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5600000007

第7章 舒尔茨:负面父亲造就正面奇迹

人物名片:

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的董事长、CEO,也是星巴克的精神教父。虽然舒尔茨不是星巴克的创始人,但是如果没有舒尔茨,星巴克绝不会发展成为今天的星巴克。

舒尔茨自称是星巴克的母亲。他认为自己为星巴克注入了价值观——确保公司内每一个伙伴都有赢的深层意愿。舒尔茨想要在咖啡中调入浪漫,敢于在其他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上付出努力,以创新的观念挑战失败的可能性,并以优雅的方式来做这些事情。

这就是星巴克的价值观,也是星巴克的灵魂。而这样的价值观与舒尔茨早年的生活经历,更与舒尔茨的父亲和母亲带给他的影响是脱不开干系的。现在,星巴克那些最独树一帜,也是最让人为之魂牵梦萦的灵魂和精神,其实都可以追溯到舒尔茨小时候住的那幢位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拥挤不堪的公寓房子里。

父亲:孙三宪

母亲:李玉子

爸爸的脚总是裹着石膏

舒尔茨永远都会记得在他7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父亲躺在家里的沙发上打着石膏吊着伤腿的那一幕。

那是1961年1月,天寒地冻。正在学校后边的操场上打雪仗打得起劲儿的舒尔茨,看见母亲从7层的公寓房间里朝他拼命地挥手,他只能赶紧回家。

回到家,就看见了让他至今难忘的那一幕。父亲在工作的时候摔断了腿。从此,父亲打着石膏吊着伤腿的这一情景就总在家里上演。而只要此番情景一上演,就意味着家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会断了收入。

舒尔茨的父亲一辈子都没干过什么体面的工作。他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开着卡车回收脏尿布,然后再把干净的尿布给客户送回去。干着这份工作的那几个月,舒尔茨的爸爸每天都郁郁寡欢,异常痛苦,天天闻着脏尿布那臭哄哄的味道,然后抱怨着说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工作。

一旦不能工作了,舒尔茨的父亲反而又怀念起这份工作来了。

因为舒尔茨的母亲那时候已经怀孕7个月了,不能出去工作,一家人就这样没有了任何收入来源,而且父亲一直从事的各种蓝领工作并不会为他提供医疗保险,也不会有任何工伤赔偿,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指望上不上。

吃饭的时候,父亲和母亲早凑在一起嘀咕着还得再去借多少钱,找谁借。舒尔茨和妹妹则一言不发,埋着头默默吃饭。这时候,家里的电话铃声一旦响起,母亲就会打发舒尔茨去接,并让他谎称家里大人都不在。

舒尔茨的弟弟出生在1961年3月,没有任何悬念,舒尔茨的父母又是靠着借钱勉强支付了医院的费用。

可以说,7岁那年父亲摔断腿,不仅成为让舒尔茨至今都难以忘怀的一件事,也成为他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那之前,小舒尔茨过着他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而在那之后,他则慢慢开始意识到家庭生活的窘迫和自己略显卑微的出身。

父母都出身工人家庭

舒尔茨的父母都出身于工人家庭,在纽约的布鲁克林东区已经住了两代了。

舒尔茨的祖父去世的时候还很年轻,因此,舒尔茨的爸爸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辍学了,随后便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舒尔茨的父亲是驻守在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和塞班岛的部队的卫生急救员,他在那儿染上了黄热病和疟疾,这致使他的肺部后来一直很虚弱,经常感冒。

战争结束后,舒尔茨的爸爸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但都是一些蓝领工作,而且从来也没有显示出什么才能,也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做过什么打算。

舒尔茨的母亲是一名坚强又有干劲儿的女人。她叫艾莲,但别人都叫她的绰号:芭比。芭比当过接待员。不过,在舒尔茨和弟弟妹妹逐渐长大后,母亲艾莲就整天待在家里,照顾3个孩子。

1956年,在舒尔茨3岁的时候,舒尔茨一家迁出祖母的公寓,搬到湾景公共项目住宅区。那个地方位于牙买加湾区的卡西纳中心地带,到机场只需要15分中,到科尼岛也是15分钟。

舒尔茨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个公共项目住宅区倒不是个多么可怕的地方,而是个怡人的、庞大的、树木环绕的复合区,有着十几栋八层高的砖石楼房,全是新的。那儿也有小学,是第272小学,在住宅楼之间的空地上,也有运动场。但是没有人会为住在这个地方而感到骄傲,因为,住在这里的小孩儿的父母都是给别人打工的人。

舒尔茨就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但其实,他的童年也不乏欢乐的时光。因为是在平民住宅区长大,这让舒尔茨形成了相对客观的理念,因为在那个环境里,大家彼此相处得还算和睦,并且没有什么种族、阶级的观念,人人平等,舒尔茨在那里也结交到了一些三教九流的朋友。光是舒尔茨他们家住的那一幢房子里,就住了150户人家,而他们都是共用一小部电梯。每一个单元房都很小,舒尔茨他们一家五口也就挤在一个两居室的单元房里。

但那时候的他,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他还是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他和邻居家的小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每天都是从大清早一直玩到天黑。父亲下了班或者是周末的时候,只要一有时间或者机会,也会和他们一起玩耍。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早上8点,几百个住在这个住宅区里的孩子都会聚集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各种体育运动。但是因为小孩子多,场地有限,所以必须表现出色才能上场,如果不能获胜,就会被淘汰出局,在旁边看着别人玩儿,直到被允许再次加入。因此,从那时候起,舒尔茨就形成了一种做什么事都要尽可能做到最好,有竞争就必须非赢不可的心态,他每次都是抱着非赢不可的心态去玩耍,因为机会难得,一旦错失就只能等待很久才能够再次拥有,可以说,这样一种由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所造就的心态,将伴随并影响着未来他在商界驰骋的时光。

窘迫的家境

父亲摔断腿,家里断了收入,借债,被催债,再借,再被催……7岁之后,如此恶性循环总是在舒尔茨的家中上演。

慢慢的,舒尔茨才明白了家里的经济状况有多窘迫。他们很少有机会能够去餐馆吃饭,他的父母总是商量着买什么菜,因为究竟能买什么菜基本上只能根据那天父亲的钱包里有多少钱而决定。

有一年夏天,舒尔茨参加了一次户外露营,当他后来发现那是由政府补贴专为穷孩子们办的时候,他感到又气愤又羞愧,从那以后,舒尔茨坚决再也不参加此类活动。

而当舒尔茨上了高中,并且情窦初开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住在湾景公房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所上的卡西纳高中离他们家不到一英里,但他每次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街边那些带独立庭院的房子和别墅,住在那里面的人都看不起舒尔茨以及跟舒尔茨一样住在湾景公房的人。

有一次,舒尔茨约了一个住在纽约其他地方的姑娘出来。他现在还记得那个姑娘的父亲在听到舒尔茨住在湾区公房之后那个立马拉起脸来的神情。

“你住在哪儿?”

“布鲁克林。”

“哪儿?”

“卡纳西。”

“哪儿?”

“湾景公房区。”

“哦。”

这位父亲脸上随即呈现出来的表情,呈现出来的一种无言的评判,让舒尔茨恼怒不已。

这样的事情不断的在舒尔茨的生活中发生,让他快速成熟了起来。作为家中三个孩子的老大,他莫名的有了一种使命感,他必须快快长大,帮助父母减轻生活负担,照顾弟弟妹妹,给他们做榜样。

他很小就开始挣钱了,12岁的时候,他就干过骑车送报纸的差事,后来又在本地餐厅打工。16岁的时候,他在曼哈顿的成衣区里找了一份可以放学后去打工的活路,是为一个皮货商做工,拉拽动物的皮毛。这份可怕的工作让他的拇指上生出了厚厚的老茧。他还曾在一家运动鞋商店里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在编织工厂里用蒸汽处理纱线。

舒尔茨的妹妹罗妮和他年龄相近,也跟舒尔茨一样,吃了不少苦。不过弟弟迈克尔就相对幸运一些,弟弟出生的时候,舒尔茨已经8岁了,舒尔茨倾尽自己的全力去守护和照顾弟弟,舒尔茨走到哪儿,弟弟就跟到哪儿,舒尔茨给予了弟弟甚至于他们的父母都无法给予的关怀和照料。舒尔茨曾经叫自己的弟弟“影子”,他们俩形影不离,可以这么说,舒尔茨在弟弟迈克尔的生命中扮演的就是父亲的角色。

舒尔茨总是要把自己打工的部分收入交给母亲,虽然母亲从来没有对他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但是他必须要这么做,因为他感觉到父母亲为了这个家,真的生活得太艰辛了。

在舒尔茨成长的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人们依然在做着美国梦。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能够从美国梦中获得些什么,觉得能够实现自己的小小的梦想。舒尔茨的妈妈就反复在向舒尔茨灌输这样一种观点,虽然她是一个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妇人,但是她很有见识,她最大的理想就是让她的三个孩子能够接受大学教育。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虽然她的力量很渺小,她只能尽自己所能给予三个孩子不那么富足的生活,但是她却在用她的信念坚定的指引着她的孩子们去接受大学教育,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舒尔茨认为,他的妈妈是个聪明、有见识、做事有条理的人,她一直以来都是舒尔茨的榜样,她为人处世的方式也给了舒尔茨莫大的力量和极大的信心。她反复给舒尔茨举例子,她说既然这些名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只要舒尔茨倾尽全力做好一件事情,那也一定会成功。她鼓励舒尔茨挑战自己,敢于把自己放在具有挑战性的位置上,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战胜困难。舒尔茨也不知道母亲的这些信念是从哪里来的,因为看上去她自己也没有按照这样的信条来生活,但是她却由衷的希望她的子女能够获得成功,也许她是期望着子女能够不再像她一样为了生活而奔劳吧。

终于走出了布鲁克林

在舒尔茨的童年时代,他从来没有做过当老板的梦,他认识的唯一一个老板是他的叔叔比尔·法伯,他在布朗克斯区有一家小小的纸厂,还曾经雇过舒尔茨的父亲在那里做工。

那会儿的舒尔茨还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但他唯一可以确信的就是,他一定要摆脱父母的那种生活方式,他必须要离开父母生活的那种环境,离开廉租房,离开布鲁克林。在舒尔茨年少时期的一个晚上,他躺在床上,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如果他有一个水晶球,能够从里面看到自己的未来,那么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但是他马上打消了自己的这个念头,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感觉水晶球里会有什么不利于他的东西,他怕会吓到自己。

渐渐的,少年舒尔茨看到了一条能够摆脱现状的出路,那就是体育。

舒尔茨是个天生的运动员,他为此觉得自己很幸运。不管是棒球、篮球,还是橄榄球,他都学得很快,并非常努力的想要成为一把好手。他还曾经把邻居的孩子们组成了一支篮球队和棒球队,那个队里什么样的孩子都有,黑人的孩子,犹太人的孩子,意大利人的孩子,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不在意什么种族,什么差异,他们只是那样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而看了电影《篮球梦》,也让舒尔茨颇受启发,这是一部讲述两个来自芝加哥贫民区的黑人少年追逐篮球梦的电影。舒尔茨和他的朋友们也觉得体育也许是可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通行证。

上高中的时候,舒尔茨基本不做功课,因为他觉得在课堂上学的那些东西无法帮助他实现梦想,他经常在运动场上一待就是几天。

舒尔茨永远也忘不了他真正成为一名运动员的那一天,他领到了印着自己名字首字母的运动衫,在他眼里,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是,他的母亲竟然拿不出能够支付这件运动衫的钱,她让舒尔茨等一个星期,等他父亲领到工资了再来买这件衣服。

舒尔茨崩溃了。学校里每个人在规定的日子都必须要穿上这种运动衫,他不可能不穿上运动衫就出现在学校,但孝顺的舒尔茨也没有让母亲为难,他找朋友借了钱买了衣服,然后穿着去了学校。他还一直把这件运动衫藏起来,不想让父母知道,不想让他们难堪,等他们终于把运动衫的钱拿出来给了舒尔茨,舒尔茨才告诉了他们实情。

舒尔茨在上高中时成为了橄榄球校队的四分卫,这在舒尔茨看来,是他高中时期的最大成功,这也让他成为了卡西纳高中5700名学生中的名人。

学校很烂,连橄榄球场地都没有,所有的比赛都不像是比赛,舒尔茨所在的球队也很烂,但舒尔茨努力让自己成为了其中较为出色的一个橄榄球运动员,而且就此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机遇。

一天,有人来舒尔茨所在的橄榄球队物色人选,舒尔茨压根儿不知道有人在那儿看他们比赛。几天后,他就接到了北密歇根大学的邀请信,他们想为自己的橄榄球队招募球员,问舒尔茨愿不愿意去,舒尔茨简直开心上了天,北密歇根大学给舒尔茨提供了橄榄球奖学金,这是他得到的唯一一份奖学金。如果没有这笔意外降临的奖学金,舒尔茨简直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实现母亲坚持让他上大学的梦想。

其实,舒尔茨能够得到这份奖学金也并不意外。

他从小就有一种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便可以倾注所有的那种激情,他在年少的时候,对棒球就有一种激情。在那个时候的纽约,人人都对棒球有一种狂热,任何一场对话都是从棒球开始的,也是以棒球来结束的。那个时候的舒尔茨,就是扬基队的疯狂球迷,他的父亲带着他和弟弟看了无数场扬基队的比赛,米奇·曼托是舒尔茨的偶像,舒尔茨的球鞋上、球衣上,甚至任何东西上都有米奇的号码:7号。

后来,舒尔茨把对棒球的热爱转移到了橄榄球上。他的这种对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执着和激情,推动着他一步一步摆脱糟糕的生活环境,推动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当他认定只有体育才能帮助他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时候,他势必会用尽全力,一来,他本来就热爱体育,二来,他有一种非赢不可的心态。

机遇最终青睐了他,体育真的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进入了大学。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他弟弟身上——靠着体育改变了命运。当然,弟弟跟舒尔茨不同,舒尔茨当时有种孤注一掷的感觉,但是弟弟后来却或多或少得到了舒尔茨的帮助。总之,舒尔茨的弟弟迈克尔也成长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运动员,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成功,舒尔茨非常为他的弟弟骄傲。

巧合的是,在舒尔茨走出布鲁克林的这一年,星巴克诞生了。

但那时候的舒尔茨还全然不知道星巴克的存在,连西雅图这座城市都离他很远很远,更是想象不到他未来会与这个企业和这个城市产生怎样的关联,演绎怎样的传奇,此刻的舒尔茨正在对他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

努力之后的优渥生活

舒尔茨喜欢大学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充分开放的空间。

虽然一开始,他还是不可避免的觉得有些孤独和不合群。但是很快,他就交到了几个亲密的朋友。

上了大学以后,舒尔茨没有把体育坚持到底,他没有如愿成为一名优秀的橄榄球运动员。为了维持学业,他贷款,还靠兼职打工来负担自己的开销。他晚上在酒吧做过服务生,甚至还卖过血。但是总体上,舒尔茨的大学生活还是很快乐的,因为没有了太多生活的重压和负担,一切都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虽然进入了大学,但舒尔茨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自己的家人。

在大学期间,他两次写信把弟弟迈克尔叫到学校来玩,有一年的母亲节,他还悄悄搭车回到纽约,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

舒尔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传播学,主修一些公共讲演、人际沟通等课程,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因为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生计,他还选修了一些商务方面的课程。

四年后,舒尔茨成为了家里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对于舒尔茨的父母而言,得到了大学文凭的舒尔茨就是获得了最大的奖赏。但是,当时的舒尔茨还没有找到明确的人生方向,没有人能够帮助他看到自己拥有的知识能够为自己带来什么价值。

所以舒尔茨一直对一件事情耿耿于怀,那就是如果能有人给他指点迷津的话,特别是在他年少时期,那么他就可以把自己一个人无依无靠摸索的迷茫期缩短,他肯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1975年舒尔茨大学毕业,他跟许多他的同龄人一样,不知道下一步要往哪里走,去做些什么。他选择不回纽约,就留在了密歇根,在密歇根的一家溜冰场工作。

因为没有老师,没有榜样,也没有遇到贵人来点拨他,他就只能花时间去思考他的人生下一步在哪里,却一直没有什么灵感。

一年之后,舒尔茨回到了纽约,在施乐公司的营销部们得到了一份工作。这是他事业上的一个小突破。在施乐公司,他的营销技能得到了培训和很好的锻炼,他先是进入了美国最好的销售培训学校——施乐公司花了1亿美元在弗吉尼亚州的里斯伯格建造的培训中心。舒尔茨在那里学到的知识远比他在大学时还多。

培训结束后,舒尔茨正式开始了销售工作,他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每天打50个推销电话,还从纽约曼哈顿中城42街跑到了48街,从东河跑到第五大道,敲开许多办公室的门。

推销中的冷眼和拒绝反而被舒尔茨视为财富,他认为这激发了他即兴思考的能力,因此,销售这个活路挺吸引舒尔茨的,并且让他一直保持了幽默感和冒险精神,他努力去竞争,努力成为最出色的人,成为整个销售队伍里的佼佼者,他想赢,非常想赢。

所以他成功了。他成为了施乐的全职销售员,穿着套装,上门推销,三年来挣了一笔相当客观的酬金。而且因为在工作中证明了自己,舒尔茨越干越自信,他还清了大学学费的贷款,还在格林威治村跟别人合租了一套公寓。他经常跟室友一起出游,过得非常开心。然后在1978年7月一次夏季海滩出游中,他遇见了雪莉·凯尔斯,也就是他未来的妻子。

一头飘逸金发,浑身上下散发着活力和魅力,第一次见面,舒尔茨就被雪莉深深吸引住了。当时的雪莉还在研究生院读室内设计,她也是跟朋友们一起来海边玩。那时候的舒尔茨和雪莉,都是相当的年纪,并且都是刚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他们有很多共同话题,他们开始约会,加深彼此的了解。

1979年的时候,舒尔茨渴望做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的朋友向他推荐了一家名叫柏士德的瑞典公司,这家公司正在筹划为他们的汉默普拉斯特家庭辅助用品在美国建立分公司。在舒尔茨看来,这是一个让他兴奋的机遇,能够在一家公司从头干起。

柏士德雇佣了舒尔茨,在结束了在瑞典的3个月的培训后,他被派到一个专门销售建筑用品的部门,后来又被调到了北卡罗来纳,让他去卖厨房用品和家具。舒尔茨对这些东西丝毫不感兴趣,他忍受了漫长的10个月之后,下定决心要放弃这份工作,他打算到纽约去,跟雪莉在一起,还考虑再次回到学校深造。但是当他提出辞职之后,公司不但把他派到了纽约,而且提拔他当了汉默普拉斯特公司的副总裁和总经理。他负责公司在美国的运营,管理20个左右的独立销售代表,公司还给舒尔茨开出了7.5万美元的年薪,并给他配了车,以及一个开销账户和随意支配的差旅权限,其中包括一年4次前往斯德哥尔摩的费用,最关键的是,他销售的东西终于是他感兴趣的了:瑞典设计的风格鲜明的厨房设备和家具用品。

舒尔茨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并且把团队带的有声有色,因为本来他自己就是做销售出身,所以他懂得怎么管理销售团队,怎么促进销售业务,他很快就让他们公司的产品进入了美国高端零售商店,并设立了销售专柜。

舒尔茨就这样风风火火的干了三年。在他28岁的时候,他已经小有成就。他和雪莉搬到了曼哈顿上城东区,并在那儿买下了属于他们的第一套公寓。雪莉的工作也是渐入佳境,她为一家意大利家具制造商设计和制作家具。舒尔茨和雪莉的家,就是雪莉自己设计的,十分温馨。他们过上了好日子,经常去饭店吃饭,去剧场看演出,还邀请朋友来家里参加排队,他们甚至在汉普顿,那个他们初次相遇的海滩租了一个夏季度假屋。

舒尔茨的父母无法相信他这么快就过上了这么好的日子。这会儿距离舒尔茨大学毕业,才刚刚过去了六年,舒尔茨就已经在事业上小有成就,赚取了高薪,还买了房子,他过上了一种父母亲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已经大大超出了他们对于舒尔茨的期盼。

遇见星巴克

可能很多人在过上了舒尔茨当时过上的生活之后,都会十分满足然后止步于此,但是舒尔茨没有。

他的心里总是隐隐觉得,这还不够,他还是在想,他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这样看似已经足够的生活,对于他而言,就是不够。

1981年,还在为汉默普拉斯特工作的时候,舒尔茨注意到了一个现象,一个西雅图的小小零售商竟然订购了大批咖啡研磨机。舒尔茨随即做了调查,原来,订购咖啡机的是星巴克咖啡、茶和香料专卖店。当时的星巴克只有4家店铺,但他们购买咖啡研磨机的数量却超过了梅西百货公司。梅西百货公司可是美国著名的连锁百货公司,1924年梅西百货公司在第7大道开张时曾被宣传为“世界最大商店”。

舒尔茨疑惑不解,为什么美国其他地方煮咖啡都是用电热滤煮机或者是滴滤机,而西雅图的这家零售商却用这种咖啡机呢?而且他们订购的机器上都有一种简单的装置,一个装在保温瓶上的塑料圆锥筒。

对此颇为好奇的舒尔茨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决定去这家公司实地看一看。

虽然工作了好几年的舒尔茨一直在频繁的出差,但是他还从未到过西雅图。

舒尔茨在一个晴朗的春天到达了西雅图,空气非常清爽,樱花和海棠花都含苞待放,香味儿扑鼻。星巴克当时的销售规划经理琳达·克劳斯曼来到舒尔茨入住的酒店跟他会面,还带他去了星巴克的旗舰店。

这最古老的一家星巴克店铺朴实无华,但是却很有个性。一个狭窄的店堂,有人正在入口处用小提琴演奏莫扎特的曲子,琴盒敞开着接受馈赠。推门的一瞬间,一股咖啡香味扑面而来,瞬间吸引了舒尔茨,他走了进去,发现那里面简直就是一个向咖啡致敬的殿堂,柜台上放着一罐罐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这在那个时候简直独树一帜,因为大多数人都还以为咖啡是罐装的粉末,没有多少人知道咖啡是用咖啡豆研磨出来的,而这个店卖的就是用咖啡豆磨出来的咖啡粉。在墙的另一边,放着的就是汉默普拉斯特的咖啡机,有红、黄、黑三种颜色。

这时候,琳达开始说起为什么顾客喜欢那种保温瓶加圆锥筒的咖啡壶装置。“其实,有一部分享受来自仪式感。”琳达说,星巴克向顾客推荐人工煮制咖啡,因为电咖啡壶会让咖啡溢的到处都是,还会烘焦。

正聊着,星巴克店员舀出一些苏门答腊咖啡豆,研磨成粉,然后通过过滤网倒进圆柱里,再用热水冲,虽然这只是几分的事情,但是他干得一气呵成,像是一种艺术表演。当店员把一大杯新鲜煮制的咖啡端给舒尔茨的时候,香气立马飘了过来,舒尔茨轻轻嘬了一小口。

天哪,虽然只是嘬了一小口,但是这绝对是舒尔茨喝过的最浓烈的咖啡,然后又喝了一口,再一口,咖啡溢满了口腔,舒尔茨品出了更多的味道,他对咖啡就此上瘾了。

舒尔茨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相比之下,他以前喝过的那都不叫咖啡,充其量是加了很多水的咖啡水。他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咖啡的问题,舒尔茨在这家最古老的星巴克店里,仔细询问了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以及不同的烘培工艺等。

琳达还把舒尔茨逮到了星巴克的烘焙工厂,在那里,舒尔茨见到了星巴克的老板:杰瑞·鲍德温和戈登·鲍克。

在进入工厂的那一刻,舒尔茨就闻到了一股烘焙咖啡的奇妙芳香,香气弥漫了整个车间。车间中央,是一台厚重的烘焙设备,也就是烘焙咖啡豆的机器。舒尔茨很惊讶,这个看似不大的机器竟然能够满足4家星巴克咖啡店的需求。一个烘焙工人正在烘焙咖啡豆,他从机器里抽出一个被他成为“试勺”的金属大勺,检查着里面的咖啡豆,嗅一嗅,然后又插回去。他解释说这是在检查色泽,顺便听一下声音,听听咖啡豆是不是“噗、噗”爆破了两次,以防烘焦。然后突然一阵噼里啪啦的闷响,烘焙工人打开机器的盖子,把一堆热烘烘、闪闪发亮的咖啡豆倒进浅盘中晾着,一股咖啡香气把舒尔茨包围了,这是他闻到过的最香的咖啡,他被深深地打动了。

他和星巴克的老板聊了起来。杰瑞是总裁,但他穿着很随意,长得也帅,一头黑发,他谦和有礼同时对咖啡有股极大的热情,这让舒尔茨马上对他颇生好感。他告诉舒尔茨,他从事的是指导顾客如何享受世界一流的咖啡,以及如何烘焙和烹煮咖啡的事业。“这是从爪哇运过来的新鲜咖啡豆,并且刚刚烘焙出来,咱们来尝尝吧。”他开始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煮起咖啡,用一个他说是法国制造的玻璃壶,他轻轻地把压滤柄压向底部的咖啡豆,然后倒出了第一杯咖啡。这个时候,杰瑞的合伙人戈登也来了,他们和舒尔茨一起喝咖啡。

让舒尔茨惊奇的是,这两个人怎么会如此专注于咖啡这项事业。他们在10年前就建立了星巴克,现在两人估计都有将近40岁了,他们的合伙人关系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旧金山大学做室友期间。

但是两个人看上去很不一样,杰瑞比较内敛而拘谨,戈登则颇具艺术气质,两个人都对咖啡很狂热。杰瑞负责运营星巴克,戈登除了一部分时间花在星巴克上,另一部分时间用于广告和商店设计上。

舒尔茨被完全迷住了,这是一种他前所未见的文化形态,就像是在他面前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渴望进入,他看到了很多的可能性和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

舒尔茨稍后就给雪莉打了一个电话。“我知道我接下来该怎样生活了,我终于不迷茫了,我终于找到了,我要来西雅图,我要带你一起来。”

至此,舒尔茨终于找到了那个他一直冥冥之中渴望寻找的东西,他感觉到,这可能就是他将要为之奋斗终生的事情了。

母亲的不理解

从西雅图回来之后,舒尔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星巴克,虽然星巴克的规模比不上他在纽约所供职的跨国公司,但是却那么诱人,他觉得他有太多事情可以为星巴克做了。

之后,杰瑞和他的妻子一起来纽约,舒尔茨和雪莉还约着他们一起吃饭,相处得很愉快。舒尔茨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渴望。“你觉得我可以跟星巴克合作嘛?”那个时候,杰瑞也正在考虑雇佣一个市场营销方面的高管,所以杰瑞也开始认真考虑和舒尔茨的可能性,两个人还就如何提升星巴克的营销进行了探讨。

然而,舒尔茨要想加入星巴克,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杰瑞颇为心动,但是星巴克的另外几个管理人员却很不安,他们认为引入一个感觉上很强势的纽约人太冒险了,如果这个人的价值观跟公司不一样,那实在风险太大。

舒尔茨前前后后花了一年的时间,一直在说服杰瑞。但同时,他也为自己的这一想法感到震惊,因为加入星巴克意味着放弃现在的一切,现在的7.5万年薪的收入,还有车子和公寓,就为了搬迁到3000英里外的西雅图,投身一个只有5家店铺的小公司。

舒尔茨的朋友和家人都觉得舒尔茨这是疯了,极不明智。舒尔茨的母亲更是无法理解,十分忧虑。“你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那个谁也没有听说过的小公司折腾呢。”

舒尔茨仍不甘心,他又跑去西雅图好多次,每次都和杰瑞混在一起,对他软磨硬泡。但好在每一次他们俩都相谈甚欢,各自聊着对星巴克的理解和想法,以此加深对对方的了解。

舒尔茨还坚定的认为,星巴克的咖啡一定可以卖到西雅图以外的地方去。虽然当时他还不认为自己具备做一个大企业家的能力,但是他却觉得他能够使星巴克发展壮大。

雪莉支持舒尔茨的想法,那个时候,舒尔茨和雪莉正在准备结婚,雪莉看到了舒尔茨对星巴克和西雅图是何等的兴奋,尽管去西雅图对她的设计师职业生涯没有益处,但是为了舒尔茨,她还是做好了随时离开纽约,定居西雅图的准备。

1982年的春天,在终于说服了杰瑞之后,舒尔茨去旧金山跟杰瑞和戈登的合伙人见面,在舒尔茨侃侃而谈对星巴克未来的憧憬并觉得自己肯定能够拿下这份工作之后,舒尔茨却失败了。杰瑞他们还是觉得太冒险了,怕舒尔茨的热情和在他们看来的异想天开搅乱了他们所期望的星巴克应该发展的方向。

舒尔茨陷入了绝望,但却还是不愿意放弃,他又给杰瑞打了一通电话,他说,如果星巴克不选择他,那就是犯了一个很可怕的错误,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对星巴克极有热情,他一定能够帮助杰瑞实现他所期望的星巴克的那些愿景。在度过了一个难熬的无眠之夜后,杰瑞终于想通了,给了舒尔茨在星巴克工作的机会。

他高兴的简直要上天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他面前打开了。虽然舒尔茨放弃了高薪,到星巴克去大幅削减了他当时的薪水,但是杰瑞给了他一小部分股权,这样一来,舒尔茨认为,他与星巴克共命运了,他将为了星巴克的发展贡献他所有的力量。

既然终于得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机会,舒尔茨毫不犹豫的开始行动起来,雪莉是他的唯一牵绊,但好在,雪莉一直百分之百支持他,虽然离开纽约对雪莉的职业来说,是一种牺牲,因为纽约的室内设计一直以来就是世界的中心,而西雅图在这方面就差远了,但她却毫不犹豫的选择支持舒尔茨,搬到那个离纽约3000英里的地方去。

因此,在两个一起出发去西雅图前,他们又一次回到汉普顿的夏季小别墅,也就是他们初次见面的地方,7月,他们结婚了,然后开始打包行李,带着所有东西和他们的金毛狗,准备在8月中旬驱车3000英里抵达西雅图。

而就在所有东西都装到了车上,第二天就要出发的时候,舒尔茨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并得知了一个坏消息:舒尔茨的父亲得了肺癌,估计最多再活一年。舒尔茨的心情立刻沉重下来,那时,他的父亲只有60岁,而舒尔茨的弟弟迈克尔还在上大学,这个病离不开人,需要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如果舒尔茨走了,离开纽约了,母亲一个人能扛下来吗?

生活总是这样,会有很多让人无奈的时刻。就在万事俱备,舒尔茨已经做好了所有要在9月份开始在西雅图星巴克工作的准备之时,家里发生了如此巨变,舒尔茨开始犹豫,他到底还要不要离开纽约。

一家人商量的结果是,他必须走。他去医院看了爸爸,跟他道别。因为这一走,就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道还能否再见到。母亲坐在舒尔茨的旁边,无声的哭泣着。其实不用想都知道,这时候舒尔茨的母亲心里是没有底儿的,十分害怕,更何况,她之前还那般反对过舒尔茨去星巴克工作。但现在,母亲坚毅的一面表现出来了,她还是选择了无条件支持舒尔茨。她和舒尔茨还进行了一场此前从未有过的交心的谈话。

“你走吧,去西雅图吧,你和雪莉在那儿开始新的生活,这里的事情,有我呢,我们能应付。”舒尔茨的妈妈说。

“我不知道该怎么做。”舒尔茨无助地说。

“你必须走。”妈妈坚定地说。

电梯来了,舒尔茨的母亲把他送上电梯,拥抱了他,然后再次坚定地说,“你必须走。”

舒尔茨走进电梯,看见妈妈哭肿的面庞由于强忍着巨大的悲痛而涨得通红,就在这时,她看见了舒尔茨在看她,还勇敢地想要对舒尔茨笑一下。电梯门一关上,舒尔茨就崩溃了。

在舒尔茨和雪莉前往西雅图的这一路上,他的心情都十分沉重,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给家里打电话,后来直到知道父亲的病情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好一些,他们才稍微放下心来,开始全力以赴在西雅图的新生活。

父亲逝世

一直以来,舒尔茨对父亲的感情都十分复杂。

在1982年得知父亲患癌但他却不得不离开纽约去西雅图的那一天,坐在父亲的病床前,握着他的手,复杂的情绪又涌上了心头。

他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悲伤和无法排遣的痛楚。痛楚是一直以来都有的,舒尔茨认为父亲从来没有给家人带来过好日子,他做了一辈子不用动脑筋的苦力活儿,还总是对制度不满,他从来没有真正掌握过自己的命运,所以也更无从谈起去为他的家人带来更好的命运,但让舒尔茨悲伤不已的是,现在,他的生命也许就要这样终止了。

舒尔茨对于父亲无法给家人带来好的生活,一直都是很痛苦的,甚至还很不理解,乃至埋怨。

但是,这样的埋怨和痛苦在父亲得病以后,慢慢在消解。

自1987年开始,父亲的肺癌恶化了。舒尔茨一直用电话跟父亲保持联系,并且一有空就会纽约看他。母亲也一直在医院照顾父亲,有了子女三人的帮衬,她也不用再去做前台接待的工作了。

1988年1月,舒尔茨接到母亲打来的紧急电话,毕竟对于这一天的到来,舒尔茨已经做了5年多的准备了,但在真正到来的那一刻,舒尔茨的心还是痛苦地绞在了一起。他立马飞回纽约,好在,见到了父亲的最后一面。坐在父亲的病床前,舒尔茨想起来小时候父亲教他打棒球和橄榄球的情景。

舒尔茨一直对父亲的生活感到遗憾,而现在,这种情绪里又夹杂着失落和悲伤。对舒尔茨来说,最悲惨和遗憾的是,父亲离世就意味着他没法亲眼见到他的成功了。舒尔茨永远也无法让父亲看见星巴克的发展壮大了,如果他能够看到星巴克现在的样子,他绝对不会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在父亲去世后不久的某一天,舒尔茨对他童年时期的一个好朋友抒发过自己对于父亲错综复杂的感情。他的好朋友说,“你还是应该感谢你的父亲,如果你的爸爸是一个成功的人,那么你也许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去奋斗的动力了。”

舒尔茨认为他的好朋友说得很对。驱使他一直以来努力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害怕失败,害怕在生活面前一败涂地,因为他太熟悉对面失败的滋味了。

在父亲去世之后,舒尔茨才慢慢化解了内心的痛苦,他开始去尊重父亲曾经为这个家庭做过的事情,付出过的努力,而不再为了他没有达到让全家人过上好日的目标而遗憾和难过,毕竟,他努力过了,他也的确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是在父亲尚未离开之前,舒尔茨没能亲口表达对他的理解,这成为了他最大的遗憾。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去责备父亲没能克服超越自身的能力去争取成功。他认为,这是美国的错,在这个人人做着美国梦的梦想之地,一个像他父亲那样努力的人却得不到尊严,过不上一种受人尊敬的生活。

这样一种理解,也被舒尔茨注入到了对星巴克的运营和发展之中。他要建立一个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得到尊重的企业,一个他父亲从未有幸加入过的企业。他要在星巴克内部,去解决员工缺乏安全感和尊严的问题,彻底解决。父亲去世之后,他就想对星巴克的员工就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去做点什么。他也的确做了这么几件至今都让人们对星巴克津津乐道的事情。

首先一个,星巴克的医疗保险覆盖了那些一周工作超过24小时的兼职员工。舒尔茨想要把员工当成家人,让他们得到安全感,让他们获得尊严。这样一来,星巴克的医疗保险计划成为了公司很大的一笔开支,星巴克在这方面的费用远远超过了大多数跟星巴克同等规模的公司。但毫无疑问,星巴克的这份投资也得到了很大的回报,星巴克的人员流动率大大低于同类型企业。而且就因为这个医疗保险计划,在1994年,舒尔茨还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接见。在会见的间隙,舒尔茨还要求使用电话,给她在布鲁克林的母亲打了一通电话。“妈妈,我现在在白宫给你打电话。”那一刻的舒尔茨,特别希望他的父亲也还活着,因为,他所做的这些其实都是从父亲那里获得的启发和激励。

舒尔茨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让每一个星巴克雇员都能持有星巴克的股票。1990年,也是在星巴克盈利的第一个年头,星巴克开始发行“咖啡豆股票”,这是舒尔茨给星巴克的股票期权计划取的名字,因为这个计划的推行,星巴克所有的雇员都成为了星巴克的合伙人。也因为这个计划,星巴克成为企业界中独树一帜的标杆。

大家都在为星巴克的这些独树一帜的做法而津津乐道。舒尔茨则特别希望星巴克能是他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公司,虽然由于没有高学历,他也许不能成为一个业务主管,但是他可以在星巴克店铺或者工厂里做份活路,他可以得到医疗保险和股票期权,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不会被排挤,他的建议能够得到善意的反馈。总之,如果父亲在星巴克工作,他会得到尊严,他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是会有回报的,是有价值的,他不会再怨天尤人,他会拥有更加乐观、积极的人生,而这样的人生也势必会给他的家人带来更多欢乐和幸福。

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舒尔茨把星巴克变成了这世界上或许最独一无二的公司,这个公司对所有的员工真诚以待,拥有最能够凝聚人心的力量,这个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真真正正的拥有美国梦,因为在星巴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舒尔茨成为了星巴克员工的造梦者。怎么说呢,或许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父亲,这个不怎么正面,甚至是个坏榜样带来的力量,一直以来,在舒尔茨心中那个拥有负面形象的父亲,其实一直在给他施予一种正面影响和正面效应。

反向指引也许更有力量

舒尔茨在自传《将心注入》和《一路向前》中,多次提到自己在童年、少年乃至工作了以后,都没有一个良师益友,能够为他指点迷津,引领他前行。这使得他迷茫了很多年,也使得他一直以来都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摸索和领悟向前走。

这样的缺憾一定程度上源自他的家庭和父母。

舒尔茨的父母亲一直在疲于应对生活中的各种艰辛,因此没有太多时间和经历去给予舒尔茨以精神上的引领,其实,就算有时间和精力,舒尔茨的父母可能也给不了他想要的那种指引。

但这又如何呢,缺失了这样一种指引,舒尔茨还是一样在自己的摸索和感悟中奋斗成功了,也可能正是因为缺失了这样的指引,舒尔茨能够更加清楚的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虽然多用了一些时间,但是最终他还是会走上自己最想要走的那条路。

而且,舒尔茨的父母也不是没有指引他,舒尔茨的父母恰恰是给了他一种反方向的指引。这种指引,无形中也影响着舒尔茨,甚至在星巴克多个决定性的关头,都或多或少影响着舒尔茨的决定,也影响着星巴克的发展走向。

比如,就在星巴克一切步入正轨,舒尔茨退居二线6、7年之后,2006年年末至2007年初的这段时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台iPhone,谷歌以12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一家名叫Facebook的网站诞生,仅数月就有了几百万用户。在这个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时代,星巴克却因为快速扩张,逐步丧失了自己的传统优势而陷入了危机。舒尔茨明白,星巴克不能继续守着门店,守着已有的成绩过活,星巴克需要变革。

2008年1月,舒尔茨决定重返星巴克,这是舒尔茨从来没曾想过的回归,他不知道等待着他的会是什么,他彻夜难眠,然后这个时候,他又不断的回想起他的父亲和母亲,特别是他的父亲,正是父亲一辈子的悲剧激励了年轻时候的舒尔茨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现在,再次担任星巴克的CEO无疑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舒尔茨不会退缩,这是一个花费了他大量心血建立的一个全新的公司,一个他的父亲从来没有机会就职的公司,舒尔茨无法抛弃,无法抛弃星巴克千千万万的伙伴,他要带领他们克服困难,重振辉煌。

在舒尔茨努力下,星巴克止住了下滑的趋势,重新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同时,舒尔茨一直为之努力的星巴克全球化战略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现在,在中国众多一、二线城市,喝一杯星巴克都已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星巴克目前已经走进全世界近70个国家,开设了2万余家门店了。舒尔茨再一次成功了。

舒尔茨的父母也许做梦都不会想到,舒尔茨能够取得如此成就,而且这样的成就是在他们悲苦一生的反向指引下取得的。

所以,反面教材不可怕,反向指引也不可怕,如果能把反面教材和反向指引利用好,就像舒尔茨这样,那么,成功也许也就在不远处了。

同类推荐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忠告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忠告

    世界上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通过对女人的人生愿望、生活烦恼、生理和心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女人如何获得幸福有着睿智的见解和精辟的人生感悟,总结出了一套专门针对女人如何获得幸福和快乐的方法,引导读者理性地进行思考。在本书里,戴尔·卡耐基对相关问题既做了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提出了许许多多具体的行为准则和做事指导。他的思想和洞见是深刻的,同时也是实用的,无论是对未婚的青年女子,还是对已婚的妻子或母亲都具有指导意义。任何女人,只要灵活、明智地运用这些方法,她就可以越过许多通往幸福的障碍,最终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如意的人生。
  • 低调处世与做人的艺术

    低调处世与做人的艺术

    本书就是教你如何做人与处世,如何以低调处世与做人之智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尽量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轻松地领悟做人与处世的艺术,借鉴本书中的众多经验,举一反三,把握住做人的准则,衡量好处世的分寸,在芸芸众生中拓展你的人脉,打开你的成功之门。
  • 成功源于信心(走向成功丛书)

    成功源于信心(走向成功丛书)

    怎样走向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有理想的青少年朋友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作者编译了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们的代表作,希望用大师们自己的成功实例和经验,帮助青少年朋友塑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成为人生的赢家。
  •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这是一本让处于人生低潮期的你奋起及改变的心灵顿悟书。如果你正处于人生的低潮期,如果你正迷茫地不知如何走出绝望的生活,如果你与周围的人相比,总觉得自己是个loser,……那么,本书会让你远离迷茫、纠结、绝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人生的“冬天”。作者斑马的文笔犀利又通透,一针见血地解读职场疑难,情感困惑,帮助万千年轻人撕掉生活假面,勇敢追求新生。读她的文章,酣畅淋漓的同时还能得到切实的成长。不毒舌、不鸡汤、不说教,用真实的语言写生活,用犀利的观点谈热点。斑马的文章会让你相信:那些曾在你的世界中肆虐的狂风,最终都会化作阵阵清风徐来。
  • 成功是一种选择

    成功是一种选择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销蚀、被惰性所消磨。倾听睿智的成功箴言,重塑梦想的力量:成功是人生的必然选择!
热门推荐
  • 从遇见幽灵少女开始改变生活

    从遇见幽灵少女开始改变生活

    转生东京的流川枫在高二那年打开了放置已久的系统。【完成任务和活动即有奖励】【提升目标好感度即有奖励】【攻略目标首推异性,谨防击剑,适当游戏,远离柴刀】注:简介无力,移步正文。
  • 快穿系统:男神,霸气宠!

    快穿系统:男神,霸气宠!

    [1V1,一生一世一双人,双洁双宠]乔懿离遇到了一个可萌可傲娇的系统,还是在她无缘无故的就要被炮灰死翘翘的时候,果然是熟悉的套路,她也要做任务,赚积分,拯救被无辜弄死或者自己作死了的人,当然,还要顺便撩一撩自己的爱人~但是,老公他太优秀了怎么办?撩不动啊。某人:“自己谁让你是我媳妇儿呢,再优秀也是你的人啦~”
  • 武魂镇天

    武魂镇天

    被洛家千金退婚,林凡开启镇天武魂,踏上不败之路。
  •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在本书中,郎咸平教授谈兴甚浓,兴致盎然,语言大胆诙谐,而且看问题一针见血,直达事件最真实层面。从3.14事件中CNN对中国的诋毁、到汶川大地震的众志成城;从大众对奥运经济的过度期盼到奥运礼仪的中华风采;还有海峡两岸对台湾现状的真实解读,功夫熊猫凸显的文化融合以及诸葛亮能否成为优秀的企业家;郎教授都做了最真切的解读,全部都是在电视、平面媒体上闻所未闻的观点,这是在郎教授对东西两种文化体系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并且从社会民众中的普遍的小细节中展示出大事件的根本趋势,令读者有醍醐灌顶的痛快淋漓之感。
  • 为祸

    为祸

    阿追醒来时发现,她失去了记忆,却看得见未来。彼时天子权力式微,诸侯鼎立,以戚国最为强盛。戚王心狠手辣,威慑其余六国,权势直逼帝王。而据说,她正是被戚王所救。过了几日,阿追觉得世人真是糊涂,这样温柔的男人,何来残暴之谈呢?
  • 爷,夫人的朋友不是人

    爷,夫人的朋友不是人

    【腹黑病娇短命鬼男主VS高冷手辣鬼见愁女主】重生成病娇少女宁霜,重生一世,依然混得风生水起。可这天定良缘是肿么回事?居然是个只能活到三十岁的短命鬼?北冥离有极恐怖的雌性过敏症,杜绝所有雌性动物,可唯独宁霜除外,只要一靠近这个女人,北冥离便腿不软,眼不花,不犯困,精神奕奕……初见,“嫁给我,你有花不完的钱钱!”“滚!”再遇,“嫁给我,我死了你就是世上最有钱的寡妇。”“滚……回来……”【PS,女主是重生,不是穿越】
  •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抒情集

    抒情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柴草

    柴草

    我到柴草园,看柴草。柴草园是这老巷里最气派的宅院,我父亲当年以大价钱从一个柴姓商人的孙子那里买下来,给柴草居住。五十年前,我父亲把柴草连同这个大院一起抛弃,再也没回来看过。我还是第一次来。开门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我大妈柴草后来认的女儿,一个搞插画的画作者。我应该叫她姐姐。这个画家姐姐说话轻轻的,走路轻轻的。她给我的感觉是,不喜欢说话也不希望别人跟她多说话。
  • 我有艘万能飞船

    我有艘万能飞船

    被外星人带走做了个实验,结果又给送回来,送飞船不止,还给战甲?还要封我爵位?给我领地?最后求我以后多多关照?不过我要等上一百年?还好我寿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