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2100000010

第10章 顾鼎臣与嘉靖初年的经筵(3)

由上述分析可知,顾鼎臣对于《中庸》的解释,本乎朱熹《中庸章句》,而遵循通晓易懂的原则,对某些古语,改为浅显易懂的现代口语;也对朱熹释义较为简略之处,加以补充,务要世宗达到疏通经典字句之意。

(二)经典的目的性导读

《中庸首章讲义》第三部分,主要为顾鼎臣对经典义理性发挥,无论从篇幅还是语气来看,此部分都为讲义的重点。其中,顾鼎臣还针对讲述对象,对经典进行了有目的性地导读。

在第三部分开首,这一特点即明显体现出来。首先,他叙述了《中庸》产生的过程和子思述《中庸》的意义:

精一执中,尧舜三圣,心传口授,开万世道学之源,自时厥后。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曾子,曾子传之子思。虽圣不常有,而代产英贤,识其大者。君臣父子师弟之间,更相授受,统纪甚明。时经春秋战国,世道日降,去圣愈远,异端起而大义乖,子思惧夫愈久而愈失其真也,是以远宗尧舜之旨,近述父师之言,以作中庸提携纲维,开示蕴奥,其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足以方驾六经。

事实上,这是顾鼎臣对朱熹《中庸章句》的提炼,在《中庸章句》中,同样有类似描述:

夫尧、舜、禹,天下之大圣也。以天下相传,天下之大事也。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而其授受之际,丁宁告戒,不过如此。则天下之理,岂有以加于此哉?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傅、周、召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若吾夫子,则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舜者。然当是时,见而知之者,惟颜氏、曾氏之传得其宗。及曾氏之再传,而复得夫子之孙子思,则去圣远而异端起矣。子思惧夫愈久而愈失其真也,于是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以诏后之学者。

这两段话看似相似,实在侧重点不同。在《中庸章句》中,强调的是“若吾夫子,则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舜者”。而在《中庸首章讲义》中,则强调了“虽圣不常有,而代产英贤,识其大者。”另外,在“继往圣,开来学”的认定上,也颇值得玩味。朱熹认为,孔子将道统由君臣之道传之于后学,即是“继往圣,开来学”的含义;而顾鼎臣则回避了此点,模糊地将子思述《中庸》,远宗尧舜之旨,近述父师之言,开示蕴奥,称之为“继往圣,开来学”。

此为关节点之一,由此看出朱熹的《中庸章句》,其侧重点在“学”上,而顾鼎臣之侧重点,则在于“道”上。在之后对“正心”的不同释义中,此点将有更深刻之体现。

在《中庸章句》中,曾指出“正心”的重要性:

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故其效验至于如此。此学问之极功、圣人之能事,初非有待于外,而修道之教亦在其中矣。

同样,顾鼎臣也十分看重“正心”,他认为:

故人君之体在用人,用人之道在修身,修身之要在正心,心既正而天下可运之掌矣。心正则身无不修,身修则贤臣可得,繇是政善而民安,化行而俗美,绥之斯来,动之斯和,以驯致乎位天地,育万物有不难矣!

两相对比,则差异立现,同样是“正心”,朱熹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学问之极功、圣人之能事”,而顾鼎臣的目的则是为了教导年轻的皇帝如何“得贤臣”、“运天下与掌中”。他认为圣人为生而知之者,而《中庸》这样的经典,对其研读和体贴,则是为了“致中和”:

圣人生知安行,下学上达,故能穷神知化,尽性至命以极夫参赞位育之功,其功夫次第则戒惧谨独,以致中和,是即所谓惟精唯一,允执厥中者也。

人君所要做的,则是此“次第功夫”,不是为做“圣人”,而是为成“明君”。事实上,此篇经筵讲稿,恰是世宗要求其“敷陈经义关切于君德治道者以献”。对于一个君主,与其期望其成为“圣贤”,不如期望其成为“明主”,这样更有现实意义。

第三节 从大礼议背景看顾鼎臣进讲意义

一、议礼中君臣表现

世宗以外藩入继大统,继而兴起大礼之议,抛开此事是非对错不谈,且看在“大礼议”中君臣各有何种表现。

最初,礼部要求世宗以皇太子身份由崇文门入东华门,居文华殿,先完成皇太子礼后,群臣再“上笺劝进”,进行即位礼。这个要求被世宗以“遗诏以吾嗣皇帝位,非皇子也”的理由拒绝,杨廷和毫不退让,“固请如礼部所具仪”,双方僵持不下,拖延许久。

而后,世宗不满入嗣孝宗的决定,曾向毛澄求助,“尝遣中官谕意,至长跪稽首”,“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公易议。”并出囊金畀澄。请杨廷和、蒋冕、毛纪“委曲折中以申孝情”,并“每召廷和从容赐茶慰谕,欲有所更定”,但廷和等不肯顺帝指,正德十六年,世宗欲尊父母为“皇帝”、“皇后”,召杨廷和谕之曰:“至亲莫如父母,卿等宜体朕意。”廷和封回御批,并上疏曰:“实以为人后者为之子,既为人后,则不得复顾其私亲……此国家典礼,关系至重,臣等实不敢阿谀顺旨。”类似此事,杨廷和“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

可以说,嘉靖初年在“大礼议”问题上,呈现出朝杨廷和一边倒态势,世宗的决议,动辄出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联合反对的局面,而后,更是有二百多人哭谏的左顺门事件。众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不但对世宗毫不通融,对待反对者,更采取强硬手段。在京的寥寥几个反对者,或下诏狱,或贬斥远方。而在外张璁、桂萼等到京则“众汹汹,欲扑杀之”。

不论杨廷和派持论是否正确,其言行都已经超出了大臣的范围,正如御史曹嘉所言:

顷者佥事史道,劾大学士杨廷和严旨切责,下之诏狱。至廷和疏辩及尚书彭泽讦奏,则温旨慰奖,谆谆数百言。是为大臣者,真能擅威权以移主柄党大臣者,真能取容悦以惑圣听矣,谓之法可乎?

世宗虽在议礼之初因无法找到合理说法而显得软弱温和,一旦有了可以“父子保全”的理论依据后,也变得强硬起来,特别是在左顺门事件中,廷杖一百八十人的大手笔,足以显示出其铁腕手段。

而议理支持派张璁,桂萼等人,也显示出睚眦必报的心性,《明史》曰:“璁、萼益恃宠仇廷臣,举朝士大夫咸切齿此数人矣。”

可以看出,议礼事件在其后演变为恃礼无恐,持有可自圆其说理论的一方,便具有联合同道、诛杀异己的完全合法性,使整个事件完全脱离了正常的轨道。

二、议礼中的世宗与张太后

大礼议时张太后的态度和行为颇值得注意,张太后作为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宗曾多次置朝臣意见于不顾,优容其家人,可见张太后与孝宗的感情笃厚;而作为武宗唯一的母亲,其在宫中独享尊荣,唯一的苦恼恐怕就在于武宗荒诞的生活和无嗣的隐忧。武宗意外身亡后无嗣,对张太后来说,世宗入嗣孝宗是最好的选择,惟其如此,她才能保持自身地位不失。

事实上,在世宗在“继统不继嗣”思想指导下,一步步推尊自己父母的同时,张太后的地位已经下降,最终世宗下诏“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昭圣皇太后曰皇伯母,恭穆献皇帝曰皇考,章圣皇太后曰圣母”,张太后失去了“圣母”称号。与之相对应的是,其境遇也每况愈下,可谓晚景凄凉,家人不保。如《明史》载:

三年,兴国太后诞节,敕命妇朝贺,燕赉倍常。及后诞日,敕免贺。修撰舒芬疏谏,夺俸。御史朱淛、马明衡、陈逅、季本,员外郎林惟聪等先后言,皆得罪。竟罢朝贺。

会太后弟延龄为人所告,帝坐延龄谋逆论死,太后窘迫无所出。哀冲太子生,请入贺,帝谢不见。使人请,不许。大学士张孚敬亦为延龄请,帝手敕曰:“天下者,高皇帝之天下,孝宗皇帝守高皇帝法。卿虑伤伯母心,岂不虑伤高、孝二庙心耶?”孚敬复奏曰:“陛下嗣位时,用臣言,称伯母皇太后,朝臣归过陛下,至今未已。兹者大小臣工默无一言,诚幸太后不得令终,以重陛下过耳。夫谋逆之罪,狱成当坐族诛,昭圣独非张氏乎?陛下何以处此!”冬月虑囚,帝又欲杀延龄,复以孚敬言而止。亡何,奸人刘东山者告变,并逮鹤龄下诏狱。太后至衣敝襦席藁为请,亦不听。久之,鹤龄瘐死。及太后崩,帝竟杀延龄。

同时,张太后与世宗母亲蒋太后的关系也并不亲密,“兴国太后以藩妃入,太后犹以故事遇之,帝颇不悦。及帝朝,太后待之又倨。”所以,任由蒋太后地位提升,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张太后,在这种预期之下,张太后本应该是入嗣呼声最高的一个人,她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最初世宗与杨廷和为以太子礼入京还是以君礼入京僵持不下时,张太后为之调停,下旨曰“天位不可久虚,嗣君已至行殿,内外文武百官可即日上笺劝进”。随后世宗为父母改“兴献王”、“兴献王妃”为“兴献帝”、“兴献后”,再后,又欲在称号后加一“皇”字,都预先取得了张太后的支持。见《明实录》中:

钦奉慈寿皇太后之命,以朕既承大统,父兴献王宜称兴献帝,母兴献后,宪庙贵妃邵氏为皇太后,朕辞之再三,不容逊避,特谕卿等知之。

……连名具疏奏:“兴献帝不宜称皇号言,正统大义惟赖皇字以明,若加于本生之亲,则与正统混而无别,揆之天理,则不合验之。人心有未安,非所以重宗庙正名分也。”上曰:“慈寿皇太后懿旨有谕,今皇帝婚礼己命行,其兴献帝宜加与皇号,母兴献皇太后,朕不敢辞尔,群臣其承命。”

……今御批直曰父母又各加一皇字,则似乎於正统之亲混同无别,恐不可以告于郊庙,而播之天下也,内阁大臣竭诚尽忠,陛下不可不听。上曰:“此慈寿太后懿旨,不必更议。”

从上引文可以看出,张太后总是在关键的时候拖朝臣的后腿。难道张太后不知朝臣的反对事实上是对自己有利的吗?她为什么总是推动事态朝自身不利的方向进行呢?如果说是因为世宗胁迫,张皇后作为世宗拥立者,世宗羽翼未丰之时应不敢对其有所不恭敬。况张皇后如果不支持世宗,完全可以站在朝臣一边,对世宗下旨阻挠,世宗完全没有办法对其威胁利用。如果说是因为世宗巧语蒙骗,以各种许诺取得其支持则更加不符合事实,且不说这种取媚于人的做法不属于世宗的行事风格,世宗与张皇后的关系似乎一直都比较紧张,世宗从未显示出低姿态。那么张皇后的做法只有一种原因,作为皇室成员,在看到朝臣以礼法制约皇权的做法时,虽然知道自己会是受益者,但内心深处仍觉得不合时宜。所以,她不断下召,企图平衡朝臣的所逾越的“分”。也正是因为她行事的本意并不是支持世宗,所以世宗对其并不领情,在利用之后,仍旧对其抱有敌意。而世宗,在推尊亲生父母之后,对这个“伯母”采取的忽视与冷淡,也未尝没有过河拆桥之意。

三、顾鼎臣对君臣的劝诫

面对如此混乱的情况,顾鼎臣曾不愿面对而希望在家终老,在朋友劝诫下回到京城后,他便竭力尽自身努力,希望对时世有所贡献。

在《中庸章句》中,疏通经典大义后,顾鼎臣做了一个设问:为何一个具备圣人之德、圣人之资的君主,却无法将国家治理好?就是因为没有“致中和”,事实上,这是顾鼎臣在以讲经之机,对世宗进行的劝诫:

仰惟皇上聪明睿智,禀圣人之资,溥愽渊泉,备圣人之德,逊志励精,不遑暇逸,十年于兹,宜乎登世道于雍熙,跻圣功于三五矣。然而教化未尽孚,灾殄未尽息,百官未尽承式,兆民未尽敏德,群生之物未尽得所者,何哉!意者求道于外,而或遗其内,徒博焉而未约于要之故与。抑大臣庶职不能同心戮力,而昧于承弼赞襄之过也。

何谓正心?致中和是也。何谓致中?自其性之本体而不汩于外物,外物非必声色货利,凡有所执著皆是也。何谓致和?谨其情之所发,而不涉于私意,私意非必比昵阿狥,凡有所激抗皆是也。二者言之甚易,而至之寔甚难。

有所“执著”皆是“外物”,有所“激抗”皆是“私意”,在左顺门事件和汪佃事件之后,大批官员因为受到牵连或被罢黜,或被外调,大大削弱了明王朝的行政力量,将明王朝置入潜在的危险之中,顾鼎臣正是为此向明世宗进行劝诫。他尖锐地点出世宗对“大礼议”的“执著”,以及因此执著而酝酿而成的“激抗”,都是不合王道的。进而顾鼎臣希望世宗能体会“子思之旨”,以“致中和”要求自己,成为“明君”。

而对待群臣,顾鼎臣也有所批评。在世宗廷杖诸臣之后,顾鼎臣以一首诗来表述自己的心情:

初行人司,所上封事,与四曹相为后先,而独不见处分,诸君待罪累日,复上一章申理,而大理左右二寺,并工曹三人复抗疏论列。上怒,遂俱下制狱,后复诏通前系六人,俱带系械,仍跪五日,前一百七人跪五日后,诏各杖三十,舒修撰芬、张文选衍瑞,孙武选凤、姜仪制龙,陆郎中俸五人调外,任余罚俸六个月。

嗟嗟诸曹彦,职守非言官。封章触忌讳,忠愤激肺肝。为善虽近名,犹愈相欺谩。长堤蝼蚁穴,撮土窒非难。只今已崩溃,旁瞩令心酸。上挟雷霆斗,下有蛟龙蟠。纵横下土石,秪激成惊湍。何年运神工,堤防复坚完。百物资灌溉,高下得相安,渊渊播皇泽,四海无波澜。

如果说顾鼎臣对这些在忠心的感召下,冲动行事的士大夫们还心存怜悯的话,对于那些以仁义道德说辞,鼓动他人,实际阴以达到自己目的的“大礼议”两派主事者,却表示了自己的蔑视,他曾愤慨地说:

夫乱不起于边徼夷虏,武夫健卒,锥埋发藏之盗,而实起于规行矩步、深情厚貌之士夫也,闲居未试之时,对客谈诗书,说礼义,固将高视一世,追踪于禹皋伊傅,孰肯委其身于不韪之地,为天下乱阶也哉。本心之亡,其初萌于进,进则兢,兢则将抑人以扬己,损人以益己,夺人以予己,患其不胜,要结党與,鼓雌黄之口,假翻覆之手,其阴事济,党势成,而罔上殃民之事丛矣,夫一人为之,十人和之,百人慕而效之,久则风靡而澜倒焉,由是纪纲大坏,皇泽下阏,人心嚣然不平,奸雄起而乘之,而乱斯作矣。

自古以来,就有将大臣作为国家长城的比喻。而如今,长城已经被伟大的谎言蠹空,不由不令顾鼎臣感到心酸。长城毁后的危险,不知“大礼议”的双方是否都会有明确的认识,而空留下顾鼎臣来期盼着“百物资灌溉,高下得相安,渊渊播皇泽,四海无波澜”美景的实现。诚然如历史所显示的,在“大礼议”中,顾鼎臣没有明确的意见表示,但这并不代表其对此事的默然和回避。

小结

孔子说“听其言,观其行”是考察一个人的两个方面,对顾鼎臣来说,其讲筵所阐发的是“正直忠厚之谠言,沉潜敦大之微旨”,不激愤,不曲媚,而期望为世宗指出一条明君之路;其行为则坚守“为臣之分”,不僭越,不恃宠,并以身作则,希望在朝中能树立理想君臣关系的榜样。

对顾鼎臣来说,良好的君臣之道,是“虽势位有尊卑,职任有大小。然所当敬身畏天,进贤才养庶民,以宁邦家者同一体耳”。无论是君臣,如果大家都怀着治国安邦的愿望去行事,那么则会“同心戮力”,不会被私欲蒙蔽;国家才不会出现祸乱,实现百福咸萃。

在今天的学界仍为“大礼议”两派究竟谁对谁错而争论的时候,顾鼎臣的所作所为是否能给学界提供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待“大礼议”。抛开所谓的忠义与进步,究竟什么才是历史所需要的,顾鼎臣的观点或许值得学者们做进一步研究。

同类推荐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煊赫旧家声:张爱玲家族

    煊赫旧家声:张爱玲家族

    内容介绍我觉得有两个词特别可怕:一个“想必如此”,一个“理所当然”。这个世界说话的人太多了,应该少说,如果要说,就应该说些像话的话!——《张爱玲全集》主编止庵本书没有“想必如此”,也没有“理所当然”,作者从张爱玲的外曾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写到张爱玲个人成长的家族史,包括清朝末年珍贵的内政外交史料,参差对照张爱玲的作品,互征推敲,逐线追溯,铺展成这部百年家族史。张爱玲是张氏家族中最后的贵族,本书就是从她的豪华家族对她影响的分析中,打开一条能读张爱玲的新路,既是丰润张氏的百年家族史,也是从另一角度写的张爱玲传。
  • 乌衣巷中谢家女:东晋才女谢道韫

    乌衣巷中谢家女:东晋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出身名门世家,才学出众,品貌双全,有“咏絮之才”“林下之风”之誉,在风流名士辈出的魏晋时期,她可谓巾帼不让须眉。然而这样的她却没能得到一份美满的婚姻——丈夫虽然也是世家子弟,却资质平庸、刻板无趣;晚年生活也充满了艰辛——时局动荡,亲人惨遭屠戮。但她并没有被生活的残酷击倒,婚姻中没有爱情便不追求爱情,敌人杀来便手握利刃反击回去,丈夫和儿子相继惨死便拼命护住外孙。拨开历史的迷雾,作者为我们还原出了一个鲜活的谢道韫,以细腻的文笔勾勒出了这位才女传奇的一生。
  •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本传真实生动的描写刘禹锡积极参加中唐政治革新活动。其后,他在长期贬谪生涯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仍忧念天下,关爱百姓。他善于从历史、现实与民歌中汲取思想一书营养,创作出不少兼具诗人挚情,哲人睿智,气格豪迈、风情郎丽的优秀诗歌,实无愧于中国诗史上“诗豪”之誉。本书真实、生动的讲述了传主刘禹锡的一生,以及他济世安民的理想抱负。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刘禹锡在艰难困苦的贬谪生活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的精神,向读者传达了传主刚毅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善于反思,总结人生经验、教训的良好心态,引人深思。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方广大庄严经

    方广大庄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伪婚:豪门潜规则

    伪婚:豪门潜规则

    一夜强宠,他掷下五百万,她拿走金卡以为两人不再有交集,她却拿着怀孕化验单出现在他的面前她竟然以此为要挟找他要五百万,他生平最厌恶见钱眼开的女人他绝对不会因此听从母亲而娶她,他毫不怜惜地讽刺她他们的婚礼上,他未出现,第二天关于他的桃色新闻满天飞最后他对她怒目而视,李思静,等你生下宝宝,就滚出旋家!她回复,不用你说我也知道!旋郁森,生下宝宝后,你我再无瓜葛!生下宝宝第二天,她便无故失踪,此时他的心却空了起来,往日的种种全部齐聚心头他不是厌恶她,讨厌她的吗?为什么他的表现却像忘不了她?他派人去找,全部音信全无,却查到了当初的真相,他实在错的离谱!三年后,珠宝界出现一个叱咤风云的女人,当她出现在他的宴会上他那该死的冷静去了哪里?他的视线追逐着她她却笑着和别的男人跳舞,旋郁森,我早说过我们再无瓜葛他靠近她,觥筹交错间,他道,李思静,你逃不掉的,这次,我是赢家!
  • 偷你永远比不上我

    偷你永远比不上我

    在这个2090年的世纪,虚拟网游已经完全成型。而我们的主角,一个现实世界中的宅男,父母因为工作搭乘飞机时不幸生亡,主角在把父母的积蓄花得只剩下1万元时,为了能让自己继续的宅在家中,他进入了这个游戏,但是早已玩过千千万万种游戏的他已经懒得再肝了,所以走上了这条不寻常的偷盗之路。
  • 千岁钟少的追妻秘籍

    千岁钟少的追妻秘籍

    千年之前,钟何卿卷入战乱,与一生挚爱的黎双生死离别。千年之后,他改名钟黎,带着前世的记忆来寻她,可她却心属他人。竺璃:“你别跟着我了。”钟黎:“我是你上辈子欠下的情债,你可要对我负责。”竺璃:“我不记得你是谁!”钟黎:“忘记并不可怕,我会让你重新爱上我。”竺璃:“你不要脸!”钟黎:“脸不是用来要的,是用来亲的。”说完,仰起脸,勾唇一笑。
  • 我的豪门老公

    我的豪门老公

    他,人前,商业界鬼才。无情,奸商,是他的外号。人后,‘破’的黑帮教父。阴狠手辣是他的写真。她,人前,一个默默无名的记者,更是一个让人怜惜的穷家女。人后,是‘晓’的接班人,具有多重身份,身世迷离。当命运的钟声敲起,两个人遇见,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只是一场美丽的意外?他将她捧在手心里,视若瑰宝,小心呵护。却不知,她竟然是消失许久的法老王的女儿。他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只为请妻入瓮,长相厮守。她步步后退,装疯卖傻,只为全身而退,护他周全。强大腹黑BOSS遭遇百年一遇的披着羊皮的小猫。究竟,谁潜了谁?敬请关注《每天中午12点55分-豪门老公的霸宠》<精选>初遇。女人不顾形象的喊道:“快给我开门!我要出去。”男人悠闲的笑。“如果我不开呢?”女人恶狠狠的威胁。“如果不开要了你的狗命!”男人继续悠闲。“好吧,我跆拳道黑带,泰拳全国第一,你可以试试。”女人:算你狠!男人:想不到你计谋很多么。从柔弱女子昏倒计。扔掉鞋子偷跑计,假装小三苦情计,最后交易不成杀人计,但是我只用了一计。女人咬牙切齿。“将计就计!!”男子得意地笑了。《精选》宠爱娇妻。员工:老板,今天夫人和别的夫人打赌,说是A市明天一定会下雨!男人:告诉消防局,明天一定要全力付出,争取让A市各个地方都下雨!员工:…..(可是现在是冬天诶。)员工:老板,夫人还和其她夫人打赌,说是华丽化妆品明天一定会破产!男子低吟了一会:给华丽化妆品老板打电话,说是给他两个选择,一个是被我收购,一个是破产!员工不解:可是老板,如果咱们收购了呢?男子理所应当的说道:收购成功,直接宣布破产!员工….(吐血)推荐好友文。牛狼老公,好腹黑。(一对一)明星老公,狗仔妻。(一对一)妈咪,今夜上谁。(NP+宠文)
  • 老婆跟我复婚吧

    老婆跟我复婚吧

    她和他老公是商业联姻,注定是一段不能了结的婚姻,老公一次次的背叛让她死心……
  • 别让负面情绪绑架你

    别让负面情绪绑架你

    人与人之间难免在为人处世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怎么积极的面对人生?要想坦然面对人生,真实做回自己,首先要改变内心敏感的状态,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否定或者批评,就一味地取悦他人,否定自己内心的感受。对于每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自信,往往自卑者是更加敏感的,而自信的人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境遇,也能接受他人的评价,从而避免盲目改变自己。不可否认的是,在生活中,每个人的确要照顾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在工作中,每个人也要尽量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相处友善。然而,一切的示好行为都是有限度的,也都要建立在尊重本心的基础上。
  • 重生之少年魔帝

    重生之少年魔帝

    少年魔帝归来,女人,我的!敌人,跪着!这是一代魔尊重回都市,弥补遗憾,吊打一切的故事!
  • 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