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婴叫停了行刑,他把韩信叫到跟前,进行了一个快速简单的面试,这场面试将决定韩信的生死。
我一直在想,如果韩信是个广东人,或者福建人,这个时候已经死了,因为不管你说的是什么,夏侯婴都听不明白,说不定还以为你在骂他呢。
幸好大家是老乡,沟通无障碍,短短的几分钟,韩信充分发挥他混饭多年积累的忽悠经验,把老实人夏侯婴忽悠的五体投地,对韩信惊为天人。
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埋没,面试以后夏侯婴赶紧汇报刘邦,不但不能杀,还要提拔重用。
夏侯婴好忽悠,刘邦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像韩信这种靠嘴混饭吃的大有人在,远的不说,郦食其就是个例子,大家都出来忽悠,人家可是立竿见影。
行不行,不看广告,看疗效。
刘邦见多识广,虽然夏侯婴说的天花乱坠,但依旧不足以打动他,半信半疑的刘邦给了夏侯婴一个面子,免去了韩信的死罪,赏了个治粟都尉给韩信。
治粟都尉,掌管军粮生产,隶属于后勤部门,在刘邦看来,这个韩信虽然身材高大,却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并非带兵打仗的料,做做后勤,搞搞粮食就可以了,真有能耐,再提拔也不迟。
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韩信依旧很失望,本以为通过灌婴可以一步到位,结果还是失败了。只好收拾行李去新部门报道,此时他还不知道,在那他将遇见一个非常重要的人。
如果说洗衣老太太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那么这位新领导将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
有能力没有人赏识重用,和无能没有什么区别,能力一般领导喜欢,照样可以飞黄腾达。能力很重要,跟对领导更重要!
这位新领导就是当时刘邦公司后勤总管,刘邦的老领导兼左膀右臂—萧何。
主簿出身的萧何,在军事上无法帮助刘邦,却是个搞后勤的天才,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后勤的有效支持。朝鲜战争的时候我军就吃了后勤补给能力不足的亏,随身携带的后勤补给只能支持七天,所以美军只要顶住志愿军七天的攻势,就可以趁志愿军弹尽粮绝开始反攻。
刘邦虽然没有读过兵书,但是对于后勤一直非常重视,交给别人还不放心,只有萧何,既有能力,又十分忠诚,他办事,刘邦放心。
韩信在新部门报道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开始与萧何频繁接触。这不能不说是个意外的惊喜,作为刘氏集团的原始股东,萧何是公认的二号人物,得到萧何的认同,相当于找到了政治靠山,前途一片光明。
知识分子出身的萧何,对于读书人天生具有好感,在那个年代,识字就可以被认为是知识分子,如果读过几本书,懂点兵法,那恭喜你,完全有资格成为谋士了,如果再有点胆量和成功经验,就可以封官许愿,飞黄腾达了。
没有机会上阵打仗的萧何,天天和搬运工农民工混在一起,生活十分的无聊,忽然发现这个新来的家伙竟然识字,萧何激动的差点留下眼泪,终于找到组织了,真是相逢恨晚,造化弄人。
韩信是个聪明人,虽然新职位不是很理想,但是能抓住萧何这根稻草意义重大,所以他非常珍惜和萧何相处的每一次机会,在此过程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两位知识分子成了忘年交,萧何慢慢意识到,韩信不但识字,而且是个非常有头脑,怀才不遇的高手。
金鳞岂是池中之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这种人,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
后勤部长的萧何立即改行做了人力资源部长,隆重的向董事长刘邦推荐自己发现的人才。一连多次,但是刘邦每次都是听听,并没有重用的意思,一来二去,踌躇满志的韩信失去了耐心,有一天萧何忽然发现,韩信竟然跟着那些开小差的人跑了。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以伯乐自居的萧何一着急,来不及向刘邦禀报,连夜跑出去追韩信。
生完气的刘邦知道萧何是一心为公,给了萧何一个台阶:既然你这么器重韩信,那就给他个将军做。
“不行,给了将军他还是要走,要给就大方点。”萧何说道
“将军还不够大方?他要什么?”刘邦问道
“要给就给个大将军”萧何说道
“行”刘邦头一点,竟然同意了
“还不行”萧何说道
“不行,还想怎么样?”刘邦问道:“大将军都不行,难道想坐我的位子”
“你这个人随便惯了,这么随口一说没有说服力,要想留住韩信,你要正儿八经的登坛拜将,给足面子,让大家都知道,说明你重视他。”萧何说道
“好,就这么定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刘邦决定:封韩信为大将军。
每次看历史到这,我都非常的奇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治粟都尉,没有任何带兵打仗的经验,就因为萧何和夏侯婴的推荐,一夜之间成了大将军?封官不是买菜,争到最后争累了,算了,这一毛钱我不要了,你称给我高点。
比猴还精的刘邦。为什么单单这这件事情上如此的慷慨。
历史对这个问题总没过详细的阐述,所有的人都借用了太史公的说法,无形之中拔高了刘邦慧眼识人,韩信英才盖世的形象,这都没有错,关键是:大将军这个位子太重要,这些理由不充分。
抛开未知的因素,依据常理,结合当时的具体形式,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无外乎这样几条:
第一:韩信确实有水平,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是天赋异禀,天生将才,两位重量级领导的推荐充分证明了这点,刘邦选择了相信下属的判断,重用韩信。
第二:开小差的人太多,采用暴力手段制止治标不治本,刘邦希望树立一个正面典型,给那些犯思乡病的人希望,只要大家跟着我混,下一个一飞冲天的说不定就是你,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刘邦还是懂的,韩信就是马骨。
第三:死马当作活马医,刘邦想打破项羽的封锁,苦于没有人才,虽然连襟樊哙,小弟周勃都是猛将,但也就是个猛将,单挑高手,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既然大家都说韩信有才华,不妨试试,大家都说好,总有好的道理,不行就换,反正我说了算。
从常理推断:后两条的可能性更大。
事实证明,夏侯婴,萧何的眼光非常的准,刘邦做了一生中回报率最高的一次的投资。
拜将仪式结束以后,刘邦与韩信做了一次详谈,高职高薪都给了,该谈谈工作计划了,作为跳槽过来的高管,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毕竟领导不养吃白饭的,如果是忽悠,趁早滚蛋。
双方开诚布公的交换了意见,这次谈话对于未来几年的楚汉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这次谈话非常重要,所以非常有必要在这较为详细的介绍一下:
韩信问:大王您觉得,就勇敢,凶猛,仁爱,刚强这四个方面,自己和项羽比,谁强
刘邦非常实在的说道:我不如他
韩信敢问,刘邦愿意答,不能不说这哥俩都非常实在。
韩信说道:我也觉得这几点项羽比您强,但是我曾经跟着项羽混过,知道他的一些缺点,说给您听听。
第一:项羽很小气,不舍得赏赐下属
第二:项羽和傻瓜,放弃了关中
第三:项羽不公正,分封不平等,大家都有意见
第四:项羽很残暴,老百姓不喜欢他。
第五:项羽用人不当,把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封在秦国旧地,表面上看他们了解秦国,其实他们是秦国的叛徒,当地人不喜欢他们。
比起项羽,大王您会用人,大王您很大方,大王您人品好,大王您人气旺,秦国旧地的老百信喜欢您,所以大王您只要在秦国旧地发一道文书,就可以搞定章邯他们了。
这段话如果单独来看,可以归结为马屁一类,但是从韩信口里说出来就不一样,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跟过项羽,所以他了解项羽,他说的话都有真凭实据。
员工跳槽原因很多,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给到位;2:心,收委屈了。一旦跳槽,尤其是这种跳槽到敌对公司的,威力巨大。
事实证明,韩信针对项羽的结论是正确的,至于对刘邦的结论,只能说部分正确。
但这已经足够了!
四百年后,兵力处于劣势的曹操打算与袁绍开战,信心不足,一位下属给他做了一番类似的论述,只不过篇幅较长,后世称之为十胜十败论。
曹操大喜,鼓足勇气,在官渡一举击败袁绍。
这位下属,就是郭嘉。
不能不说,中国历史上奇人众多,有一类人看似若不经风,足不出户,却能知天下事。其中一部分人,经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的身份,为领导出谋划策,分忧解难。
而另一些人,不但智谋盖世,更是得到亲力亲为的机会,把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他们的思想被后世继承,并发扬光大,更有甚者,成名以后,著书立说,成万世师表,这类人远远超出了谋士的范畴,通常被称为军事家。
而韩信,无疑可以归入这一类人。
但是此时,他只不过是一个只有25岁,刚刚开始担当大任的年轻人。在未来的几年,他将一步一步走上神坛,成为最优秀的军事家。
兵仙即将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