什么?我又不瞎。”李连春生气地回道。
老太太的儿子亮子说:“我是看你走得气喘吁吁的,就往桶里扔了把草面土末子,是为了让你一边吹一边去喝。这样,不至于喝得急炸了肺,坐下病……”
李连春一听,心里忽悠一下子。他这才明白,原来这是关东人的风俗。方才自己的心里还怪人家了。一个不能入乡随俗的人还闯什么关东?当时他就“扑通”一下给老太太跪下了,说:“老妈妈,都是俺不好!俺不知你儿子是为了我们好。”
“没啥,没啥。不知者不怪!”老太太又说,“到屋吧。听你这口音是关里家来的?投亲哪还是靠友哇?”
李连春千恩万谢地在老太太的带领下进了屋,说:“老妈妈,俺是来投亲的。”他于是把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又加了一句:“也不知这六喇嘛甸子在哪,离这多远。”
他这一说,老太太的儿子说:“这个地方我好像听说过,离这儿大概还有三百多里地吧。你的孩子正发烧,你先在这儿住下,等孩子好好再走。”
“这地方是……”
“双辽的双山子屯。”
原来,他们已来到双辽了。
双辽,从前是辽河岸边的一座古镇。它东靠东拉木伦河,西边是蒙古王爷的草甸子。这儿先期有不少地户都是奔租种蒙古王爷的地而来,连老太太一家也是闯关东过来的。但是老太太家门不幸。当家的十五年前一次去丈荒,结果路上遇上“张三”(狼),活活被咬死了,就扔下老太太领着一个儿子过日子。现在家里穷得连水缸都没有。
李连春问:“就没有装水的物吗?”
老太太儿子说:“有。但搬不动。”
“什么东西?”
“石头槽子。”
老太太说:“离这十多里地的草甸子上扔着一个石头槽子。”
李连春说:“老妈妈,别急。你们救了我们父子,咱们也是有缘哪。明天你让兄弟领着我,我去把它扛回来!”
老太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自己给他和小孩熬了一碗粥,他是说感激话呢。
第二天,李连春在老太太家的仓子里找出一块破布往肩上一搭,就和老太太的儿子亮子奔了甸子。
下午时,李连春真的把那个重八百多斤的石槽子给扛回来了。从此这家人家有了“水缸”。
于是,李连春有力气,又会武功的事一传俩,俩传仨地在双山屯传开了。老妈妈又得知他会刻木版年画,正在找木匠一块儿开个画作坊的事,就亲自打听,终于打听到在郑家屯镇里有家老林家,是个软木匠,于是老太太就引见他去了林木匠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