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40800000001

第1章 趣味苏子

诗: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

我今反累生,借耕辍兹田。

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东坡八首》其八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这些都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要想了解他,我们还是先从他的名字开始吧。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的弟弟名叫苏辙。兄弟二人的名字皆和车子有关,那么他们的名字究竟有什么内涵呢?苏轼的父亲苏洵曾专门写了《名二子说》一文,从苏轼、苏辙的名字说起,告诫他们做人的道理。

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苏洵《名二子说》)

“轼”指的是车厢前面供扶手的横木,“辙”指的是车轮碾过的痕迹,也指道路。苏洵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车轮、车辐、车盖和车轸,都是车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轼,只是车前用作搭手的横木,没有它,虽然看上去难看一点,但毕竟不影响车子的使用。苏东坡从小生性旷达,其父告诫他要像“轼”那样放低身段,而不要自以为是,锋芒毕露。天下的车莫不循辙而行,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苏辙性格平和,父亲为其取名“辙”,觉得这样很好,可以免祸。

知子莫如父,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日后的经历,果然印证了父亲这篇文中的担心。苏轼一生风波不断,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性情率真,口无遮拦,不善于掩饰自己。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苏轼才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认可。

父亲为苏轼取名“轼”,字“子瞻”,是希望他说话做事要低调沉稳,而他自己自号“东坡居士”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东坡居士”和《东坡八首》有关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东坡居士”的来历要从白居易说起。白居易被贬谪忠州刺史时,曾作过一首《步东坡》:

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

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苏轼非常钦佩白居易,他常常在诗词中以白乐天自比。白居易被贬谪时,在东坡种花,而当时的苏轼恰好被贬谪黄州,穷得连吃饭都成问题。为了解决温饱,苏轼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后来地方政府给了苏轼五十亩废弃坡地。这五十亩贫地恰好在黄州城东门外,于是苏轼干脆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是被贬谪到黄州的,像他这样的犯官身份,朝廷是不提供住所的。如此,一家二十多口人住在哪呢?开始的时候,苏轼一家住在一个废弃的官府驿站里——林皋亭。这个地方破败不堪,潮湿闷热。后来苏轼在种地的东坡园中,修建了五间泥瓦农舍。房子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冬建成,苏轼将厅堂的四壁涂白如雪,起居坐卧所见俱为雪景,故将新居美名为“雪堂”。在黄州期间,苏轼在雪堂里完成了对《论语》《周易》的注释工作,实现了文人不朽的价值。

苏轼除了在雪堂里著书立说,还没忘记博览群书。据说,有一次他反复诵读杜牧的《阿房宫赋》,每读罢一遍就感慨叹息,一直到深夜还不停止。雪堂外两位奉命守候侍奉的老兵,为此深感不解。其中一位埋怨道:“总是念来念去,有什么好处?天这么晚了,外面又冷,还不睡觉!”另一位却说:“其中有两句还不错呢!我喜欢他念的‘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苏轼的小儿子苏过在床上听见了这两人的对话,第二天他告诉父亲,苏轼听了放声大笑,说:“想不到这还是个有见识的人!”

人生在世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活着才有意义,尤其是当人身处逆境时,精神世界的富有更为重要。苏轼身处人生的低谷,却并没有自怨自艾,任时光流逝、岁月蹉跎,而是在贫穷困顿中实现了人生的不朽。

苏轼从考场奇才到谪居边荒的戴罪犯官,这样的人生落差太大了。到了黄州,苏轼担任的是黄州团练副使,还不得签书公事。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县级武装部副部长,而且还是没有实权的副部长。苏轼从朝廷的要员,沦落到这样的末位小官,精神上的打击除外,物质上的生活也得不到保障。按朝廷规定,像苏轼这样的犯官只有一份微薄的实物配给,没有正常的俸禄,再加上苏轼生性疏豪,没有积蓄,于是一家人的花销就成了问题。

没有什么问题能难倒苏轼,他发明了一种花钱方法。就是将每月的钱平均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拿一份使用,当天用剩余的钱另外存在一个竹筒里,作为待客的费用。这样下来,苏轼手中仅有的一点积蓄,竟然支持了他一年多时间。

一年后,苏轼和家人开荒种田也有了收获,解决了吃饭问题。但因为苏轼种的是大麦,吃多了不消化,他就将大麦和红豆掺在一起,称其为“二红饭”。到庄稼歉收的年份,饭不够吃,苏轼就勒紧裤腰带节食。为此他还写了篇《节饮食说》,作为养身补气的座右铭。文中说:

东坡居士自今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招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这段话的意思是:东坡居士今后,早晚只吃一杯酒一块肉,如果有客人来了,即使是摆盛宴,也不得超过三杯酒三块肉。如果有人请客,就事先向对方通报自己的吃饭原则。要是主人非要超过这个界限,那就干脆不去赴宴了。这样做的目的:一来可以安分养福,二来可以宽胃养气,三来可以省钱养财。

一个身罩紫袍、脚蹬皂靴的文人士大夫,为生活窘困换上了短衫芒鞋,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过起了半耕半读的生活,且还将自己垦荒种田的事儿写成诗,这样的人自古除了陶渊明就只有苏轼了。面对困窘的生活状态,不得不节衣缩食,他不仅不以为耻,反而兴致勃勃地为此写文记载,并且还赋予高尚的目的,用“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的态度面对。

为了纪念那段在东坡耕种的日子,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且一直沿用下来,后世对“苏东坡”这个名字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苏子瞻”。从这首《东坡八首》诗中,我们是否读出了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评价的一二之处呢?

酒:世间万事真悠悠

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

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

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

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

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

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

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

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

——《蜜酒歌》

史上好饮酒的文人很多,最著名的要数李白,号称“李白斗酒诗百篇”;三国曹植好饮酒,常酩酊大醉,甚至因饮酒误国事,但他的诗情却也因酒而洋洋洒洒,汪洋恣肆;晋陶渊明好饮酒,他是借饮酒来躲避当权者的迫害,曾作《饮酒》诗五首;就连女词人李清照也好饮酒,曾“东篱把酒黄昏后”……

看来适当饮酒是有助于写作者的文思的,但过度饮酒则会得不偿失。据说,李白是酒醉后到水边捞月亮,失足溺水而亡。苏东坡是大家公认的才情最类李白的人,他也好饮酒,但不善饮酒,说自己“吾少时望见酒杯而醉”。虽然苏东坡曾在酒风盛行的山东密州做过官,并留下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诗句,但他依然不胜酒力。

大概是苏子不胜酒力的原因吧,因而他的饮酒观也很独特——饮酒不求酒量,但求酒趣。他反对烂醉,而主张“半酣”:“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苏东坡好客,特喜陪客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苏轼在杭州时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和友人游览西湖,微醺之下落笔成诗的。其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他在杭州期间,醉饮望湖楼后,连写五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西湖雨中即景,其中的一句“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表达了自己对杭州的喜爱之情。这五首诗中,最著名的要数第一首: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湖畔,是吴越王钱俶所建,因苏轼这首诗中的一句“望湖楼下水如天”而闻名于世。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更是与友人酒后夜游赤壁,写下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赋》。

苏轼一生诗、酒、禅、肉、茶,他酷爱饮酒,在他闲居时,高朋满座,“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但在他被贬谪后,因当时“州酿既少,官酤又恶而贵”,生活的困窘容不得他再像从前那般潇洒,为了待客之需与节约之利,他就“闭门自酿”,学会自己酿酒。苏东坡《书东皋子传后》说:他此生“尤喜酿酒以饮客”,并体悟到“不饮而多酿酒,劳己以为人”之快慰。在酿造过程中,他提出了酿酒的哲学、原理、方法,造出蜜酒、桂酒、真一酒等。

据说苏东坡酿出的“真一酒”,大有王太驸马家“碧玉香”般奇绝,他还专门作《真一酒并引》诗,歌颂真一酒得稻麦阴阳之气,成为人间美酒。

桂酒则是苏东坡谪至惠州时,为了对付岭南瘴毒而酿造的。他崇道学仙,得到了道士传授的桂酒仙方,酿制成功。他也因常年服用桂酒,安然度过了瘴毒危险期。这里的桂酒不是桂花酒,而是用桂皮酿制成的酒。苏轼在他的《新酿桂酒》一诗中,写了酿酒方法。苏东坡酿成的桂酒色泽似玉,香味超然,备受友人赞赏。因为桂酒对养生有极大的好处,苏东坡又十分重视养生,所以他在诗、赋、颂、尺牍多处提到桂酒。

教他学会酿蜜酒的人是杨世昌。

杨世昌是苏轼的朋友。他是西蜀著名的道人,酷爱饮酒,长住绵竹县武都山。杨世昌听说苏轼谪居黄州后,就沿长江千里迢迢赶到黄州看望苏轼。他用南园的蜂蜜,酿造蜜酒,陪苏轼饮酒作诗。苏轼难忘这段友情,特作《蜜酒歌》以记其事,并在小序中写到:“西蜀人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以遗之。”

苏轼在这首《蜜酒歌》中,详细地记录了酿酒的过程,意思是说:第一天酿酒缸里的酒像小鱼一样吐泡泡,第二天酒液清澈光亮,第三天打开酒缸居然闻到了酒香。你看南园中的蜂蜜像雨点一样浓密,看来这是要醉倒我呀!

苏轼的诗中反复出现了蜂蜜、采花,让人不饮自醉。既然是蜂蜜酿出来的酒,一定是甘醇无比。但实际上,苏轼的酒酿出来后,不仅不甜蜜,喝下去反而腹泻,一时传为朋友之间的笑谈。有人问苏轼的儿子苏迈和苏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杨世昌的酿酒秘方出现了问题,还是苏轼酿酒的工艺有问题?他的两个儿子听后忍不住大笑,说他们的父亲在黄州只酿过一次蜜酒,那一次酿出来的酒和药酒味道差不多,不仅不甜蜜,反而是苦的。

苏东坡曾赞蜜酒为“不如蜜酒无燠寒,冬不加甜夏不酸”,现在酿出来的不是蜜酒而是“泻药”。想来,杨世昌提供的酿蜜酒秘方应该不会有错,或许是苏轼第一次学习酿蜜酒,心情未免急躁些,一定是这当中的哪一道程序出了差错。

虽然苏轼第一次酿造蜜酒失败了,但他是个肯钻研、爱反思的人,就冲着他爱好饮酒、好酒待客的性情,也必定会总结经验,直至酿造成功。

且不说苏轼做事的认真执着,在他处于人生的低谷期,还能有如此的心性垦荒造田、品茗佳酿,已是难能可贵。没有吃的,他自己种;没有住的,他自己建;没有饮的,他自己酿。尽管朝廷待他不公,但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反而用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笑傲人生。

或许有人认为,一个考场奇才,一个朝廷要员,成了被贬蛮荒的末等小吏,生活贫困得连饭都吃不饱,太有失体面。其实,苏轼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他能放下士大夫的体面,和当地的农民们竹杖芒鞋,一起耕种田亩;谈笑间没有鸿儒往来,他就和当地的农民交朋友。尽管命运不公,但这从没影响他对生活的热爱。无论境遇多么艰难,他都能放下身段,自食其力。为官一任,他都能造福一方百姓。

这首《蜜酒歌》记载的虽是他贬谪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从中我们却可以读出他的旷达和洒脱。何为贵族精神?我想苏东坡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诠释。

禅: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苏轼一生诗、酒、禅、肉、茶,他与佛教的渊源颇深。在他的朋友之中,有不少是得道的高僧。民间流传最多的要数他和佛印之间的故事。佛印是个智慧的高僧,苏东坡生性诙谐,总喜欢调侃这个老朋友,可是每次捉弄都是以苏东坡斗败为结局。虽然如此,却并不影响苏东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人们却因此更加喜爱他。因为只有这样的苏东坡才更有生活的气息,更有生活的情趣。

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一起坐禅,他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佛印看了一下苏东坡,点头赞道:“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随口也问他:“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苏东坡有意想调侃佛印,就说:“像一坨粪!”佛印听了并不生气,只是置之一笑。

苏东坡回家后,高兴地告诉苏小妹说:“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苏小妹颇不以为然地说:“禅师的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粪,所以才视禅师为粪。今天输的人其实是你呀!”听了苏小妹的一番解释,苏东坡才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不足为信,因为历史上并没有苏小妹这个人物。“唐宋八大家”,苏氏一门就占了三人,可见苏家人的才情之高。苏轼才高,性情率真活泼,人们为了表达对苏氏父子的喜爱,便杜撰出一个苏小妹,来完成他们人生的轻喜。确实,有了这个虚构的苏小妹存在,苏东坡的故事便更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历史上没有苏小妹这个人物,但佛印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据说有一次苏东坡吃鱼,吃了一半听报佛印来了。因为鱼吃了一半,对于待客之礼来说是不周到的,于是苏东坡赶忙将鱼藏到书柜上面。苏东坡的窘态,早被躲在窗外的佛印看见了。他想调侃戏弄一下苏东坡。佛印问苏东坡:“你姓苏的苏字怎么写法?”佛印学识渊博,不至于“苏”不会写,所以苏东坡听了佛印的话,知道一定有名堂,但又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就装作认真地回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禾字。”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那把鱼放到草字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哎呀,那可不行呀!”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放到上面不行,那就把鱼拿下来吧!”苏东坡一下子醒悟过来!佛印说来说去,就是要吃他的那盘鱼。

这只是民间流传的苏东坡和佛印的两则趣闻轶事,史书记载,苏东坡也是非常爱好参禅悟道的。“禅机”并非人人能悟,悟禅的人首先要是内心极清静,再就是要有非同寻常的智慧。苏子内心纯净善良,悟性又极高,因而在他的诗文之中,常有不同凡响的禅语。

这首《题西林壁》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哲理诗。写这首诗时苏轼正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途经九江时,他游览了庐山。庐山风景秀丽,历来是文人所描绘诉怀的对象。诸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轼的心情虽然处于贬谪的郁闷之中,但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了他的逸兴壮思,于是他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他游观庐山后的总结。他生动地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写实,他用短短的十四个字写出了游山所见。庐山丘壑纵横、峰峦起伏,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庐山的移步换形、千姿百态的风景,因这两句诗而更加形象生动。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是写庐山的千古名句。历来诗人写的都是庐山风景的秀丽,就连诗仙李白也不例外。只有苏东坡游览了庐山后,悟出了其中高深的禅理。是呀,从不同的方向看,看到的总是不一样的庐山。为什么庐山是这样的千姿百态,让人难以辨认它的真实面目呢?因为我们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能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我们的视野所能见的只是庐山的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间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而这样的内涵并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到的。纵观苏东坡的人生,他起先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因为他看清了王安石变法太过于激进。社会制度的变革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太过于激进,必然会引发许多弊端。事情果然如苏轼所料,大量的政治投机之徒,混入了变法队伍,他们利用制度的漏洞,中饱私囊,导致百姓疾苦愈发深重,以致王安石变法失败。

王安石下野后,保守派司马光执政。这时苏轼又反对司马光全部废除新法,因为苏轼看清了北宋政权的利弊,他清楚地知道,要想国富民强必须要变法。王安石变法本身没有错,错在太过激进,用人失误。国家要想强大,要遵循变法的内容,但要徐徐图之,而不是全盘否定。可惜,等司马光发现自己全盘否定变法的错误时,已经太迟了。

苏轼一生遭贬谪都是因为变法。他反对变法遭贬谪,后来他的同党执政时,他又遭到了更残酷的流放,他被流放到遥远的蛮荒之地海南,几乎没能生还中原。而这一切皆是因为苏轼有个无比清醒的头脑,他能看得清事物的利弊,唯独将自己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但这正是苏东坡的可贵之处,也是千年来人们热爱他的缘故。

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一个哲理:由于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苏轼的这首诗广为人们传诵,可惜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们,并没有能领悟他诗中的哲理。他们在全盘废除新法后,完全陷入了党争之中,欲把苏轼置之死地而后快。

苏轼一生融儒、释、道为一体,他能领悟佛的禅机,能做到道家的超脱,却难以放下儒家的入世。在政治上屡遭打击后,他在《临江仙》中写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转念他又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佛家悟禅,能放下一切身外之物,故能四大皆空;苏轼悟到了禅机,可惜他放不下,故苏轼一生为聪明所累。

禅是深刻的哲理。

如果人生没有苦难,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那个和佛印调侃打趣,充满喜剧的苏东坡。

肉:饱得自家君莫管

洗净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猪肉颂》

苏东坡不仅是个大文学家、书画家,还是个地地道道的美食家。苏东坡一生曾任江浙,密州、黄州、惠州,南粤等地的地方官,每到一处,他都尝遍了各地佳肴美馔,写过许多反映美食文化的诗文。就是现在,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往往也都会接触到以“东坡”为品牌的食品,诸如“东坡肉”“东坡饼”等。

苏轼的母亲程夫人不仅是位懂得《汉书》的才女,还很擅长烹饪。在母亲的熏陶下,苏东坡打小就有了一项爱好——烹饪。

据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做了个“团练副使”的挂名小官。当时苏东坡是个戴罪的犯官,没有俸禄,家里二十几口人的开销很成问题。于是苏东坡就自给自足,在黄州城东门外开荒种田。苏东坡是个美食家,哪怕生活再贫困,他也能变废为宝找到乐趣。他发现黄州市面猪肉很贱,很少有人吃,因为富有的人家不屑于吃猪肉,而贫苦的人家不会做。于是苏东坡就乐得常常买几斤回来亲自烹调,他根据母亲传授给他的烹饪经验,自己加以改进后,猪肉做得色香味俱全,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为此,苏东坡还作了一首《猪肉颂》。

这首诗以通俗诙谐的笔调,介绍了煮肉的经验。寥寥几笔,让人如闻肉香,禁不住要流口水。后来苏东坡的这首诗很快流传开来,当地人争相效仿,如法炮制他的煮肉方法,并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在黄州期间,“东坡肉”帮苏轼全家度过了饮食的难关。后来,“东坡肉”的制作方法不断改进,一直流传至今。

苏东坡将猪肉不只是红烧,还有另外一种清汤的做法,就是将他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和朋友的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苏东坡在黄州期间还发明了一种羹,叫“东坡羹”。并写有《东坡羹颂》一文:

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一瓷碗,下菜沸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

说白了,苏东坡的“东坡羹”做法,类似于今天的“盖浇饭”,做到饭菜合一,简单实惠。苏轼把它介绍给自己的那些和尚、道士朋友,备受欢迎。

苏东坡在黄州期间,和四邻关系非常融洽。苏东坡曾在《东坡八首》其七中称赞他们的友情:

家有一亩竹,无时容叩门。

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

正因为苏东坡和四邻关系密切,所以才会有许多的趣事逸闻。据说,有一次他在刘监仓家吃糕饼,只觉得饼很酥脆,味道很好,就随口问:“这饼叫什么名字呀?”刘监仓自家做的饼,哪里会顾得上取什么文里文乎的名字呢?就回答没有名字。苏轼立刻说:“那好,这饼干脆就叫‘为甚酥’吧。”

苏轼在潘攽家饮酒,觉得酒的味道有点酸,就很直率地对主人说:“你这酒肯定是做醋放错水了吧?这酒干脆就叫‘醋著水(放错水)’吧。”

有一天,苏轼带着全家人在外郊游,野炊时却没有东西吃,就给刘监仓写了首诗:

野饮花间百物无,腰间惟系一葫芦。

己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意思是说,我在乡野花间饮酒,没有吃的,只有手杖上挂着的一个酒葫芦。已经痛饮了潘攽家的“错著水”,现在想吃你家的“为甚酥”呢。

苏东坡和黄州安国寺的大和尚参寥是好朋友,他经常去安国寺,同参寥喝茶聊天,参禅说佛。参寥有一手制作酥食点心的好手艺,据说苏东坡索要“为甚酥”这件事传到参寥那里后,每当他知道苏东坡要去安国寺,就会事先做好油酥饼等他。可是有一回,他做好油酥饼,苏东坡偏偏没有去。油酥饼放时间长了,就会由脆变软,不酥不香,很不好吃。等苏东坡再上安国寺去时,参寥端出搁久了的油酥饼说:“等你不来,饼都不脆了!”

苏东坡看了看,想到饼就这样浪费了很可惜,就想能不能制作一种又好吃又能存放的油酥饼。于是,苏东坡设计了一种“千层饼”,参寥试做成功了。这种饼,用上等细面粉做成蟠龙状,用香麻油煎炸,片片如薄丝,然后撒上雪花白糖,吃起来香、甜、酥、脆,搁上十天半月也不变味。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就将这种饼叫做“东坡饼”。

苏轼被贬谪黄州后不久,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驾崩,因继承皇位的宋哲宗年幼,于是高太后当权辅政。由于高太后维护保守派,所以她重新启用司马光为宰相,召苏东坡回京,任礼部尚书。

司马光执政后,全面废除了王安石新法。曾被王安石等视作保守派且被流放的苏东坡,这时却站出来仗义执言,提出了要坚持新法中合理措施的提议。这次他又被他曾经的同党们视为变法派,在朝堂之上,苏东坡备受诋毁。幸而高太后对他赏识有加,极力袒护他,苏东坡才得以保身。有了上一次遭受政治打击的教训,苏东坡意识到久居朝堂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于是他多次向太后请求外放流官。公元1089年,热爱自由、崇尚洒脱的苏东坡,终于如愿以偿又一次来到杭州,出任太守。

当时的西湖,每到汛期就会泛滥,于是苏东坡就率领民众清淤疏浚并修缮湖堤。这道堤坝被后人称之为“苏堤”。苏堤的建成,宛如西湖明眸上的一道秀眉,它不仅使当地人们鱼米丰盛,同时也成为西湖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为了犒赏参加工程的民众,苏东坡就用他在黄州发明的红烧肉来宴请大家。在这次大宴中,“东坡肉”蜚声四海。于是脱离朝堂回到民众中的苏东坡,顷刻间就成了一个品牌。他在黄州创造或仿制的美食,被人们称作了“东坡肉”“东坡羹”“东坡饼”,就连他常戴的帽子也被冠以“子瞻帽”。

其实“东坡肉”是苏东坡在徐州时首创的,在黄州时完善。当年苏轼出任徐州太守时,适逢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带领百姓抢险抗灾。经历七十个昼夜后,终于战胜水灾。徐州百姓满城庆祝,纷纷杀猪宰羊来慰劳自己的父母官。苏轼推辞不掉,就把猪肉按四川老家的做法,炖好回赠给参与抗灾的百姓。大家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其为“回赠肉”。

热爱美食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情趣的人;擅长美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能将美食以文记之的人,一定是个大雅之人。所以苏东坡这样一位“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男子,是一个有情趣的、热爱生活的大雅之人。

人生多悲苦,世事多沧桑,在这凉薄的世界里,苏东坡让我们备觉温暖。他的才情和技艺,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一碗“东坡肉”,承载的何止是我们对苏东坡这个大文豪的喜爱之情呀,更多的是对他的无尽怀念!

茶:从来佳茗似佳人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闲时喜欢泡一盏新茶,听一曲古韵,看翠绿的茶叶在水中由蜷曲到舒展。看久了它氤氲在水中的姿态,有时会恍惚是百花仙子在九天瑶池翩翩起舞。想起苏轼的一句诗:“从来佳茗似佳人。”相信很多人会为这个比喻拍案叫绝。自从有了茶以来,关于茶的比喻举不胜举,而第一个把茶比作“佳人”的当属苏东坡。

擅品茶者大多是品性高洁之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品出茶的三昧。邂逅一杯香茗,宛若邂逅一位令人赏心悦目的佳人,其中的韵味,需一品再品,其香气绕舌,三日而不能忘。

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咏梅绝唱。林逋之所以能写出梅不同凡响的仙姿,是因为他把梅当做人来爱。因此,能写出“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人,一定也是把茶当做人来爱的,并且他的内心一定是一个纯净如水的人。是的,苏东坡就是这样的品行高洁的爱茶之人。

苏东坡种茶、煮茶、品茶,是个茶艺高手。在他被贬谪黄州时,没有收入来源,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在黄州城东门外开垦了一块荒地。就在这样缺吃少住的情况下,苏东坡还不忘种茶。他在“东坡”这块荒地上,种上了自己喜爱的茶树。《问大冶长者乞桃花茶栽东坡》诗云:

周时记苦荼,茗饮出近世。

初缘厌粱肉,假此雪错滞。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

牛羊烦呵叱,筐莒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尚记桃花裔。

他在这首诗中,展示了自己种茶的本事。在另外一首《水调歌头》中,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时的全过程,颇为生动传神。

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豪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苏东坡的生活离不开茶,茶充实了他的精神生活,他视茶为仙境妙地,而寄托身心沉醉于斯。“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写出了他饮茶后神清气爽,飘飘欲仙的感觉,十分令人神往。

苏东坡睡前、起身时都要喝茶,《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中记载道:“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越州张中舍寿乐堂》中说:“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

茶能醒脑明目,因而苏东坡每到阅读写作时都要喝茶。“皓白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甚至他连做梦都要喝茶。有诗记载: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唾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

其一

酡颜玉盏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苏东坡日常生活起居离不开茶,可见茶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他不断被贬谪,所以能走遍大江南北,从而得以品尝到天下名茶。苏东坡作诗随性,他将茶艺、茶趣融入诗中,后人读了他的咏茶诗,如身临其境,仿佛和苏子一同神游于山水之间,品茗于松竹之下。他在《试院煎茶》中写道: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一,未识故人煎水意。

(古语云:煎水不煎茶。)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试院煎茶》是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作的,这首诗将茶事、人事融为一体,描写了碾茶、投茶过程。最后三句写得情思婉转,吟哦蕴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感动人心。

苏东坡种茶、饮茶、写茶诗,在民间还流传着他和茶有关的许多故事。有一种“东坡翠竹”茶,外形扁平直滑,两端尖细,形似竹叶,叶绿均匀。汤色碧绿,味甘醇鲜,入口香馥如兰,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美誉。据说这种茶就是因苏东坡而得名。

话说苏东坡刚移居常州时,途中看到有一座山坡满是郁郁葱葱的茶树,当他得知唐朝的“阳羡贡茶”即产于此地时,心中不由得大喜,当即就采摘了一大包鲜叶。回去之后,他精心地煎、揉、焙、凉、晒,将鲜叶制作成上品茶叶,然后请来自己的学生邵民瞻一同品尝。

邵民瞻品茗之后,顿觉味美甘甜,沁人心脾。他连呼“好茶!好茶!大有先生所言‘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之妙意也”。邵民瞻端起茶碗细看,发现茶汤不仅色鲜如新,且茶叶不沉不浮,竖立于汤中,叶也不散,形状如节节翠竹。邵民瞻顷刻间大悟,惊喜地说:“此茶形、色、味都远胜于唐时‘阳羡贡茶’,不如将它取名为‘东坡翠竹’以享后人,这不也是一件功德吗?”从此,“东坡翠竹”便流传于后世。

苏东坡不仅写茶诗,还作有关茶的散文。自唐朝陆羽《茶经》问世以来,苏东坡的《叶嘉传》可以说也是一篇研究中国古代茶史的重要文献。这篇散文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闽茶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

品茶有“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苏东坡是品茗行家,他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十分讲究,也颇精妙,有他自己独特的方法。“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苏东坡对烹茶用具很讲究,在宜兴时,他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壶上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这种壶被命名为“东坡壶”。

如此看来,苏东坡和茶渊源深厚。

自古禅、茶一家,苏东坡爱品茶,好参禅,如果说人生是一杯茶,那么茶道精神一定溶入了苏子的生命。苏东坡一生坎坷,颠沛流离中他不抱怨,不消沉,从不拘泥小节,也从不计较得失。苦难没有使他萎靡狭隘,反而越来越澄明豁达,他在人生的低谷时,完成了生命的不朽诗篇。正因如此,他的生命之茶才散发出独具魅力的芬芳。

“从来佳茗似佳人”,只有将茶溶入生命的人,才会将佳茗品出佳人的味道!

同类推荐
  • 心事浩茫连广宇:作家“文心”窥探

    心事浩茫连广宇:作家“文心”窥探

    《心事浩茫连广宇——作家“文心”窥探》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创作、从作家到读者,以广义与狭义的心理分析为主要视角,对中外作家尤其是中国现代作家,结合其文学文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得出了不少耐人寻味的论断。既从世界学术视野关注“五四”以来文学现象所蕴含的生命意识、文化心理,也密切关注具体作家创作心理以及文本潜蕴的意识、无意识内容,还努力从文学实践层面向理论层面拓展,致力于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及“文艺性学”的建构。作者秉承“古今中外化成现代”的学术理念,坚持“大现代”的人文立场和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长期追索并严肃认真地探讨不同层面人性包括本能与文学的复杂关联。同时注重结合当代实际人生体验和当代学术思潮来审视历史上的作家作品及读者所容涵的心理世界。由此体现出强烈的“当下关怀”或学术当代性。
  • 幸福品味(读者精品)

    幸福品味(读者精品)

    那一个时代事实上总有许许多多不满现状的人。现代以前,这些人怎样对付他们的“不满”呢?在老百姓是怨命,怨世道,怨年头。年头就是时代,世道由于气数,都是机械的必然。本集合了不同的名人对成长的理解的作品集。
  • 火车上的中国

    火车上的中国

    本书作者留学英伦,在毕业与求职间这段“空窗期”,决定以铁路环线旅游的方式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眼中的中国。一节火车车厢,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在旅途中遇见了形形色色、揣着各种各样目的的人,或亲切,或憎恶,或喜悦,或悲愤,或开朗,或阴郁,或成功,或失意。本书以火车上的真实故事为背景,特地选取了18个城市或地区的18辆火车,通过平实的语言,以期向读者反映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启发更多的中国年轻一代学会独立思考,了解什么是民主和科学,团结起来去为改变我们的国家尽心尽力。
  • 八千湘女上天山

    八千湘女上天山

    五十年代初,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垦荒屯田,扎根新疆,立志改变自古以来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以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在党中央建设新疆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参军狂潮席卷了湖南三湘四水,一时间,激情澎湃的湘女们蜂拥古都长沙,报名参军。
  • 塞万提斯全集(全8卷)

    塞万提斯全集(全8卷)

    《塞万提斯全集》共八卷,根据西班牙阿吉拉尔出版社的第十八版《塞万提斯全集》(全两卷)为蓝本,依据它的编排顺序兼顾体裁和篇幅等,分成诗歌、戏剧一卷,喜剧两卷,幕间剧、小说一卷,短篇小说一卷,小说三卷。气势恢宏,展现了15.16世纪西班牙的全景式社会与文学状况。
热门推荐
  • adventures of col. daniel boone

    adventures of col. daniel bo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顾少追妻请排队

    顾少追妻请排队

    结婚当天,他的新娘落跑,她的新郎缺席。他拦住她:“嫁给我!”“好!”她毫不犹豫地。一年后,两人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了字。他却在她面前频频晃荡。“顾少,我们已经离婚,追妻请重新排队。”许筠雅冷漠道。顾一诺笑了:“那么,离婚证呢?”她觉得不对劲:“我们不是已经签字了?”顾一诺拿出两本结婚证:“是啊,仅仅签字而已,手续都没办。”她怒道:“你为什么不早说?”他慢悠悠地说:“真不好意思,我也是第一次离婚,没经验。”“所以,你想干嘛?”她反问。“所以,我今天来,不是为了插队,”他环顾了一下排队追她的长龙,说道:“而是清场,还有,”他把目光投向了她旁边的袁锐,补充道:“清理钉子户。”
  • 顶级秘宠,陆少的逃爱娇妻

    顶级秘宠,陆少的逃爱娇妻

    陆诺桐十八岁那天,陆靖安闯进她的房间,以最强硬的姿态将她压在身下质问她:“你有什么资格嫁入纪家,在我眼前幸福?”陆靖安想告诉陆诺桐,她的幸福,除了他,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给。可是他们的爱情,终究上不得台面……那晚雨夜陆诺桐被一巴掌打的口鼻出血……浑身湿透的陆靖安,跪在已故父母的面说出最大逆不道的话,气死长辈……“哪怕陆氏倾覆,哪怕我死,我也要娶她。”
  • 我的破解版末世

    我的破解版末世

    末世二十年,王岩等百位人类强者与异界入侵者开战,却因为内部的分崩离析,最终以惨败收尾,人类文明一夜覆灭!带着破解系统重回末世开端,他决定走不一样的道路!
  •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 素手遮天帝女传

    素手遮天帝女传

    为何女子不能娶?为何公主不能登基?且看她如何素手遮天,为异世人族,为这异世大秦,立万世之基百世荣耀。玛丽苏文!玛丽苏文!玛丽苏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近期无意看某部电视剧,被男二圈粉。看帅气男二各种隐忍压抑,想欺负他想欺负他!于是作者放飞自我,就开了这么一篇文。
  • 你也可以成为最好命的女人

    你也可以成为最好命的女人

    你一定不愿意,也不甘心过那样的生活。看着身边那些好命的女人,一个个都拥有精彩的人生,你努力地装作若无其事,但却很难真正做到淡定。你也想做那个光鲜靓丽的幸运儿,你也想做那个心想事成的好命女。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其实博“好命”也要趁早。早一天博得“好命”,就能早一天享受丰赡的人生。
  • 舌尖上的力量:口才制胜的艺术与技巧

    舌尖上的力量:口才制胜的艺术与技巧

    从赞美、批评、拒绝、说服等方面详尽地阐释了在不同情境下的说话之道,教你如何做到赞美的同时不显阿谀、批评的同时不显刻薄、拒绝的同时不显冷漠。本书将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处世难问题:如何掌握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的说话艺术。并有效地影响他人。
  • 我眼中的爸爸

    我眼中的爸爸

    当代社会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在我眼中父亲创业的艰难,我希望作为儿女理解父母苦心,还有说明大学生自己创业应做好的准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管多难,都要坚持下去。
  • 拽丫头乖一点

    拽丫头乖一点

    火遥,不良少女,人称“宏景学院小霸王”。整蛊捣蛋样样精通,学习名列前茅,成为学院的传奇学霸——来校第一天就把两大校草打趴,从此更是作威作福,谁也不敢惹!可曾想,她竟然被一只狐狸驯服了……初次见,他是只受伤的白狐,被她抱回了家,从此陪吃陪睡顺带暖床。二次见,她已不再记得他,他抛弃一直以来的清高淡漠,腹黑无耻地将她骗回了家!她捣蛋,他纵着。她调皮,他宠着。她打架,他护着。他喜欢她张扬的笑,她一哭,全世界都不得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