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2800000004

第4章 糊涂处世篇

第一节 传统处世之道

一、重德的思想

处世之道及其行为方式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思维方式与文化个性的重要表征。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处世性格,这种性格由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和特定的文化传统所铸就,反过来深刻影响社会大众的观念意识和行为方式,进而强化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性。

重德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点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的伦理型文化或称“德性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人是“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德性被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也是人格尊严的体现。中国人因而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主观的、为我的规范)。孔子倡言“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并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建构起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规范体系。老子亦言:“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进而“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作为中国文化的两大主干,儒家主张的“三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提倡的“修道积德”,都是以道德实践为第一要义,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

在以道德修养为旨趣的“德性文化”范式的制约与影响下,中国人的处世观念及其行为具有浓重的尚德特征,具体表现为二个层面:

(一)处世做人,贵在有德中国人的所谓“处世”,首先是要“做人”,故“为人处世”不可分割,“做人”即是立身处世。而“做人”的要义在于,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做人就是以道德律己,以道德待人。对为人“缺德”的评判,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甚为严厉的谴责。在具体的做人之德上,古人有“九德”、“三达德”、“五伦十教”、“四维七体”、“六德”、“八德”等多种说法。其主要范畴有“仁爱孝悌”、“谦和有礼”、“诚实正直”、“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精忠爱国”、“克己奉公”、“重义轻利”、“言行一致”、“知恩图报”、“忠厚善良”、“廉正俭朴”等等。这种以“做人”为处世前提与基础的处世观念,无疑渗透了重德主义精神。

(二)与人交往,以德待人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尚德倾向,不仅表现为突出“做人”之德,而且在于强调人际交往的道德性,主张人际之间应当是“正其义不计其利,谋其道而不计其功”,与人相处,贵在以德待人。其具体表现为:

1.宽厚待人中华民族一向以待人宽厚为美德,日常生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忠厚长者”等道德评价,就是这一品德的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实际运作中,待人宽厚包括:“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不以己所能病人,不以人所不能愧人”;“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等等。“大著肚皮容物”待人,自然能得人心,这就是“宽则得众”的含义所在。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由孔子最早提出。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著名命题。吕坤更宣称:“肯替别人想,是天下第一等学问。”这种被称为“恕道”的待人之德,其要点在于“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一种与人为善的德性。

3.让中国人历来以让为处世美德。在家庭内部,“孔融让梨”式的礼让被极力倡导,妇孺皆知;在名、利面前,古人赞美“君子无所争”的风度和“不贪为宝”的高洁品格;对待人际纠纷,先贤主张“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处世让一步为高”。一个“让”字,可化解纠纷,和谐人际关系。

4.以诚相见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十分看重“心诚”,由此有“待物莫如诚”的古训。古人认为:诚的功效有二,首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其次,以“实言实行实心”待人,“无不孚人之理”。而这一点正是“以德服人”的重要内容。故“开诚心,布公道”,往往能化解矛盾,消除成见,沟通感情。

5.守信用,重然诺其基本要求是“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言行一致,讲究信用。“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成语,以及孔子所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名言,生动显示了信用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

6.有恩必报与“施恩不求报”在人际交往中,多有施惠与受惠的情形,中国人将受惠后必加报偿作为一种道德铁则。早在《诗经》中便有“无德不报”之说;《史记·范雎传》亦曰:“一饭之德必偿”。这种报偿不能是一对一的,而应是“报大于施”,诚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受惠而不报偿,便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为众人所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的报恩观念一方面强调“负恩必须酬”,另一方面则要求施者不求报,所谓“我有德于人,不必望感”,“施恩慎勿色”,“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此处所表现的,正是中国文化传统对道德行为的褒扬。

7.“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人际交往,常常因利益冲突或理解错位产生怨怼。对待对方的怨恨或怨言,中国人主张采取宽厚的道德精神。老子提出“以德报怨”之说,力主“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种宽宏无垠一以善待之的包容,不仅体现于文化精英的论说中,而且深刻体现于“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宁受人毁而不毁人,宁受人欺而不欺人”、“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等人生格言与“唾面自干”一类成语典故之中,其道德意味不言而喻。与“以德报怨”相并驱,中国还有“以直报怨”之说。所谓“以直报怨”,即以正直的态度去回报他人对你的仇怨,“其人贤,不以仇而废之,其人不肖,不以仇而庇之,是非去取,各当其实。”“以直报怨”和“以德报怨”虽然对“怨”的态度不同,但其间贯彻的道德精神是一致的。

诚然,在世界文化史上,没有哪个民族的文化不要道德或不讲道德,但像中国这样把道德在文化价值体系中抬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并贯彻于做人处世的社会行为之中,形成显著的民族文化特征,确实是罕见的。

二、贵和尚中难得糊涂

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又一显著特征。

“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们虽然具有哲学上的意味,但立足点仍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以人际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民间广为流传的“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等俗谚,以及流播千古的“将相和”、“兄弟和”、“姑嫂和”等历史美谈,便反映出以和谐为取向的社会心态趋势。中国人的贵和取向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宗法型社会,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在落后生产条件下对互助协作的寻求,正是“和为贵”处世观念的现实基点。

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中”,既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又是一种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又把尚中与贵和联系在一起,《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关联,“和”包含着“中”,“持中”就能“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并造就了中国人处世性格的鲜明特点:

以“贵和”而论,中国人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极力追求人际之间的和睦、和平与和谐,“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以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也是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谋求对立面的和睦共处是一种“和”;尽量避免正面冲突,遇到矛盾分歧“和稀泥”,保持表面上的和谐一致又是一种“和”;为了保持“一团和气”,人们可以忍气吞声、口是心非、委曲求全;为了求得和乐平安,人们倡导“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

作为实现并保持和谐的手段的“执中”,应用于为人处世,则表现为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正如中国传统处世箴言所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这些代表性言论,充分表现了传统处世之道中的中庸精神。正是因为具有“在观念的世界里和行动的世界里都不把事情弄到极端”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中国人几乎“在思想上对所有过激理论,在道德上对所有过激行为”产生“厌恶”。“凡持极端说的,一经试验,辄失败;而惟中庸之道,常为多数人所赞同,而且较为持久”。

总的看来,贵和尚中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重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但其负面效应亦不可忽略。对“中和”气象的崇尚与追求,在消解、缓和正面冲突的同时,又导致了人际之间不满情绪表达的间接性和模棱两可、表里不一的市侩习气,人际之间难以形成坦诚轻松的交往风格。更为重要的是,对“中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助长了不求进取、反对冒尖、无所作为的保守心理,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

三、中西思想的调和

近世以来的思想家在比较中西文化时,几近一致地发现两者性格存在着重大差异。严复分析中西处世性格的不同为:“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陈独秀则指出:“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西洋民族性恶侮辱,宁斗死,东洋民族性恶斗死,宁忍辱。”西洋重人为,中国重自然;西洋人之生活为外向的,中国人之生活为内向的;……西洋重竞争轻道德,中国重道德轻竞争。

依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学说对人事现象的类分,从严复到李大钊等思想家所指出的中国人的处世性格,如内向、含蓄、忍让、自谦、守静,等等,具有鲜明的阴柔偏向,而这一特点的形成,无疑与静态的、封闭的宗法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以及小农业经济结构休戚相关。

中国人处世性格的阴柔偏向,着重表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贵柔老子论说此种处世哲学的道理是:“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胜刚强”,例如水是天下至柔,却能驰骋于天下之至坚,这就是柔弱之妙。做人如果像水一样,具有柔软、谦虚和蕴藏力量的素质,就会无往而不胜。老子的处世智慧深刻启迪中国人,使中国人“知退”,“能柔”,笃信“太强必折,太张必缺”。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生动描述中国人的这一处世性格说:中国人使用的笔是有柔性的毛笔,用毛笔写字画难,但练就之后,会写出比硬性钢笔优雅漂亮得多的字,这个柔性是中国人心性的象征。这是对中国人贵柔的文化个性的贴切比喻。

(二)不争常言道:“好胜者必败,恃壮者易疾,渔利者害多,鹜名者毁至。”民间有“三不争”、“五不争”之谓,“三不争”是“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五不争”即“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简傲人争礼节,不与盛气人争是非。”不争,便可无怨无尤,无失无败,其结果是“静能制动”,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少取反能多得,“夫惟不争,是以天下莫能与之争”。

(三)能忍中国人尚忍、能忍的处世品格世所公认。以“忍”为主题的哲言警句广泛流行于传统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为人们所奉行:“人能百忍自无忧”,“小不忍则乱大谋”,是生活的一般性原则;“忍为家训”,是大家庭中和睦共处相安无事的保障;“忍辱至三公”,是封建官场的生存秘诀;处于逆境或遭受挫折之时,要以忍来应付危机,“忍一言,息一怒,饶一著”,“以退为进”,不胶着于一时一事,“好汉不吃眼前亏”,“大丈夫能屈能伸”;遭遇强暴怒火升腾之际,须“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免得“莫大之祸,起于斯须之不忍”。民间有“惹不起躲得起”的说法。遇事忍耐能化弭冲突,故曰“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四)重防中国人的防范意识特别强烈。在传统处世训语中,教人防人的警句比比皆是,如“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须防绵里之针,宜远刀头之蜜”,“人心隔肚皮”,“人心难测,海水难量”,“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总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即使是朋友,也要“相知犹按剑”,加以防备。为了“防患于未然”,国人有种种防人之道。如慎言,“言必有防”,切忌“交浅而言深”,“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如慎行,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以防他人猜疑滋事。再如慎交游,以防备“损友”之危害,等等,不一而足。

(五)自居谦下“满招损,谦受益”是中国人的信条,因为自古以来“人道恶盈而好谦”。张牙舞爪,自我夸耀,其结果必然是“自夸自败”,故古人一直告诫:“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以谦接物者强”。

(六)藏锋中国人主张为人处世应收敛锋芒,含蓄不露。人们赞赏“真人不露相”,“善行无辙迹”,“大智若愚”,“至人贵藏辉”。“难得糊涂”,“喜怒不形诸言色”的处世手段被视为“高人一筹法”。

贵柔、不争、善忍、重防、好谦、藏锋,其总的风格是内向、平和、深沉、宁静、安详,此种偏于阴柔的处世性格与西方人充满张力与动感的、外向的处世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并反过来参与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铸。

四、坚守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现实、注重人生的实践理性精神,孕育了中国人深谙智谋三昧的传统,几千年来,有关谋略的论著和警语无以数计,有关“智囊”、智慧人物的故事播扬久远,由此映现出中国人对智术的推崇心态。这一特点反映于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上,便是:处世待人,惯于深思熟虑,冷静慎重,周详细密地计算估量,运用心智。

中国处世之道运用智性,首先表现于中国人把处世作为一门学问加以研究。清人魏禧言:“涉世处即是自己作学问处”,“涉世便是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把处世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操习,自然会有心得,会有总结,进而会有智术的运用,亦即运用心智控制事物的进程,达成有利于自身的预期目标。

中国处世之道中智谋的具体运作,可谓千形万态。如下略举数例,可见一斑:

1.以退为进中国人处世,十分强调忍、让、退一步、吃亏,但这样做的目标不是使自己利益受损,而是获得更大利益。洪应明的《菜根谭》指示其中精义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正因为如此,退让、吃亏的结果是不吃亏,甚至受大益,诚所谓“必有忍,其乃有济”,“吃小亏占大便宜”,“忍辱至三公”。

2.以柔胜强以柔胜强的命意前文已有论述,其意义在于通过“守雌”、“贵柔”保存自己,积蓄力量,最终战胜对方而不会被转化掉。这无疑也是一种运用心智的处世手段。

3.藏巧示拙《说文》云:“拙,不巧也”,把自己的巧掩藏起来,对外示以不巧,是中国人心领神会的处世谋略。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这一智术论述甚多。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孙子兵法》曰:“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苏轼的《贺欧阳修致仕启》言:“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若用民间大众的语言来表达,便是“装蒜”。装蒜亦即藏巧示拙,其目的是以愚拙的外观使对方轻视自己,懈怠疏忽,从而保护自己或击败对方。这既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手段,也是一种“出手不凡”的兵法。

4.以诚取信诚属于道德范畴,其内涵是内心诚恳,品性诚实。“以诚取信”则不仅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富于智慧的处世方法,一种通过道德表现使对方信服的手段。中国古代,多有智者以实话实说的诚实谋略达到比巧诈更成功的效果,其中包括的智慧与道德并重的二重性是不言而喻的。

5.因人制宜人情世故的复杂性、变异性,使中国人十分注重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心智因人制宜。所谓因人制宜,实际上包括三方面:一是对什么人说什么话。韩非深刻揭示知人达意的重要性说:“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矣。”因此,与人交际,必须掌握对方的心理倾向,对自身语言进行调节,以达到良好效果;二是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交往方式。三是对不同的情景下的人采取不同的交往态度。如:“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当着矮子,别说矮话”,这些议论显然深得交际心理学的要谛。

6.知己知彼“知己知彼”作为一项兵法,千古著名,然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它并不仅仅用于用兵打仗。吕坤的《呻吟语》说:“知己知彼,不独是兵法,处人处事,一些少不得底”。金兰生的《格言联璧》所说:“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说的是相似的意思。因此,中国人将知人当做处人的首要法则。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充分表现出处世的大智慧。

7.“定、静、安、虑、得”所谓定、静、安、虑、得,即镇定、沉静、安然、思虑、适当。《呻吟语》说:“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此五个方面的养成,不仅能使人从容应付天下事,而且自然生成一种温雅和平的大家气派。其所蕴藏的心智无疑是高水平的,第一流的。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用智性,事实上是一个难以穷尽的题目,如上所列,仅是千丝一缕,已足可表现中国人在处世之道中运用心智是何等娴熟,何等精微。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是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的生成物,几千年来,它潜移默化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中,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处事态度。今天,中国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大工程中重建民族文化精神,有理由去改造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使它富于开放性和现代性,然而,这种改造只能是一种传统的转型,而不是推倒重来,因为民族文化传统永远是该民族生存发达的根。

第二节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处世养生之道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梁漱溟被誉为“超标准的健康老人”。他博学多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在儒佛文化的研究上可谓“泰斗”级的人物,有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最后的儒家”。

在他95年的人生历程中,在一些小事和故事里,无处不发现在他博学的背后蕴含着养生“处方”。

说起来,梁漱溟从小就羸弱多病。五六岁时,患上了头晕目眩症,发作起来,天旋地转,坐立不稳,苦不堪言,只有卧床不动才能得到安宁。

梁漱溟发育也很缓慢,十几岁时看上去也就五六岁的样子。七八岁时,他看见别的小朋友玩双杠得心应手非常开心,他十分羡慕,一时兴起,也攀上双杠玩,谁知两臂酸软,力不从心,竟从双杠上摔下来,摔得不省人事。从此,他再也不敢参加小朋友的蹦跳踢球等强运动量活动了。有时同班同学们一起玩,往往他只能在一旁观看。由于他不爱活动,却爱动脑筋,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俨然一个“小老哥”,所以连他的长辈们都担心他命不长,活不久。

在十四五岁时,他突然对佛经大感兴趣起来,到处搜寻佛教经典,苦思苦读。20岁时,竟想入佛门,由于家人再三劝阻,虽未能出家,但却开始遵守佛家戒条吃起素来。

当然,他坚持吃素,并不刻板,有一次,他的儿子见他在吃一小碟羊肝,大为吃惊,问起来,才知道这羊肝原来是医生开的治病良药。有时在外就餐,无素菜时,他就只吃荤菜中的蔬菜,以免麻烦人家,但自己绝不动荤腥。这一点也能体现他的为人。即使与毛泽东在一起吃饭,也是如此。

一次毛主席在家里宴请梁漱溟等人。梁先生说:“我是素食者,有一两样素菜就成,但你们吃什么请自便,不碍我的事。”

他吃饭,绝不吃饱,也绝不因食物品种多少和味道好坏而有所增减。他一生未从事体力劳动,食量一生很少,一日三餐饮食总量在230克左右。对于酒是绝少上口的,只因晚年受失眠困扰,时而在临睡前饮一小杯葡萄酒。平时很少饮茶,更不饮浓茶,而且饮茶量少,一天两杯就算多的了。在他50岁生日时,一位朋友一再向他敬酒,他皆勉强应付。有人问他:“先生能饮?”他答道:“平日绝不饮,但亦可应酬,多饮似不醉。”吾尝谓:“吃饭是应酬自己,饮酒是应酬人家。”

少吃多动,并持之以恒,这是梁先生的生活规律。他的活动主要有:

静坐

他从小由于“瘠瘦多病”,又爱动脑,因此从年轻时代,就有失眠之苦。1919年,他受蔡元培先生之聘,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不久,他的失眠症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只好向蔡先生请假。他来到西直门外的“极乐寺”休养,找到省元老和尚。经他指点以静坐来治疗失眠,效果颇佳,所以就一直坚持下来。1956年他到北戴河疗养,在刘贵珍气功师指导下再习静坐。静坐可无思无虑,全身放松,使身心得到休息。

打太极拳

梁先生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练太极拳后,兴致一直很高,一招一式,都认真习练揣摩,从不间断。而练太极拳的地方,也不拘泥,庭院、公园、过道他都能静心习练。

散步

他常说:“俗话讲‘人老腿先老’,我现在对此深有体会。腿的衰老比其他器官要早,因此老年人越是懒得动,越是要活动。”他信奉百练不如一散之说,认为人进行各种有套路与规范的锻炼,都必然使大脑处于回忆与思维之中,使人落于被动,惟散步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活动,听之自然,无所思索,处于主动。去公园畅游,是梁先生多年的喜好。北京各大公园都有他的足迹。就是在90高龄之后,除外出郊游需要搀扶外,仍坚持在楼前楼后散步。

自我按摩

这是他数十年来持之以恒的锻炼项目。每天早上5点左右醒来,就在床上进行。他的按摩步骤是:

1.双手搓热两眼,再搓脸,然后坐起,背靠软垫。此法可明目、防感冒、防皱。2.以双手掩双耳,以食、中指弹击后枕部,称之“鸣天鼓”,可防耳聋。3.双腿放平,低首弯腰以双手攀足趾,可以伸腰活动筋骨。4.双手在背后肾腧穴,也称腰眼,上下搓摩,到热方止。此举可生精固阳并防腰痛。5.双手抚两膝,球行揉搓,有利于关节活动。6.以双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可以调脾强身体。7.以双手分别摩擦两足底涌泉穴至热方止,可以通肾气固真气。

梁先生到耄耋之年,仍坚持多读多思,笔耕不辍。1987年,他对友人说:“李商隐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一个九五老人,所剩的日子屈指可数了,但我丝毫没有颓唐、悲凉之感。语云:‘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止,思考不息’。只要我脑子还能用,我将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继续走下去,愉快而充实地送走这最后一段岁月。”

梁先生的养生处世之道更得益于他精神上的恬淡无我的境界。他一生光明磊落,宁折不弯,生性淡泊而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他对名利看得很淡。1986年,他的一些学生表示要给他塑像时,他坚决不允:“吾要明白表示,塑像一举,切不可行,我断然拒绝,吾人在世,只当‘谦虚谨慎为人民服务’,我与同学诸弟共勉之。有违此旨者,非吾门徒。”他常说:“一个人遇事动不动就气盛,发怒,势必肝火攻心;如气盛不得平和不外露,则又积郁于内腑,两者都伤肝劳神,有损健康。所以说气平情淡,自长自消,算得上是人生身心锻炼的一项功夫。”

“文革”时他也未能幸免。红卫兵冲进他的家,不容分说,就翻箱倒柜,撕字画,砸古玩,烧图书。梁家三代珍藏的古书、明清名家书法绘画以及从戊戌维新到东西文化论战的各家手札等文物古籍都被付之一炬。还勒令梁先生每日打扫院里院外和厕所,还要他随时检查交待自己的“罪行”,不许乱说乱动。然而就是在这一片“勒令”、“打倒”、“油炸”的喧嚣声中,梁先生竟然萌发了继续研究东方文化的念头,立即着手撰写起《儒佛异同论》来。他原先已写就的一万余字的手稿及有关资料此时早已化为灰烬,他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和丰厚的学识,白天被批斗,夜晚伏案,奋笔疾书,前后只用了20多天时间就完成了达5万余字的论文。然而天天清晨,他仍坚持散步、打太极拳。“文革”虽然轰轰烈烈,口诛笔伐虽然气势汹汹,但并不在他心中。

1974年,在所谓批林批孔运动中,梁先生在全国政协的学习会上拍案而起,公开表明自己“不批孔,但批林”的态度,还为孔子辩诬,秉笔直书,写了一万字的《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孔子》的文章,并作了长达8小时的发言,呼吁对孔子要一分为二,不能全盘否定,结果又招来对他的批判斗争。但他心情平静,冷眼相对。1976年3月28日他给友人信中说:“我以拒不批孔,受到孤立。但我的态度是独立思考和表里如一,无所畏惧,一切听其自然,我身体精神并佳,虽年纪八十有三,仍然像六十许人,可以告慰远方朋友。”在对他长达7个多月、大大小小100余次批判会中,他每会必到,洗耳恭听,但却坚持己见,声言“三军可夺其帅也,匹夫不可夺志”。真是铁骨铮铮,大义凛然。

这是一种无我为大,超然物外的胸怀。

他给儿子写信时谈到自己身处险境时的心理:“《人心与人生》等三本书写成,我乃可以死得;现在则不能死。又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致建国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他把生与死,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正如他的孙子梁钦东所说:“祖父一向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看作自己的使命,未完成当努力奋斗时绝不轻生;在他认为自己已经衰老,不能再为世人多做贡献时也绝不贪生。”

梁先生的一生,可以用“无我”概括。他的儿子对此有很深的感受:“人的心思和活动往往为达到一己的某些目的所驱动,而从先父那里是无所图,即无我。我以为他一生为之忙碌的许多事,都只有用‘无我’二字才能理解。”他应人之请题字时,常常写的是“无我为大,有本不穷”八个字。正因为他有恬淡无我的心境,因此面对名利荣辱,都能有一个平衡的心态。梁先生常说:“情贵淡,气贵和。惟淡惟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二、古人的糊涂处世

红极一时的《水煮三国》证明了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和精神一直被人们学习,尤其在职场方面。就拿孔子、庄子等古人来说,他们虽然不能坐在格子间里打电话、敲键盘,却有足够的理由当好榜样,对他们“水煮”一番,定能“营养”你的为人处世呢!

向孔子学习谦虚

孔子,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但他还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现代版】办公室里个顶个儿的厉害,都是你老师。可你内心却想:自己名牌大学毕业,除了血压血脂和血糖,什么都比同事高,所以开办公会,你先发言;别人有点小错,先给他点出来……不久,你成了出头鸟,因为到最后烦你的不单是那些同事,还包括你的上司。

【学习有理】每个职场中人都会有自信爆棚的时候,但越是这时候就越危险,正像西西弗斯把大石块推到山顶的那一瞬间,离成功最近,离失败也最近。放低姿态,学会谦虚,不论何时对自己的发展都有益处。这正像歌唱家们常用的“低起首”技巧,一首好歌,开头时的音常常比较低,但正因为开头低,才给后面高音留下了回旋拔高的空间。

向阮籍学习慎言

阮籍,竹林七贤之一。他身在官场,但从不涉及是非,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有时实在没法,他就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应付过去,连司马昭也说“阮嗣宗至慎”。

【现代版】在办公室聊天是一种团结同事的方法,但有时你会发现身处微妙境界。大王看着老李生气,在你面前想寻求同情,你就义气用事,说了些过头的话。谁知传到老李耳朵去了,结果这本不关你的事情,却惹一身“骚”,和老李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学习有理】有一个游戏:排头的人说一句话,然后向后传,但传不到队尾时就变了味。话出去后是收不回来的,更何况在流传的过程中还会被进行各种加工,那扔出去的小树叶,没准飞回来的就是大树桩了。所以阮籍口不臧否人物,该闭嘴时就闭嘴。

向庄子学习换位思考

庄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与惠施的辩论可能是最早的换位思考。惠施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之乐?”

【现代版】常听到的牢骚是:“如果换了我当老板,那我……”或是:“这事要是让我干,那我……”这看是换位思考,但离真正的换位思考十万八千里。换位思考应该是夜静时的扪心自问,结果常常是发现自己错了,而不是“换了我怎么样”的唯我独尊。

【学习有理】要想公道,打个颠倒。一个不会换位思考的人,在工作中可能只会看到别人的不对,对于自己,想得起来的只是立下的功劳和付出的汗水。这样的心态跟别人相处,那自然只会看到别人眼中的刺,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了。

向郑板桥学习难得糊涂

郑板桥,号板桥,他是“扬州八怪”中最受称道的画家。他有诗书画三绝,深得当时人们的推崇与敬仰。现代人对他也不陌生,尤其是他那板桥体的四个字——难得糊涂。

【现代版】谁都可能遇上这样的事:也许你会为一件事跟同事争到面红耳赤乃至大动肝火,可吵过后他依然故我;也许单位有不妥的地方,但你提了好几次,原来啥样还啥样;也许你不喜欢某个下属老迟到的坏习惯,但你批评了他N次,没几天他又迟到了……也许道理在你这边,但是你的非此即彼的态度在别人眼里只会是刻薄的表现。

【学习有理】难得糊涂当然不是无谓地抹杀原则,一味地假装糊涂。这其实是一种更高境界,自己头脑清醒,坚持原则。只要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你大可不必用非黑即白的要求苛求同事。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可能用一个尺度评定优劣。与其大发牢骚,还不如换个角度,在“糊涂”的视角里让别人轻松,也给自己松绑。

三、盖茨的处世准则

白手起家的比尔·盖茨从20岁时便开始领导微软,31岁时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37岁时成为美国首富并获得国家科技奖章,39岁时成为世界首富。他成名或致富的秘密是:他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经验教训,他经年累月与人与物周旋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他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精神支持。这是比黄金更为宝贵的无形资产。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就是盖茨先生从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他从小到大的个人经历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智慧。

第1条准则:适应生活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2条准则:成功是你的人格资本

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成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成功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和尊严,自负是愚蠢的。

第3条准则:别希望不劳而获

高中刚毕业的你不会一年挣4万美元。你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并拥有一部装有电话的汽车,直到你将此职位和汽车电话都挣到手。成功不会自动降临,成功来自积极地努力,要分解目标,循序渐进,坚持到底。

第4条准则:习惯律己

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老板可是没有任期限制的。好习惯源于自我培养。

第5条准则:不要忽视小事

烙牛肉饼并不有损你的尊严。你的祖父祖母对烙牛肉饼可有不同的定义,他们称它为机遇。平凡成就大事业。

第6条准则: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所以不要尖声抱怨,要从中吸取教训。

第7条准则:事事需自己动手

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听你大谈你是如何的酷。所以,如果你想消灭你父母那一辈中的“寄生虫”来拯救雨林的话,还是先去清除你房间衣柜里的虫子吧。

不要总靠别人活着,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前进。

第8条准则:你往往只有一次机会

你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仍在做出类似区分。在某些学校已经废除不及格分,只要你想找到正确答案,学校就会给你无数的机会。这和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没有一点相似之处。机遇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机遇往往就那么一次,也许你“没有机会”,但可以创造。

第9条准则:时间在你手中

生活不分学期,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没有几位雇主乐于帮你发现自我。自己找时间做吧,决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

第10条准则:做该做的事

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上得离开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

第11条准则:善待身边的所有人

善待乏味的人,有可能到头来你会为一个乏味的人工作。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用赞扬代替批评并主动适应对方。

四、东方朔的处世术

古往今来,多少建功立业的伟大人物,都主动吹嘘过自己。而东方朔的特色,却在于洞察,知道皇帝要的是什么,用吹牛的方式再清楚不过地告诉皇帝,我有趣,能令你开心。

现代社会里,人际关系总是最让人头疼的。用玩笑的方式处理重大问题,给别人留下余地,岂不是很令人感激?让你的朋友更有理由爱你,你的敌人更有理由怕你,这就是东方朔留给我们的一份厚礼。

东方朔深受汉武帝器重,然而却一点正经没有,始终过着吊儿郎当的生活。这个家伙实在是太特立独行了,比李敖还特立独行,所以他死之后,渐渐就成了人们心中的传奇,进而演化成传说。他也成了福德星(木星)转世投胎,千百年被人们当作神仙来祭拜。想那古往今来的圣君贤臣,死后能被人当作神仙的,数来数去也没有几个。东方朔做人做到如此下贱,居然还能在身后倍享荣华,这本事简直比那忠义一生的关云长还要了得。

天下官职一大吹

东方朔祖籍山东,却长得并不起眼。山东人大多魁梧,东方先生于是就变成了骆驼群里的一头羊,轻易不会被注意到,就算使劲蹦高,别人也不会多瞅你一眼。他简直难受死了,老天给了我如许的才华,却偏偏夺走了最起码的相貌身材,这在以貌取人的世上,不是明摆着要我憋死吗?于是剑出偏锋,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来研究怎样哗众取宠,成了成功学的开山鼻祖。

武帝即位后,下诏天下,广招人才。东方先生一看,机会来了,一步登天,漂亮!别看竞争的人多,不这样还显不出某家的手段!

也是仗着年轻,他提笔挥就了一篇奏文,一通海吹:

“草民东方朔,爹妈死得早,身世可怜;由哥哥养大,懂得报恩。十三岁读书,贫贱不忘上进;喜好文章,志在追随圣人。十五习武为报国,十六学经能济世。二十二万字的经书倒背如流,二十二万字的兵法烂熟于心,因为我喜欢。年方二十二,身高九尺三,眼睛亮得像珍珠,明察秋毫;牙齿白得赛贝壳,人格高洁。若问我是何许人,兼有子路之侠,孟贲之勇,庆忌之敏捷,鲍叔之奉献,尾生之诚信,真是古人的光辉品质集于一身,堪称皇帝的臂膀,国家的栋梁!”

牛皮吹到了皇帝耳朵里。武帝一看,狂妄的家伙见过不少,狂到这种程度倒还少见,好玩好玩。不妨留他候补,看他能搞出什么名堂!

长安缺米吗?

虽然名列候补,那不过是皇帝一时性起,觉得好玩罢了,转眼就会忘的。你要是真的好玩,就该给皇帝制造点乐趣,也不枉人家抬举你一场。东方朔就这样被晾了起来,都快晾成鱼干了,朝廷却还没给他个一官半职,就让他那么候着。他于是懂了,皇帝求贤若渴,却只求把有本事的人供在屋里,压根就没打算用他们。皇帝从来就是这样,那也没什么可埋怨的,倒是自己,该自个提拔自个了。

于是东方先生特意找到一个武帝宠幸的侏儒,正色道:“你们本来就没什么本事,全靠皇帝喜欢,才得了个一官半职。可悲的是,就算得到了官衔,也一样找不到事干——耕田没有力,打仗没有勇,治民没有德,实在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呀。我听说,陛下已经厌倦了,准备把你们这些吃闲饭的弄臣通通杀死。”

侏儒大惊,心想,连这个无官无职的家伙,都敢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想必消息是真的。看他消息如此灵通,八成已经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不如求他救我。于是当即跪下,向东方朔讨教对策,朔回答说:

“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不过当陛下路过时,你们不妨跪下来求他,或许还有希望。”

说的人越是含糊,听的人越是当真。于是,所有侏儒都得到了这个消息,大家约好了,找了个适当的时机,一起向武帝跪了下去,高呼“皇上饶命”。

武帝一看齐刷刷跪了一片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赶忙询问,才知道是东方朔捣鬼。他敢戏弄臣子,就敢戏弄国君,这小子反了!于是怒气冲冲地向他追问:

“请问你想干什么?把侏儒吓得直尿裤子,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好玩吧?”

“讨陛下欢心,是侏儒的本分;为陛下分忧,则是臣子的天职。侏儒没尽到本分,所以惊恐;臣子没尽到职责,所以不得不出此下策,以求陛下了解微臣的口才。想那侏儒身高不过三尺,俸禄却为一袋米和二百四十钱。他们从早吃到晚,肚皮都要撑破,可我却饿得前心贴后心。如果陛下觉得我的口才还有些用处,就先让我吃上饱饭。如果没用,请即刻罢免,也好为长安节约点米。”

东方朔捧着肚子,把有气无力的饿劲学得惟妙惟肖,口气诙谐幽默,如同侏儒在台上表演。武帝不觉大乐,当即任命东方朔为学官候补。

大骂自己有多好

东方朔的机智举世无双,有传说为证:

一个三伏天,武帝给朝臣赏赐肉食。大家等得直流口水,可负责分肉的官员却一直没来。东方朔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就向同伴说:

“按照我朝先例,三伏天上朝可以早退,所以不好意思,我先领自己的那份肉去了。”

说罢,他便拔下佩剑,切了一大块肉,扬长而去。御膳部的官员知道后,气得不行,立刻向皇上告了状。

第二天早朝,武帝厉声叱责,东方朔立刻摘下帽子,俯伏在地,听候处置。看他这么听话,武帝一下子童心大起,想要作弄他一番,于是说道:

“你要是真心悔改,就当着大家骂自己一顿,嗓门放大点!”

东方朔恭敬地拜谢完毕,一本正经地站了起来,扯着脖子大喊了起来:

“东方朔呀东方朔,没等陛下分赏,就擅自拿走赐品,真是无礼之极!拔出佩剑,大块切肉,简直壮烈之至!那么多肉,只取小小一块,堪称寡欲的楷模!一口没吃,全部带给老婆,更是爱情的表率!”

话未说完,武帝已经捂着肚子笑得不行了,臣子也笑倒了一大片:“真有你的!本想让你丢一回脸,没想到却看了场好戏!”

笑够了,武帝特地赐了一石酒和一百斤肉,赏给东方朔的太太。

东方朔的处世术

东方朔生前就经常告诫自己的孩子:

“与人相处和为贵,千万不要遭人憎恨,办法就是永远不要恨别人。人的一生固然应该廉洁奉公,但是不要学伯夷和叔齐,一味意气用事,宁可饿死在首阳山上,那种做法太笨了。相反,应该学习老子的办法,甘心做一个身份卑微的小官,那才是立身处世的大智慧。虽然人在朝廷里当官,但是心态却如耕田的农夫一般,吃饱穿暖就行,那你还能有什么矛盾?然后你才能真的达观,像隐迹山林一样,藏身、藏名于朝廷之上。此法若能终身笃行,什么灾祸也找不到你。”

东方朔的一生,不是伟大的一生,不是光辉的一生,不是灿烂的一生,但是,却是成功的一生,而且,他成功得还相当特别呢。这就好比吃掉了甜甜的果肉,却吐掉了里面的核,他所摆脱的,是每个朝臣都无法摆脱的忧虑、恐惧、焦急与失望。

才子贾谊终生不得志,年纪轻轻就被活活气死,可见才华这东西,也有它的阴暗面,一不小心就能把人吞噬掉呢。

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有点与众不同的好东西,每个人还都拿这些东西挺当回事。问题是,你越固执,越放不下,就越和这个世界不合拍,遇到的矛盾越多。到最后,你就真的成了一只“缀网劳蛛”,只知道抱怨网为什么会破,却不肯抬头看看,那没有网的天空是多么辽阔。

东方朔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可以摆脱束缚,骄傲地飞翔。

第三节 糊涂处世个人修养

一、为人处世

真诚地赞赏他人,使他人觉得自己重要。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情——给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人们灵魂深处到底想要什么呢?按照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说法,一个人做事的动机不外乎两种:性冲动和渴望伟大。美国学识最渊博的哲学家之一杜威则有另一种说法,他认为,人的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具有重要性”是人类与禽兽的最大的分野。心理学家詹姆士也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这种渴望不断地啃噬着人的心灵,少数懂得满足人类这种欲望的人便可以将他人掌握在手中。所以,不要老是想着自己的成就、需要,而应尽量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出自真诚地去赞赏他们。赞美要真诚、慷慨,它不费什么,但产出颇多,它使得者获益,给者不损,它发生于转瞬间,而对它的记忆有时永存。

恰当地自我表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表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我们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越来越高,我们也会越来越多地表露自己,同时也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表露他们自己。因此,我们要想知道自己同别人的关系深度如何,要想知道别人对我们有多高的接纳性,只需要了解别人对我们的自我表露深度如何。过多过少的自我表露都会造成个体的适应困难,从来不表露自己或很少表露自己的人永远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没有知心朋友,缺乏社会支持系统,面临困难时无法向他人求助,很容易被挫折和烦恼压垮;而将自己心理的所有事情一股脑地倒给别人会使他人感到威胁,他人会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这种人也得不到真正的支持。

自我表露遵循对等原则,一般来说,人们往往根据别人的自我表露来判断自己作出什么样的表露。当一个个体开始表露自己的心声,信任的纽带即开始建立。对方会以同样亲密的自我表露作为接受信任的信号。自我表露不断增加,直到形成了恰当的亲密关系。但是,如果过分地自我表露,双方就会感到不舒服,就会离开那个最佳的亲密程度。

主动显出你的友善、豁达与宽容。要想赢得爱情,先要值得被爱;要想赢得友谊,先要表示友善;要想赢得别人对我们的兴趣,就得先对他们感兴趣——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一劳永逸。这就是人际交往的交互原则,即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别人的态度。人际交往的喜欢与被喜欢、尊重与被尊重、接纳与被接纳是相互的。不矫揉造作地、真诚地、主动地喜欢别人,是我们赢得别人喜欢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应尽量大气一些,豁达一些,宽容一些,友善一些,别老是让别人的缺点与不足过多地占据我们的心灵,上帝都可以原谅年轻人犯错误,何况我们自己呢?对于别人芝麻大的错误总是耿耿于怀的人,未免精神负担太重,活得太累。况且我们自己也是平常人,也避免不了犯错误。宽容和爱是一种境界,一种美,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宽容和爱就没有幸福。

不要争论不休。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说,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辩论。在进行辩论的时候,你也许是对的,绝对是对的,但在改变对方的思想上来说,你大概毫无所得,一如你错了一样。因为如果你辩论失败,那你当然是失败;如果你得胜了,你还是失败。为什么?假定你胜过对方,将他的理由击得漏洞百出,并证明他一无是处,会使他觉得脆弱无援。你伤了他的自尊,他要本能地保护自己的自我价值,反对你。辩论可能赢得暂时的胜利,但可能带来长久的麻烦。

把握批评、建议的艺术。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也许会私下承认。

当然,假如别人的态度温和一些,或显得有些技巧,我们也会向他们认错,甚至坦白,做到心胸宽大。但是,假如对方有意让你难堪,情况就有些不同了。对方剥夺了我们的自尊,也会使他们成为我们最不欢迎的人。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人际交往的效果,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说。说话时的语音、语调、节奏、速度、情绪、身体语言的不同,所起的效果决然不一样。心理学家甚至提出了这样的公式:信息的表达=7%语调+38%声音+55%表情。批评和建议应把握的原则是:要心存善意,勿要恶意攻击;要讲究场合,尽量不要当众批评;语调要低沉、平缓;要对事不对人,勿要攻击人格;要留有余地,不要一棍子打死。一言以蔽之,是要保护一个人的自尊,勿触动他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引起敌视与对抗。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灵。心理学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发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交换与发生在市场上的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有相似性,也就是人们都希望交换(包括物质、情感、信息、服务)

对自己是值得的,不值得的交换没有理由去实施和维持,否则,我们就无法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因此,我们在同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要经常作心理换位,进行“移情”,不要漠然地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为“应该”,一味只利用而不“投资”。只索取而不奉献,这样会使亲密的关系变得疏远。

别有习惯性的谦逊。有些人习惯性地说:“我总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我在这方面是很一般的。”虽然你的出发点是为了谦虚,但如果你不希望别人觉得你是个平庸、无能的人,最好不要用这种对自己不利的语气谈论自己。习惯性的总是这么说,会产生一种“累积暗示效果”,让人觉得和你交往没有意思,更有甚者,还会令人产生一种想法,这人不是谦虚,而是真正没有实际能力。贬低自己的说法,对自己是消极的心理暗示,长期的消极暗示,会使自己真的趋近如语言标签所示的那样,能力平平也缺乏人格魅力。“谦虚”重复千遍可能成为“无能”的标签。

二、处世经典

少谈自己。不为虚荣而自夸,不因失败而自责,不为成功而洋洋得意。过多地谈论自己不等于正确地评价,这一点在朋友之间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处在显赫位置的人。

学会等待。等待实际上是延迟自己的需要,这类人颇具耐性,懂得宽容。做事不过分仓促,不为情绪所左右,能制己者方能制人。命运对有耐心等待的人给予双倍的奖赏。

见好就收。退得妙恰如进得巧。一旦获得足够的成功——即使尚有更多的成功几率,也要见好就收。连连而来的好运值得可疑,常态是好运和厄运交错而来,使人体验到苦中之乐。

博不如精。完美靠的是质量而非数量。世上的好东西时常少而难求,过多必无益。只靠广博则难免成为平庸之辈,所谓通才总想在学业上门门皆精,结果却常常不随人意。

永不抱怨。抱怨不会引来怜悯与安慰,反会煽起激情冲动和傲慢无礼,并促使那些聆听我们抱怨的人仿效我们所抱怨的人。称赞别人对你的恩惠,才是得体的做法。

减少嫉妒。没有比用智慧和品行战胜狭隘的嫉妒更令人起敬的了。心里充满嫉妒的人,每当竞争对手成功一次,他就会“死去”一次。若被嫉妒的人成功不断,对嫉妒者就是持久的惩罚。人各有活法,嫉妒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吗?

欣赏他人。人总是能在某一方面胜过别人,因为每个人的“盲点”不同。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学会欣赏他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一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所长,明白成事不易。愚者鄙视他人,一半出于无知和轻视,一半是因为其中意的东西不出色。

警惕恭维。不要为客套的恭维话所惑,因为大多数恭维并非出自真心,满口承诺的人实际上很难践约。真诚的谦恭是忠顺,虚伪的礼貌是欺诈,过分的殷勤并非尊敬而是依赖。

三、老人与处世

照理说老人们经历了人生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在为人处世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加倍珍惜爱情、亲情、友情,更容易保持好人缘。笔者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些老年人善于为人处世,很重感情,知足常乐,笑口常开,晚年生活幸福美满;有些老人却十分缺乏处世经验,亲情淡薄,心理不平衡,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自寻烦恼,令人十分遗憾。

有些老人退休后本来就有退休金,儿女照样每月要给他们一笔钱,逢年过节还要给他们买服装,平时经常给他们买鸡鱼肉菜。这些老人认为儿女孝敬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丝毫不对儿女表示感激。如果儿女某一句话说不爱听,他们就抛开儿女说某一句话的前提,断章取义,与儿女纠缠不休,并四处散布儿女如何不孝顺,对老人说话如何没有分寸。总之,他们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儿女,心中对儿女充满怨气,尽管衣食无忧,依然生活在烦恼中。

另外有些老人则不然,他们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对儿女关怀备至,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凡遇儿女用钱物孝敬老人,他们总是感激不已,还四处向亲朋好友述说儿女是如何孝敬自己,自己是多么有福气。这些老人成天无忧无虑地生活。他们经常回忆过去吃过的苦,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赞不绝口,细心品味眼前的幸福生活,对更加美好的明天充满憧憬。他们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有滋有味,坚持锻炼身体,不断学习与运用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他们脸上写满笑容。

同样是老人,同样受到儿女的孝顺,为何心态却有天壤之别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老人的处世方法有很大差异。掌握了正确的处世方法,必然能祛除忧愁和烦恼,让快乐和幸福永远与您相伴。做到了这一点,老人才能身心健康,少患疾病,晚年幸福,延年益寿。

正确的处世方法其实很简单:铭记儿女和他人对自己的好处,彻底忘记儿女和他人使自己不愉快的言行。

四、糊涂人品

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人都要直面现实,为生活、为家庭、为事业要不断地和人交往。而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脸皮厚,因为过于羞涩往往难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过于胆小,更不能成大事。只有脸皮厚才能够通达人事,终成正果。

给人留个好印象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特别是初次交往,人们的第一印象相当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呢?

在社交场合,谁都想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对方或周围的人尽快记住。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引人注目。美国夏威夷医科大学精神病学院教授达尼鲁·潘斯曾说过:“引人注目不仅仅是让别人注意你,而且意味着让别人记住你。”他认为,只要遵循下列几项建议,你就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1.穿戴色彩动人的服饰。如果你是一位男士,不妨系一条鲜艳的红领带,配上灰西服;如果你是一位女士,则应系一条艳丽的绿松石围巾,穿上黑底色的服装。

2.选择一种你常使用的特别香水。人们几乎总是下意识地对香气产生反应。人的嗅觉十分神奇,外来的一点点香气,便会留下持久的印象。

3.佩戴一件令人感兴趣而且不同凡俗的装饰品。比如,如果是女士,则可以选择一副手工制作的风格独特的耳环。

4.精神振奋。潘斯教授说:“许多人常常精神萎靡不振,对比之下,人们容易记住精神抖擞的姿势。”身体直立一般不会产生无精打采的倦怠感觉,相反会显得精力充沛。

5.创造略微神秘的气氛。你可以凭借自己的个性或你过去经历的某些有趣的事情做出暗示,造成悬念,不要过早地和盘托出。例如,若你是一位厨师,你可能会把话题引到烹调方面,但千万不要宣称你就是厨师。不立即吐露一切的做法,能让别人产生追根问底的欲念,加强对你的注意。

6.培养一种有趣的爱好,或掌握某方面奇特的知识。比如,如果你对历史上某一时期或某位人物的“野史”了解甚多,或者你修理汽车,这些都会让别人对你感兴趣。

7.说话要吐字清楚且直截了当,特别是在工作场所,不要拐弯抹角,含糊其辞,也不要每句话后都加上“你明白吗?”

另外有研究表明,我们跟别人见面时,在最初的几分钟内就能对这个人做出评估。这种交流无需通过语言,因为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眼睛、面孔、身体和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觉。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你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来给别人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住最初的几分钟呢?

1.事先要做好准备。事先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动机、需求和兴趣。同时,理好自己的思绪,弄清自己明确的目标——你希望通过这次会面达到什么效果?

2.随和、融入。一见面就要尽快融入当时的氛围中。

3.倾听。先注意对方和别人说些什么,注意周围气氛是否有变化。

4.自然。要充满自信并积极放松,手势要优雅,避免剧烈的动作。

5.表现。你的身体语言反映你的感觉,要让你的面部表情显得很诚恳,特别是眼睛要表现得专注而有神。

6.声音。说话时,要注意音质、声调、节奏和音量。吐字要清晰,节奏要适中,句子尽可能短一些。你不妨录下自己讲话的录音,分析自己声音的特点,是否显得诚恳而且有权威。

应付各种尴尬情景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尴尬情景,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不要重提旧事。下次碰到朋友时,切莫再提先前的事,或许他们已经忘了。

2.赶紧道歉。如果是因为你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而引起尴尬场面,说声“对不起”是最好的办法。

3.自嘲一番。例如在正式的宴会上,你不慎打翻了调味汁,弄脏了自己的衣服,你可以自嘲地说:“这种汁的味道太好了,我真想带点儿回去,不知怎么想出这种办法来了。”自嘲可以减轻别人不自在的感觉,也可以使自己摆脱尴尬。

4.不要一错再错。当你说错了话而出了洋相,如果想不出化解的妙语,最好是停止说话,免得尴尬之中又生尴尬,让别人更加笑话你。

5.保持镇定。出了洋相往往会突然变得言行笨拙,弄得场面更为尴尬。所以你一发现不对劲时,不妨暗暗从一数到十,使自己恢复镇定。这样,才有可能想出恰当的处理办法。

6.不必紧张防卫。例如在聚会上你想喊太太,却顺口溜出了过去老情人的名字,这时千万别搬出一大堆解释的话,一句“我叫错了”轻轻带过就行了。

7.不必自责。比如第一次到未来岳母家吃饭,由于紧张而吃个不停、说个不停。这也许会使她老人家认为你喜欢吃她做的菜,并且还是一个健谈的人。

避免别人的误解

在日常交往中,经常有自己说的话被别人误解的时候。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话不被别人误解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意要清楚明确。如有人说的三句话都是话中有话,弦外有音。第一句“该来的不来”,使人想到“不该来的来了”;第二句“不该走的又走了”,言外之意就是“该走的没走”;第三句“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话中话是“我们既是不该来的,又是该走的”。因此,我们在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话一定要说得明确、具体,千万不要模棱两可,不要用那种话中有话的句子,以免引起误解。

2.不要随意省略主语。一个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帽子给他,他试了试说:“大,大。”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号的帽子,他都嚷着:“大,大。”售货员仔细一看,生气了:“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这青年结结巴巴地说:“头,头,我说的是头大。”售货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旁边的顾客“扑嗤”一声笑了。造成这种狼狈结局的原因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

3.尽量避免使用同音不同意的词。同音词就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所以在这时不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造成误解。

4.少用文言词和方言词。在与人交谈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词,文言词的过多使用,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不利于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有这样一件事:有个小伙子,年过三十仍未娶妻,他母亲非常着急。后来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几天后,他写信告诉母亲:“女方爽约。”母亲非常高兴,认为约会是爽快的,逢人就讲儿子有对象了。一年后,母亲要求见见姑娘,儿子才把“爽约”解释清楚。母亲连连责怪儿子话没说清楚,耽误了大事,小伙子也后悔莫及。如果小伙子当初把“爽”字改为“失”字,或许早就有妻室了。

5.说话时要注意适当的停顿。书面语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以便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在口语中,我们常常借助的是停顿。有效地运用停顿可以使你的话明白、动听,减少误解。有些人说起话来像开机关枪,特别是在激动的时候就不注意停顿了。有人遇到一群刚看完电视球赛的学生,就问:“这场比赛谁赢了?”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中国队打败美国队获得冠军。”这个人不明白那个学生说的是“中国队打败,美队获得冠军”还是“中国队打败美国队,获得冠军”。于是,他又问了另一位学生,才知道中国队胜了。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使人明白、轻松地听你谈话。

有苦恼就说出来

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烦恼、苦闷和不顺心的事,特别是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工作、学习、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来,如果我们都积压在心里,时间久了,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某人结婚三年,有一个儿子两岁了,但他生性不爱说话,他想在妻子和朋友面前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但又不得不面对他那吝啬而啰嗦的妻子。

这天,他看中了一种新打火机,想花20元钱买一个,而妻子竟当着众人的面子,不但没有“批准”,还把花钱如流水的他狠狠地挖苦了一番。他觉得这样活着实在太窝囊,回到家后找了一瓶“来苏水”想服毒自杀。虽然他感到了死的可怕,可是,心里的委屈又一股一股地往上窜,他既恨妻子,又舍不得妻子,又觉得不能再这样活下去,一狠心打开“来苏水”喝了两大口。

当他喝下“来苏水”等死的时刻,他又不想死了。他想到坟墓里的阴森可怕,想到人死不能复生,想到妻子平时的辛劳,想到可爱的儿子,想到早年守寡养育自己的母亲——他痛苦地大声喊叫。

他被抢救过来了,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事后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委屈不能诉,却非要用自戕的方法了结自己的一生呢?为什么他不向妻子诉说自己的苦衷,同妻子沟通思想,互相谅解呢?为什么他不能向朋友说说他得了“妻管严”的尴尬处境?朋友的真诚规劝或善意的玩笑也许会化解他一时的感情冲动,“怕老婆时髦”之类的话也许会冲淡他的苦恼。自己生闷气,以至最后选择了一条可悲的路,实在是不明智之举。

为了面子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的确不是一件让人痛快的事。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这样会使做人变得轻松些。嫉妒却说不嫉妒;有了缺点、错误硬是不承认,但却内疚自责;想向别人道歉,却又放不下架子;受了别人的侮辱,又不敢表示愤慨……这样活着实在太沉重了。

保持优雅风度,控制难堪局面

公开地被羞辱通常是一件滑稽可笑的事,也是一件很令人难堪的事。当感情被伤害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感到愤怒、口吃或脸红。但是,这里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理智地站在那里,变被动为主动控制局面。

不要用太多的时间来考虑为什么这个人要对我使坏呢?有些人故意使你难堪,是因为他们受到威胁,或是惩罚你过去曾对他们做过的什么事,有些人是习惯给人找难堪,并不关心他们羞辱的对象。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巴里·施伦科说:“假定这些使人难堪的人有秘而不宣的动机,是不对的。有可能这些人在没有认识到时就伤害了你。当你指出他们的胡言乱语时,这些冒犯你的人一般都会礼节性地向你道歉。”

当然,驾驭这种使你难堪的事件要取决于一定的场合。如果你的上级在你的同事面前训斥你,并且下次他还可能这样做,你可以平心静气地说:“我们能不能私下谈一谈这件事?”

同样,如果受了配偶或亲朋好友的伤害,不要报以刻薄的诽谤,而要说明你的感情受了伤害。如果这个人继续使你难堪,你就会认识到这个人已经很难使你信任了。下一次如果他再使你难堪,你就可以采取比较强烈的措施,有时你可以当场中止对你的伤害,对他说:“你真要使我难堪吗?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这样做是为什么?”或者说,“你看起来是失去了理智,你是否对我做的什么事感到不愉快?”

不管你说些什么,都要心平气和避免发脾气。失去自控,只会使冒犯你的人占上风,只会使他们对你更加仇视。

在生活中,面对复杂的社会,应付难堪局面的最好办法常常是机智和幽默。艾德华·格网斯讲过两位作家舌战的典故。其中一位作家刚刚写完了一本书,正在接受同行们的恭维。另外一个作家在他们的谈话中听出了什么,就站起来说道:“我也喜欢你的书,那是谁替你写的?”这位作家就说:“我很高兴你喜欢我的书,那么谁替你读呢?”

的确,在使你难堪的情况下保持优雅的风度,那才是真正的报复呢。

抛弃偏见,接受事实

偏见是导致意见分歧的因素之一,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

当然,许多事情单靠亲自体验是解决不了的。对这类事情,大部分人往往只凭主观判断就自以为千真万确。如果你也是这样的话,有一些办法可使你觉察到自己的偏见。

1.如果你的想像力很丰富,那你不妨假设一下自己与持不同观点的人进行辩论。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任何限制。例如,马哈德曼·甘地很恨铁路、汽船及机械,如有可能,大有要毁灭整个工业革命全部成果之势。也许,你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真正同这种人辩论,但你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与甘地争论的话,他会如何驳斥你的观点呢?在这种假想的辩论中,有时我们会真的发现,对手的观点比我们的正确,于是,我们改变了原来的武断看法。

2.要谨防过于自尊。首先不论男女,十有八九都深信自己比异性优越。双方都有充分的根据。男性会说,大部分诗人、科学家等名人都是男的;女性会反驳,犯罪的也是男的多。事实上,是男性优越,还是女性优越的问题现在还难以定论,大部分人在这一问题上是自尊心在做怪。又如,无论生长在何处之人,都会据理力争地说,本国比他国好。鉴于各国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我们得调整一下判断的标准,以便于说明我国所具备的优点是否至关重要,而相比较而言,缺点是否微不足道;其次,判断这一问题并无绝对标准。人类本身还有一种过分的自尊。排除人类这种夜郎自大的心理状态的惟一办法是提醒自己:地球只是宇宙天体中一颗不足为奇的小星星,而人生在地球的沧桑变幻过程中只是一部瞬息即逝的小插曲而已。同时,还要提醒自己:宇宙间其他星球也可能存在着“人类”。

3.了解与你不同社会范畴的人们的观点是克服主观、武断之妙法。假如你不能出外旅行,就竭力寻找与你持不同意见的人相处。如果你觉得这些人似乎缺乏理智、蛮横无理、令人厌恶的话,你就得提醒自己:在他们的眼中,你或许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讲,或许两方面都是对的,但不可能两方面都是错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引起你足够的重视。

4.如果截然相反的意见会使你大动肝火,这就表明,你的理智已失去了控制。这一点无须多说,你会下意识地觉察到的。假如有人坚持认为二加二等于五,或者冰岛在赤道上,你根本不必发怒,只是对他的无知感到惋惜——当然,如果你自己对算术或地理也一窍不通,这另当别论。只有那些双方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的事情,争论才会最激烈。因此,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别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怒不可遏。通过细心观察,你会发觉你的观点不一定都会与事实相符。

不要轻易闹情绪

闹情绪是要消耗精力的,如果我们把精力花在驱除不愉快的心情上,便不会有精力剩下来应付生活本身的需要。一切情绪,尤其是坏情绪,更消耗人的精力。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心理的感觉——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1.愤怒。被人得罪了,人们往往会发怒。你发怒的时候,要自问:“谁得罪了我?怎样得罪的我?我对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我本来要说些什么?为什么我没有说呢?”

倘若有人触怒了你,立刻对他讲明,大多数人都会表示歉意而仍要和你继续做朋友。

2.焦急。人们在恐怕受伤害或有所丧失时就会变得焦急(忧虑、恐惧、紧张)。

如果你感觉焦急,就应设法确定你恐怕丧失的是什么——是不是别人的爱和照顾?是你对境况和对自己本身的控制?还是你自己做人的自尊心和价值感?想一想有什么能帮助你防止损失,或帮助你准备应变。不要因为想来太可怕而把它撇开。躲避你所怕的事,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问题更难解决。

3.内疚。愤怒不能适当发泄,就会掉转过来进攻你自己。一个人对自己发怒时,他就产生内疚,把每一件不顺的事都归咎于自己。例如可能以为自己未臻理想而使人失望。即使他觉得自己太无能而不敢替自己申辩,他还是可能会私下认为别人对他期望太高而愤恨他们。

你怎样对付内疚?只要记住大多数内疚来自压抑的忿怒,而忿怒又是因心灵受伤而产生的,那么解决的办法应该是查出心灵所受的伤害,并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再把忿怒引回原来它应该发泄的地方。

4.伤心。人们每有所失——例如友情、爱人和自尊心等——就会觉得伤心。你觉得伤心时,应设法找出失掉的是什么,这种丧失对你有什么影响,所丧失的曾经满足你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后能在哪里取得补偿。

你觉得伤心,而且知道是谁令你伤心,应该怎么办?如果可能,就去找那个人当面直说他伤害了你,怎样伤害了你和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

培养坚忍的性格

坚忍,是一种心境状态,因此它能够培养。跟一切心境状态一样,坚忍是奠基在信念的因素上的,这些因素有如下八种:

1.习性。坚忍是习惯的直接后果。

2.意志力。把一个人专注思想的习惯,用在获得固定目标的筹划上,会导向坚忍。

3.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计划,可以鼓励一个人利用坚忍的精神来执行计划。

4.欲望。人在追求拥有强烈欲望的目标时,较为容易获得和支持坚忍的精神。

5.精确的知识。如果以猜测来代表精确的知识,你就会在失望中摧毁坚忍的精神。

6.固定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是发展坚忍的最重要的一步。强烈的驱动力会使一个人去克服许多困难。

7.合作。热忱、了解和与别人的合作协调,能促使发展坚忍的精神。

8.固定的计划。组织化的计划,即使它们是薄弱而完全不实用的,也可以鼓舞坚忍的精神。

冷静地面对挨骂

人自己应该先认识到,无论多么优秀、杰出,总免不了会挨上司批评。第一次被斥责的感觉必然不好受,可是无论如何你都必须通过这一关。

刚开始由于生疏,上司或许还会对你客气点儿,等彼此熟悉之后,就会突然给你迎头一击。咆哮、呵责、说教甚至雷霆大发,拍桌子瞪眼睛等等。

有些人初遭痛斥,也许会产生“这下完了,惹上司讨厌”或“那种骂法让人受不了,干脆辞职不干”的想法,其实大可不必,这才是你真正需要冷静的时刻。

对于挨骂的原因,应该好好反省,不再重犯。至于对挨骂这件事情本身,则不必在意。管理部下是上司的职责,不妨把挨骂当成工作的一部分。

说得更彻底一点儿,骂与被骂等于是你与上司之间的一种沟通。当他开始训斥你的时候,也就代表他已经开始将你视作真正的工作伙伴。

此外,训斥的内容之中多半透露着上司的本意和大量的实务知识,应心平气和地聆听,别漏掉这些有用的情报。

不要讨厌或害怕挨骂,妥善运用上司和你之间“骂与被骂的关系”,这是促进双方了解的第一步。

实际上,长年累月地领别人的薪水做事,不可能连一次骂也没挨过。你应好好利用这些机会,把冷静地面对挨骂当成一种重要的交际术,给上司留下良好的印象。

但是,当我们挨训挨骂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顺从态度。虽然不必做到像应声虫一样的地步,但最起码,脸上应该露出反省的表情,并以坦率诚恳的语气向上司道歉。

第四节 糊涂处世成功之术

一、终生受益的处世“之道”

(一)为人之道

1.成熟而不世故。

成熟:胸怀理想,分清是非;世故:玩世不恭,应酬圆滑。

2.谨慎而不拘谨。

前者出于自察而自慎;后者出于心悸而多疑、胆怯。

3.忍让而不怯懦。

忍让是美德,对亲友而言,以友谊为重;怯懦是对蛮横及坏人的容忍。

4.知足不辱,知足常乐,知止常止,终身不祸。

“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所求就无所欲,无所欲就无所惧”、“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

5.宁可无钱,不可无耻;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一日没钱使,不可一日坏行止。“积善三年人不知,作恶一日远近闻”。

(二)待人之道

1.用人之道:识人、容人、救人,明白事故,体贴人情;“罪疑宽,功疑重”;宽待人,高压失败。

2.处理问题:情不通讲理,理不通讲法,法不通讲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3.调解关系:息事宁人,是非曲直,大是大非,明确判断,对无关问题,不必计较。

4.帮助别人:恳挚善意,春风与雷霆,相间互用,欲抑在先,巧譬善喻。

5.以诚感人:至诚可以格,以信待人,言立信行诚,水到时自然渠成。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害人之心无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眼睛不亮,到处上当”。

(三)交际之道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得不足满,失不足忧”。

2.走一处不如守一处,“久坐地皮宽”、“这山望见那山高、走到那山一段高”、“江南望见江北好,去到江北喊苦恼”。

3.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休,“人怕没志,树怕没皮”、“人凭志气虎凭威”、“空想一百年,不值一文钱”、“平身无大志,只求肚儿圆”。

4.知过必改,善莫大焉:“为人不怕错,就怕不改过”、“想想前头,看看后头,快点回头”、“败子回头金不换”。

5.久赌无胜家:“赌博赌博,越赌越博”、“互不言破”。

6.学艺终身福,是艺不亏人。无艺如贫,“腰缠万贯,不如一艺在身”、“不怕人不清,就怕艺不精”、“做一行,怒一行,到老不在行”。

7.勤劳节俭是为人之本。“只有勤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朽无源”。

8.树立自立信心,不依靠别人,消除依赖思想。

“亲也有,邻也有,不如自己手中有”、“靠兄靠妹,不如靠手掌手背”、“千靠万靠,不如自靠”。

9.一娇百病生,傲慢万人疏,眼睛额上挂,到处惹人骂。

(四)避疑之道

1.新闻旧少加大——疑离间。

2.谈论人长短——疑抬高自己。

3.攻其所爱的人——疑小人。

4.帮其憎厌的人说话——疑反对他。

5.妄论大事——疑狂妄。

6.繁不厌求——疑弄是非。

7.长首畏尾,吞吞吐吐不敢直说——疑心有鬼。

8.妄发议论——疑浅薄无知。

二、幽默为处世开道

A:王太太的绝招

王先生隔壁住了一个老太太,养了一群鸡,老太太的鸡笼已经破旧不堪了,经常有鸡从栅栏上飞跑到王家的院子里,啄食王先生院子里的花儿与青菜,并且弄得到处都是鸡粪,脏兮兮的令人不堪忍受。

王先生找了老太太好几次,让她把鸡笼修好,每次老太太都一脸的歉意,敷衍说就在这个周末等儿子回来的时候一定让他修好,再也不会让鸡打扰王先生家了,可是一日复一日的,鸡仍然天天跑到王先生家来啄食东西,老太太根本就没修鸡笼的意思。

一天,王先生下班回到家,却惊奇地发现老太太的鸡笼已经修好了,他很高兴,晚饭时,他和妻子又谈起了此事。

不成想王太太笑着说,“你以为是老太太觉悟提高了吗不是的,我在菜地里放了个筐,这几天我天天做着同一件事,每天早晨拿两个鸡蛋放到菜地的筐里,晚上的时候再拾回来,然后老太太就主动将鸡笼修好了。”

张先生一听,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夫妻二人相视大笑。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法的最高境界。做人亦是如此,当你遇到难以理喻的人时,与其正面冲突弄个两败俱伤,不如动动脑筋,想办法让他自己挂起白旗,所谓曲径通幽,或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B:鸡与蛋的故事

一家公司要招收一名业务经理,由于薪水出得颇高,所以前来应聘者趋之若鹜。

经过笔试后,只剩下三个人,他们的文凭与学历相当,考试成绩也颇为相近,于是,总经理约见了他们。

总经理问第一个人,“这世上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那人一头雾水,不知道总经理为什么要这么问,可是面对总经理那等待的目光,又不好提出质疑。于是硬着头皮说“先有鸡。”

接着,总经理叫来第二个人问了同样的问题,第二个人答曰:“先有蛋。”

然后,总经理又叫来第三个人,还是问了同样的问题,第三个人说“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要看客户的意图了,如果他想要鸡,就是先有鸡,如果他想要蛋,就是先有蛋。”

经理继续问道:“如果你不知道客人是先要鸡,还是先要蛋呢”。

第三个人笑着回答,那我会说:“先生,您的意思呢”。

于是,第三个人被聘用了。

在现实生活里,人与人之间的知识水平相差并不大,尤其是受过同等教育的人,就更难分清到底谁的知识更胜一筹了。许多时候,一个公司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并不是仅仅将目光盯在文凭上,比起单纯的文化知识来,一个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与处世的能力往往更为重要,当对方抛给了你一个雪球,你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时,不妨试着将它再抛回去。

C:尊严

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

波盖取笑美国历史说:“美国人没事的时候,往往想念他的祖先,可是一想到他祖父那一代,便不得不停止了。”

他的话中充满着轻蔑。

马克·吐温不甘示弱,他以充满诙谐的话说:“当法国人没事的时候,也总是尽力去想,人们都说与我母亲生活的这个男人不是我的父亲,那我的父亲究竟是谁呢”。

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原本是个很浅显的道理,然而许多人却往往并不在意,为图一时嘴上的快意,肆无忌惮地羞辱别人,这一时刻,他或许根本就不曾想过,即使被羞辱的人不反唇相讥,你在别人眼里的形象也已经大打折扣,试想,谁愿意和一个没有修养的人一起共事呢?

D:偷懒的工人

某公司的老板视察仓库时,看到一个工人正坐在地上看漫画。

老板最讨厌工人偷懒了,于是没好气地问:“你一月赚多少钱”。

工人轻松地说:“两千块!”

老板叫管理师给工人两千块钱,然后说:“拿了钱给我滚!”

事后,老板问管理师:“那个工人这么懒,是谁介绍来的啊”。

管理师说:“老板,他不是本公司的人,而是其它公司送货的。”

著名作家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以愤怒开始的事情,往往以悔恨告终!

在工作或日常的生活中,无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谨慎行事,总是依照性情的冲动来做事,不仔细探究事情的真相,就算不该失去的也会失去,到头来只能得到于事无补的叹息。

E:有关大雁的故事

有兄弟二人看到天空中有一只大雁飞过,于是拉开了弓说:“如果射下来,就把它煮了!”

在一旁的弟弟听了,阻止说:“这怎么行,鸭子才用煮,大雁要烤着吃才好吃。”

于是,兄弟二人为了大雁应该怎么吃的问题吵了起来,最后,他们只好请来一位长者评理。

长者说:“你们两个说得都有道理,干脆把大雁分成两半儿,一半儿煮着吃,一半儿烤着吃,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兄弟俩认为长者说得有道理,于是立刻回到大雁刚才飞过的地方,打算把大雁射下来,谁知道,找遍了整个天空也没看到大雁的影子,原来在他们争论不休时,大雁早已飞走了!

这世上,很多人的失败,并不是自己无能或环境不允许,而是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任何事情,如果想做成功的话就要从现在做起,不管成功失败,只要努力过了,也就无怨无悔了。

F:魔术师的高招

有一个装扮像魔术师的人来到一个村庄,他向迎面而来的妇人说:

“我有一颗汤石,如果将它放人烧开的水中,会立刻变出美味的汤来,我现在就煮给大家喝。”

这时,有人就找来一口大锅,又有人提来一桶水,并且架上炉子和柴火,就在广场煮了起来。

这个陌生人很小心地把汤石放入滚烫的锅中,然后用汤匙尝了一口,很兴奋地说:

“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点洋葱就更好了。”立刻有人冲回家拿来一堆洋葱。

陌生人又尝一口:“太棒了,如果再放些肉片就更香了。”

又一个妇人快速回家端了一盘肉来。

“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无缺了。”陌生人又建议道。

在陌生人的指挥下,有人拿了盐,有人拿了酱油,也有人捧来其它材料,当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里享用时,他们发现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好喝的汤。

那不过是陌生人在路边随手捡到的一颗石头。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每个人都可以煮出一锅如此美味的汤。当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时,众志成城,汤石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G:男孩儿的决定

某节目主持人问一个小男孩:“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小男孩儿抬头望着主持人,骄傲地说:“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我喜欢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蓝天上。”

主持人又问:“如果有一天,你开飞机到了太平洋上空,飞机里的油却突然用完了,你该怎么办”。

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我会告诉飞机上的人系好安全带,然后我背着降落伞跳出去。”

此话一出,现场的观众哄堂大笑。

小男孩莫名其妙地瞅着大家,知道大家是在笑自己,眼里一下子浸满了泪水。

主持人觉得小男孩似乎还有话说,于是就又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小男孩红着双眼说:“我要去找人来给飞机加油,我会回来的!”

现场的观众一下子都沉默了。

生活里有太多的人喜欢断章取义,往往不听别人说完便下定论。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家人之间,甚至夫妻之间,都往往会因此而发生误会,以至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伤害了彼此的感情。

让别人把话说完吧,或许你所得到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三、狼的处世哲学

1.卧薪尝胆: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

2.众狼一心: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

3.自知之明:狼也很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

4.顺水行舟: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5.同进同退: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狼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

6.表里如一:狼也很想当一个善良的动物,但狼也知道自己的胃只能消化肉,所以狼唯一能做的只有干干净净地吃掉每次的猎物,而某些自认为是善良的动物却总在酒店饭庄里做一些不是“太善良”的事。

7.知己知彼: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

8.狼亦钟情: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而不像某些自诩为“唯一有感情”的动物,在妻子怀孕后,在外花天酒地。所以狼很不满人把那些不钟情的人称之为狼心狗肺!因为这不公平!

9.授狼以渔: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

10.自由可贵: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地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所以狼有时也会独自哼哼自由歌。

同类推荐
  • 心灵鸡汤大全集(超值金版)

    心灵鸡汤大全集(超值金版)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许多风景我们无法亲自体验,有许多路途我们无法一一走过,有许多人我们无法相识相知,有许多情感我们无法细细体会。然而,当你手捧这本书的时候,会马上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拥有一份意外的收获,它将帮助你在古今中外的时空隧道里任意驰骋,在人生情感的喜怒哀乐里信步徜徉。关于幸福、关于快乐、关于成功、关于爱情、关于婚姻等等话题,本书里每一篇美文向你娓娓道来。点点滴滴的哲理感悟与情感体验,清新、温暖、隽永。它们就像一道道穿透忧伤的阳光,悄无声息地温暖着你我的心房。你的心灵因此而更加朗润,你的生活因此而更加幸福,你的人生因此而更加成功!
  • 诸葛亮职业生涯的十大败笔

    诸葛亮职业生涯的十大败笔

    因为一部《三国演义》,诸葛亮成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经久不衰的“明星”人物;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俗语则使他成为国人心目中智慧的象征。身为“蜀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能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公司”一跃而发展成全国排名第三的“大型企业”,当然有他成功和优秀的地方所在。然而,人无完人,没有缺点的“圣人”是不存在的。诸葛亮也是血肉之躯,所以也不能例外。不管《三国演义》如何神化诸葛亮的形象和智慧,也无法掩饰他职业生涯中的斑点和瑕疵。
  • 关于幸运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幸运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幸运的格言》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了幸运是什么,幸运不是上天给的,而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本书以名人的口说出了关于幸运的真谛,道出了幸与不幸有时只是由于自己某一瞬间的决定造成的。
  • 赢在人脉

    赢在人脉

    一个成功人士,15%靠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85%靠他的人际关系与处世技巧。现在,这个公式已是人所共知,无数事实充分证明:人脉关系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实做人做事的道理一样,你的人脉关系就是自己的一张网,而“撒网”,就是创造、编织人脉关系的能力。因此你结的人脉网越多、越坚固,你的人脉动力就越大,这等于你的无形资产,不用说,以此做资本,不管是从事买卖、金融亦或从政,都将是你的充足资源和强大动力。
  • 找准你的位置:大学生求职与职场制胜方略

    找准你的位置:大学生求职与职场制胜方略

    本书将按大学生求职前、求职中和求职后三个阶段来写作和指导。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自我定位—职业准备篇,第二部分就业定位—职业谋取篇,第三部分职场定位—职业发展篇。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很小,有你刚刚好

    我的世界很小,有你刚刚好

    《我的世界很小,有你刚刚好》:10个触动心灵的故事,10段与众不同的人生,治愈千万网友。漫漫时光,总有一个人,让你爱上这世界。每一次分开,每一次错过,每一次失去……或许只是因为,有个更重要的人在等你。我的世界很小,只容得下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直到有了刚刚好的你,一起发呆,一起笑。一辈子太短,我想早一点遇见你。
  • The Life of Horatio Lord Nelson

    The Life of Horatio Lord Nel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之无敌仙尊

    都市之无敌仙尊

    (又名《都市之少年仙尊》)九玄仙尊林亦在渡劫飞升之时,不幸遭遇传说中龙的袭击,殒命天门台,从而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时候,同时发现左手位置,被封印了一条龙。从此,林亦以一种绝强的姿态屹立于新的世界中,拳打恶霸老流氓,脚踢阔少败家郎。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强者崛起路,正式开启。书友群:159096480ps:非种马文
  • 从圣域归来

    从圣域归来

    亘?,从普通人到亘古大帝,杀法果断在仙界杀戮不停,从南天门手拿两把西瓜刀一路砍到北天门,天路血流成河之后亘?进入圣人,可是就在亘?就要进入更高的境界时去跨不过去了,这后亘?回归都市,平静的生活。然而就在亘?以为就这样平静的生活着时,地球灵气复苏一个个异能者修仙者出世打乱了亘?的平静生活。
  • 坑宿主的一百万种方式

    坑宿主的一百万种方式

    新书《驱魔怪医》已发布!她要和小伙伴在各个奇葩的世界穿梭,例如:见过不知名金属KO人类的世界吗?见过开局一顿吼、输出全靠跑、被人类追赶的怪物吗?见过要和精神体一起玩推理的游戏吗?……没有最坑爹,只有更坑爹的任务。无限流(非快穿),无CP位面有解谜类、冒险类、超自然类等等排雷:非爽文,非龙傲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书逆袭:腹黑太子反派妃

    穿书逆袭:腹黑太子反派妃

    梵音是时空管理局的任务者,本该穿梭在各个面位看遍这花花世界,一朝受人算计,被困在一个古言小说世界,新身份是一个反派炮灰。她是姚亲王府的嫡女,被预言命系东夙皇朝之兴亡,自幼被养在皇室,受尽宠爱。嚣张跋扈之极,宫中没被她揍过的皇子公主,屈指可数。一手好牌,奈何历经两个轮回,都以惨死而终。天生反派命?当她变成她,无论在哪个世界都如鱼得水的梵音表示,这个身份她不要太喜欢。立志成为纨绔中的翘楚,看谁不顺眼就揍谁,毫无负担。前有重生女后有穿越女,虎视眈眈?不怕,你们都有熟知剧情的金手指,行,那给你们换个剧本,看谁胜过谁?不过比起和女配们斗智斗勇,更重要的是蹭气运之子们的气运,这一个世界可比穿越好几个世界都管用。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制的,怎么浪都很美好。如果不是碰见她那传说中未来夫君的话。望着某个被煞气笼罩的太子殿下,梵音转身就想跑,这人怕不是专门来克她的吧。“我是来宠你的。”夙玺渊将瑟瑟发抖的梵音圈在怀中,俯身在她耳边轻笑。
  • 所有的念想都因了夜晚

    所有的念想都因了夜晚

    《所有的念想都因了夜晚》布老虎短篇书系由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先生主编,目的在于推动当下精致的写作和阅读。这一想法的萌生,是源于对当下文学状况的忧虑: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消费性的写作已经占据了文学创作的主流,这一被隐形之手塑造的文学环境,不仅激发了作家对市场诉求的积极性,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培育了读者粗糙的文学趣味。而在这种消费性写作的大潮中,短篇小说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显然成了市场的弃儿。但是从文学写作讲,短篇小说的精致更能够体现文学写作的某些特点,而对于精致的文学作品的追求,无论是作家,还是出版单位,都应该坚持下去。这套丛书正是本着如此的目的,策划编选的,所选的作家和作品,可以说能够代表了当下正在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的作家群体的一流水准。
  • 命定皇妃爱出墙

    命定皇妃爱出墙

    不就是英勇的被一枪爆头了吗?怎么再次醒来竟然成了刚进宫就失宠的后妃?而那至高无上的皇帝龙蓝焰,居然就是将自己一枪毙命的罪魁祸首?虽然物是人非,虽然他是她的夫君。报复?那是一定的,不过是不是应该更猛烈一点?***************************************他是暗杀组织神羽阁阁主羽溪,身藏百宝,兵器秘笈,金山银山,应有尽有。他挑眉戏言,“徒儿,为师虽然天性风流,却只爱调戏于你。”他是权倾朝野漠战王龙溪漠,一张神武镇天弓,奉为龙凤国战神,威扬四国。他冷漠疏离,“本王忌女色,更忌有夫之妇!”他是痞子流气四王爷龙凌容,心狠手辣,放荡不拘,最喜爱玩弄人命如儿戏。他笑意盎然,“色女就是色女,果然好玩!”他是傲慢随性的御医水静潇,绝色倾城,一手医术无人能敌,性情随心所欲。他魅惑浅笑,“琉瑄,为你,我甘愿。”***************************************梧桐的完结文《媚女来袭:美男速速归降》http://pgsk.com/a/551559/凤凰仙子下界历劫与数位美男喜或悲的爱恨纠缠。人间自是有情痴,此事无关风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