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30600000001

第1章 爱情到处流传

那时候,我们住在乡下。父亲在离家几十里的镇上教书。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两个,住在村子的最东头。这个村子,叫作芳村。芳村不大,也不过百十户人家,树却有很多,杨树、柳树、香椿树、刺槐树。还有一种树,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叶子肥厚,长得极茂盛,树干上常常有一种小虫子,长须,薄薄的翅子,伏在那里一动不动。待要悄悄把手伸过去的时候,小东西却忽然一张翅子,飞走了。

每个周末,父亲都回来。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在田间小路上疾驶。两旁,是庄稼地。田埂上,青草蔓延,野花星星点点,开得恣意。植物的气息在风中流荡,湿润润的,直扑人的脸。我立在村头,看着父亲的身影越来越近,内心里充满了欢喜。我知道,这是母亲的节日。

在芳村,父亲是一个特别的人。父亲有文化,他的气质、神情、谈吐,甚至他的微笑和沉默,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东西。这种东西把他同芳村的男人们区别开来,使得他的身上生出一种特别的吸引力。我猜想,芳村的女人们,都暗暗地喜欢他。也因此,在芳村,我的母亲是一个很受人瞩目的人。女人们常常来我家串门,手里拿着活计,或者不拿。她们坐在院子里,说着话,东家长,西家短,不知道说到什么,就嘎嘎笑了。这是乡下女人特有的笑,爽朗,欢快,有那么一种微微的放肆在里面。为什么不呢,她们是妇人。历经了世事,她们什么都懂得。在芳村,妇人们似乎有一种特权,她们可以说荤话,火辣辣的,直把男人们的脸都说红了。可以把某个男人捉住,褪了他的衣裤,出他的丑。经过了漫长的姑娘时代的屈抑和拘谨,如今,她们是要任性一回了。然而,我父亲是个例外。

微风吹过来,一片树叶掉在地上,闲闲的,起伏两下,也跑不到哪里去。我母亲坐在那里,一下一下地纳鞋底。线长长的,穿过鞋底子,发出刺啦刺啦的声响。对面的四婶子就笑了。拙老婆,纫长线。四婶子是在笑母亲的拙。怎么说呢,同四婶子比起来,母亲是拙了一些。四婶子是芳村有名的巧人,在女红方面,尤其出类。还有一条,四婶子人生得标致,丹凤眼,微微有点吊眼梢,看人的时候,眼风一飘,很媚了。尤其是,四婶子的身姿好,在街上走过,总有男人的眼神追在后面,痴痴地看。在芳村,四婶子同母亲最亲厚。她常常来我们家,两个人坐在院子里,说话。说着说着,两个脑袋就挤在一处,声音低下来,低下来,渐渐就听不见了。我蹲在树下,入迷地盯着蚂蚁阵,这些小东西,它们来来回回,忙忙碌碌。它们的世界里,都有些什么?我把一片树叶挡在一只蚂蚁面前,它们立刻乱了阵脚。这小小的树叶,我想,在它们眼里,一定无异于一座高山。那么,我的一口口水,在它们,简直就是一条汹涌的河流了吧?看着它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我咯咯地笑出了声。母亲诧异地朝这边看过来,妮妮,你在干什么?

在芳村,没有谁比我们家更关心星期了。在芳村,人们更关心初一和十五、二十四节气。星期,是一件遥远的事,陌生而洋气。我记得,每个周末,不,应该是过了周三,家里的空气就不一样了。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也说不好。正仿佛发酵的面,醺醺然,甜里面带着一丝微酸,一点一点地,慢慢膨胀起来,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还有隐隐的不安。母亲的脾气,是越发好了。她进进出出地忙碌,根本无暇顾及我们。我知道,这个时候,如果提一些小小的要求,母亲多半会一口答应。假如是犯了错,这个时候,母亲也总是宽宏的。至多,她高高地举起巴掌,然后,在我的屁股上轻轻落下来,也就笑了。到了周五,傍晚,母亲派我们去村口,她自己,则忙着做饭。通常是手擀面。上马饺子下马面,在这件事上,母亲近乎偏执了。我忘了说了,在厨房,母亲很有一手。她能把简单的饭食料理得有声有色。在母亲的一生中,厨艺,是她可以炫耀的为数不多的资本之一。有时候,看着父亲一面吃着母亲的饭菜,一面赞不绝口,我不免想,学校里的食堂,一定是很糟糕。一周一回的牙祭,父亲同我们一样,想必也是期待已久的了。母亲坐在一旁,欹着身子,随时准备为父亲添饭。灯光在屋子里流淌,温暖、明亮。油炸花生米的香味在空气里弥漫,有一种肥沃繁华的气息。欢腾,跳跃,然而也安宁,也妥帖。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那样的夜晚,那样的灯光,饭桌前,一家人静静地吃饭,父亲和母亲,一递一句地说着话。也有时候,什么也不说,只是沉默。院子里,风从树梢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墙根底下,叽叽地鸣叫。一屋子的安宁。这是我们家的盛世,我忘不了。

芳村这个地方,怎么说呢,民风淳朴。人们在这里出生,长大,成熟,衰老,然后归于泥土。永世的悲欢、哀愁,微茫的喜悦,不多的欢娱,在一生的光阴里,那么漫长,又是那么短暂。然而,在这淳朴的民风里,却有一种很旷达的东西。我是说,这里的人们,他们没有文化,却看破了很多世事。这是真的。比如说,生死。村子里,谁家添了丁,谁家老了人,在人们眼里,仿佛庄稼的春天和秋天、发芽和收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往往是,灵前,孝子们披麻戴孝,红肿着一双眼,接过旁人扔过来的烟,点燃,慢慢地吸上一口,容颜也就渐渐开了,悲伤倒还是悲伤的。哭灵的时候,声嘶力竭,数说着亡人在世的种种好处和不易,令围观的人都唏嘘了。然而,院子里,响器吹打起来了,悲凉的调子中,竟然也有几许欢喜。还有门口,戏台子上,咿咿呀呀唱着戏,才子佳人,花好月圆;峨冠博带,玉带蟒袍;大红的水袖舞起来,风流千古。人们喝彩了。孩子们在人群里跑来跑去,尖叫着。女人们在做饭,新盘的大灶还没有干透,湿气蒸腾上来,袅袅的,混合着饭菜的香味,令人感到莫名的欢腾。在这片土地上,在芳村,对于生与死都看得这么透彻,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然而,莫名其妙地,在芳村,就是这么矛盾。在男女之事上,人们似乎格外看重。他们的态度是既开通,又保守。这真是一件颇费琢磨的事情。

父亲回来的夜晚,总有人来听房。听房的意思,就是听壁角。常常是一些辈分小的促狭鬼,在窗子下埋伏好了,专等着屋里的两个人忘形。在芳村,到处都流传着听来的段子,经了好事人的嘴巴,格外地香艳撩人。村子里,有哪对夫妻没有被听过房?我的父亲,因为长年在外的缘故,周末回来,更是被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防这些促狭鬼,母亲真是伤透了脑筋。父亲呢,则泰然得多了,听着母亲的唠叨,只是微笑。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父亲不过三十多岁,正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最好的年华,成熟、笃定、从容,也有血气,也有激情。还有,父亲的眼镜。在那个年代,在芳村,眼镜简直意味着文化,意味着另外一种可能。父亲的眼镜,它是一种标志、一种象征,它超越了芳村的日常生活,在俗世之外,熠熠生辉。我猜想,村子里的许多女人都对父亲的眼镜怀有别样的想象。多年以后,父亲步入老年,躺在藤椅上,微合着双眼,养神。旁边,他的眼镜落寞地躺着。夕阳照在镜框上,一线流光,闪烁不已。我不知道,这个时候,父亲会想到什么。他是在回想他青枝碧叶般的年华吗?那些肉体的欢腾,那些尖叫,藏在身体的秘密角落里,一经点燃,就喷薄而出了。它们曾那么真切地存在过,让人慌乱、战栗。然而,都过去了。一片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漏下来,落在他的脸上,他微微蹙了蹙眉,用手遮住额角。

周末的午后,母亲坐在院子里,把簸箕端在膝头,费力地勾着头。天热,小米都生虫子了。蝉在树上叫着,一声疾一声徐,霎时间,就吵成了一片。母亲专心拣着米,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就脸红了。她朝屋里望了望,父亲正拿着一本书在看,神态端正,心里就骂了一句,也就笑了。她顶喜欢看父亲这个样子。当年,也是因为父亲的文化,母亲才决然地要嫁给他。否则,单凭父亲的家境,怎么可能?算起来,母亲的娘家,祖上也是这一带有名的财主,只是到后来没落了,然而架子还在。根深蒂固的门户观念,一直延续到我姥姥这一代。在芳村,这个偏远的小村庄,似乎从来没有受到时代风潮的影响。它藏在华北平原的一隅,遗世独立。这是真的。母亲又侧头看了一眼父亲,心里就忽然跳了一下。她说,这天,真热。父亲把头略抬一抬,眼睛依然看着手里的书本,说,可不是,这天。母亲看了父亲一眼,也不知为什么,心头就起了一层薄薄的气恼。她闭了嘴,专心拣米。半晌,听不见动静,父亲才把眼睛从书本里抬起来,看了一眼母亲的背影,知道是冷落了她,就凑过来,伏下身子,逗母亲说话。母亲只管耷着眼皮,低头拣米。父亲无法,就叫我。其时,我正和邻家的三三抓刀螂,听见父亲叫,就跑过来。父亲说,妮妮,你娘她叫你。我正待问,母亲就扑哧一声,笑了,说,妮妮,去喝点水,看这一脑门子汗。然后回头横了父亲一眼,错错牙,你,我把你——很恨了。我从水缸子的上端,懵懵懂懂地看着这一切,内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欢喜,还有颤动。多么好,我的父亲和母亲!多年以后,我总是想起那样的午后。阳光、刀螂、蝉鸣,风轻轻掠过,挥汗如雨。这些,都与恩爱有关。

周末的时候,四婶子很少来我家,偶尔从门口经过,被我母亲叫住,稍稍立一下,说上两句,很快就过去了。看得出,此时,母亲很希望别人同她分享自己的幸福。母亲红晕满面,眼睛深处,水波荡漾,很柔软,也很动人。她说着话,常常忽然就失了神。人们见了,辈分小的,就不禁开起了玩笑。母亲轻声抗辩着,越发红了脸。也有时候,四婶子偶尔来家里,同我母亲在院子里说话。我父亲在屋子里,静静地看书。我注意到,这个时候,他看得似乎格外专心。他盯着书本,盯着那一页,半晌,也不见翻动。我轻轻走过去,倒把他吓一跳,说,妮妮,捣什么乱。

事情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生变化的呢,我说不好。总之,后来记忆里,我的母亲总是独自垂泪。有时候,从外面疯回来,一进屋子,看见母亲满脸泪水,小小的心里,既吃惊,又困惑。母亲看到我,慌忙掩饰地转过身。也有时候,会一把把我揽在怀里,低声地啜泣不已。我伏在母亲的胸前,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母亲的身体微微颤抖着,我能够感觉到,来自她内心深处强烈的风暴,正在被她竭尽全力地抑住。我想问,却不知道该问些什么,如何开口。在我幼小而简单的心目中,母亲是无所不能的。她能干,这世上,没有什么能够难倒她。后来,我常常想,当年的母亲,一定知道了很多。她一直隐忍、沉默,她希望用自己的包容,唤回父亲的心。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平日里,家里家外,她照常操持着一切。每个周末,她都会像往常一样,迎接父亲回来。对父亲,她只有比从前更好,温存,体贴,甚至卑屈,甚至谄媚。而且,一向不擅修饰的母亲,竟也渐渐开始了打扮。多年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母亲的打扮是有参照的。当然,你一定猜到了,这个参照,就是四婶子。

怎么说呢,在芳村,四婶子是一个特别的人物。四婶子的特别,不仅仅在于她的标致。更重要的是,四婶子有风姿。这是真的。她穿着家常的衣裳,一举手,一投足,就是有一种动人的风姿在里面。你相信吗,世上有这样一种女人,她们天生就迷人,她们为男人而生,她们是男人的地狱,她们是男人的天堂。直到后来,我常常想,父亲这样一个读书人,敏感,细腻,也多情,也浪漫,偏偏遇上四婶子这样的一个人物,什么样的故事是不可能的呢?我忘了说了,四叔,四婶子的男人,早在新婚不久,就辞世了。据说是患了一种怪病。村子里的人都说,什么怪病!丑妻,近地,家中宝,这是老话。也有人说,桃花树下死,做鬼也风流。听的人就笑起来,很意味深长了。

关于父亲和四婶子,在芳村,有很多版本,流传至今。在人们眼里,这一对人儿,一个郎才,一个女貌,真是再相宜不过了。然而,人们叹息一声,就把话止住了。然而什么呢?人们摇摇头,又是一声叹息。我说过,芳村这个地方,对于男女之事,向来是自相矛盾的。保守的时候,恨不能唾沫星子把犯错的人淹死。开通的时候,怎么说呢,庄稼地里,河套的林子间,村南的土窑后面,在夜色的掩映下,有多少野鸳鸯在那里寻欢作乐!有时候,我想,父亲和四婶子,他们之间,或许真的热烈地爱过。也或许,一直到老,他们依然在爱着。我不愿意相信,当年,父亲只是偶一失足,犯了男人们常犯的毛病。当然,这一桩风流事惹恼了很多人。男人们,对我的父亲咬牙切齿;女人们,则恨不能把四婶子撕碎。她们跑到母亲面前,声声诅咒着,替母亲不平。在她们眼里,父亲是无辜的,是四婶子,这个狐狸精,勾引了父亲,坏了他的清名。母亲只是听着,也不说话,脸上淡淡的,始终看不出什么。

周末,父亲照常地回家。我和哥哥受母亲的委派,在村口迎他。夕阳在天边慢慢融化了,绯红的霞光一片热烈,简直就要燃烧起来了。远处的树啊庄稼啊都被染上一层薄薄的金红。远远地,有一个黑点渐渐移过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是父亲,我们欢呼起来。暮色一点一点笼罩下来,黄昏降临了,我们跟在父亲身旁,雀跃着,回家。淡紫色的炊烟在树梢上缠绕,同向晚的天色融在一起,很快就模糊了。至今,我老是想起那样的场景:黄昏,我们同父亲回家,家里,有温暖的灯光,可口的饭菜,还有忙碌的母亲,她似乎从一开始就在那里,永远在等。

一家人静静地吃饭。父亲和母亲,照常说说闲话。我和哥哥,为了什么争执起来,打着嘴仗,手里的筷子也成了兵器,说着说着就纠缠在一起。父亲呵斥着我们,骂我们不懂事。你们两个,能不能让你娘少操些心?我们都住了口,默默地吃饭。母亲却忽然扭过头去,我惊讶地发现,她的眼里,分明有泪光。父亲不说话,他的半边脸隐在灯影里,灯光跳跃,我看不清他的表情。那一天晚上,我半夜里醒来,听见母亲低声地啜泣,压抑的,却汹涌,仿佛从很深的地方,一点点升上来。父亲也例外地没有了鼾声。夜色空明,我想挣扎着睁开眼睛,然而,一不小心,又一脚跌入夜和梦的深渊。我实在是太困了。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父亲和母亲,或许正在经历着一生当中最致命的一场危机。他们在人前若无其事,尤其是在我和哥哥面前,几乎从来没有流露过什么。然而,可以想象,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海浪、潮汐,以及飓风。他们站在岁月的风口处,听任那些袭击降临,一次又一次。当然,平日里,他们也吃饭、睡觉。逢红白喜事,一起出礼。他们端正,平和,像天下大多数夫妇一样,昵近,亲厚,也淡然,也家常。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欲言又止的话,不待开口,全都心领神会了。人们见了,非常诧异。当然,这里面,也有隐隐的失望和释然。因笑道,怎么样,我早说过的。

对这件事,母亲一直保持沉默。她没有像大多数女人一样,找上那个狐狸精的门,撒泼、示威,直唾到她的脸上,出尽胸中的那一口恶气。在家里,也没有跟父亲闹。母亲照常把家里家外收拾得清清爽爽,然后,把自己打扮整齐,等父亲回家。我记得,母亲甚至托人买了雪花膏。在那个年代,在芳村,雪花膏简直是天大的奢侈品。一种精巧的小瓶子里,盛了如玉如脂的东西。我曾经趁母亲不注意,偷偷地尝试过,那一种香气,芬芳馥郁,令人想起所有跟美好有关的东西。后来,只要想到爱情,我总是想起多年前的那一种香气,穿越时光的尘埃,它扑面而来,让人莫名地心疼,黯然神伤。

四婶子几乎再也不来我家串门了。不是万不得已,总是绕开我家的门口,宁愿多走一段冤枉路。有时候,在街上遇见,也是赶忙把眼睛转向别处,只作没有看见了。有一回,是个傍晚吧,我们几个孩子捉迷藏,绕来绕去,我看见一个麦秸垛。在乡间,到处都是这样的麦秸垛。麦秸垛已经被人掏走一块,留下一个窝,正可以容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散发出一种好闻的气息,夹杂着麦子的香味,热烈、干燥、暖烘烘的,把人紧紧包围。小伙伴的声音由远而近,看到了,早看到你了……妮妮——我躲在麦秸垛里,一颗心怦怦直跳,紧张、不安,还有模模糊糊的兴奋,我的心简直要蹦出来了。忽然,我听见一阵脚步声,很轻,但是很急,在麦秸垛前面停住了。我的心跳得更厉害了。一定是三三,他识破我了。可是,却迟迟没有动静。许久,一个女人说,天黑了。是四婶子!这个时候,四婶子是来抽麦秸吧?可不是,天都黑了。父亲!竟然是父亲!我记得,下午,母亲派父亲去姥姥家了。姥姥家在邻村。这个时候,父亲和四婶子,在这麦秸垛后面,他们要做什么呢?我支起耳朵,却再也听不见什么。沉默,沉默之外,还是沉默。然而,在这黏稠的沉默里,却分明有一种异样的东西,它潮湿、危险,也妩媚,也疯狂,像林间有毒的蘑菇,在雨夜里潜滋暗长。也不知过了多久,脚步声一前一后,渐渐地远了,远了,再也听不见了。我躲在麦秸垛里,一动不动,心头忽然涌上一种莫名的忧伤,还有迷茫。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暮色越来越浓了,四下里一片寂静。一个孩子,她无知,懵懂,仿佛一只小兽,尘世的风霜还没有来得及在她身上留下痕迹。然而,在那一天,苍茫的暮色中,她却生平第一次,识破了一桩秘密。这是真的。父亲和四婶子,几乎是沉默的,可即便是片言只语,也能够使一些隐秘一泻千里。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那一年,我只是个孩子,五岁。那一年,我什么都不懂。

想来,那一天,一定是个周末。我回到家的时候,夜色已经把芳村淹没了。屋子里,灯光明亮,一家人坐在桌前,桌上,是热腾腾的饭菜。看见我回来,父亲微笑了,说,来,吃饭了。母亲骂道,又去哪里疯了,看这一身的土。我坐在灯影里,静静地吃饭。父亲和母亲,偶尔说上两句。哥哥呢,始终不怎么开口。我忘了说了,从小,哥哥就是一个寡言的人。然而,长大以后,也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他忽然就变了,变得,怎么说,甚而有些油嘴滑舌了。他风趣、灵活,会说很多俏皮话。跟他相熟的人,谁不知道他那张嘴呢,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哥哥一直是沉默的,我无论如何努力,都听不见他的声音。当然,我们总有吵架的时候,吵架的时候不算。父亲和母亲说着话,不知说到了什么,父亲先自笑起来。我疑惑地看了一眼他的脸,平静,坦然,笑的时候,眼角已经有了细细的鱼尾纹,英俊倒还是英俊的。也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到了父亲的不平常——他在掩饰。那些从容后面,全是惊慌。他微笑着,有些艰难,有些吃力——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他慢慢地喝了一口汤,强自镇定。母亲也笑着,她正把一筷子菜夹到父亲碗里。我停下来,看着父亲,忽然跑到他的身后,把一根麦秸屑从他的头发上摘下来。父亲惊诧地看着饭桌上的麦秸屑,它无辜地躺在那里,细,而且小,简直微不足道。然而,我分明感觉到父亲刹那间的震颤。我是说,父亲的内心,剧烈地摇晃了一下。灯光也倏忽亮了,也只是一瞬间的事。那一根麦秸屑,衬了乌沉沉的饭桌,变得那么触目。那一刻,似乎一切都昭然若揭了。母亲抬眼看了一下电灯,咕哝道,这电压,不稳。一只蛾子在灯前跌跌撞撞,显得既悲壮,也让人感到苍凉。

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秋天的乡村,到处都流荡着一股醉人的气息。庄稼成熟了,一片,又一片,红的是高粱,黄的是玉米、谷子,白的是棉花,这些缤纷的色彩,在大平原上尽情地铺展,一直铺到遥远的天边。还有花生、红薯,它们藏在泥土深处,蓄了一季的心思,早已经膨胀了身子,有些等不及了。芳村的人们,都忙起来了。母亲更是脚不沾地。父亲的学校不放假,我们兄妹又帮不上忙,收秋,全凭了母亲一个人。那些日子,母亲简直要累疯了。她穿着干活的旧衣裳,满脸汗水,疲惫,邋遢,委顿。然而,周末,父亲回家的时候,他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母亲。母亲已经仔细地洗了澡,头发湿漉漉的,还没有完全干透。米白的布衫,烟色裤子,浑身上下,无一处不熨帖得体。她把饭菜端上来,笑盈盈的。转身的时候,就有一股雪花膏的香气淡淡地散开来,芬芳而馥郁。父亲看着她的背影,霎时间,就怔忡了。他在想什么?或许,他是想起了当年。那时候,他们还那么年轻。他最不能忘记的,是她那一头黑发,在颈后梳成两条辫子,乌溜溜的,又粗又长,一直垂到腰际,走起路来,一荡一荡,简直要把他的心都荡飞了。那一回,也是个秋天吧,他们在通往镇上的乡间小路上,一前一后地走。忽然,一只野兔从田野里跑出来,把她吓了一跳,那是他第一次拉她的手。玉米正吐缨子,青草的气息潮润润的,带着一股温凉。风很轻,拂上发烫的脸颊。这一晃,多少年了。母亲把一双筷子递过来,父亲默默接了,半晌,叹一口气。

一直到现在,我都无法明了,我的母亲,是如何独自走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那个年代,物质上,当然是贫乏的。她也曾经为了柴米而犯愁,忍受过旁人的轻侮。也尴尬过,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女,捉襟见肘。然而,那个时候,她再想不到,物质上的贫乏,到底不能把人打倒,同精神上的磨难相比,它简直不值一提。那个时候,她再想不到,人生更大的不如意,还在后面,她还远远没有触及。这是真的。多年以后,母亲老了,坐在院子里,偶尔,抬头看一眼树巅,一片流云轻轻飘过去了,蝉在叫。忽然之间,就恍惚了,这还是多年前的蝉声吗?她也不知道,当年,自己怎么会那么……那么什么呢?她抬手拢一拢头发,微笑了,非常难为情了。父亲这个人,怎么说呢,自己的男人,她怎么不知道?当年,那么多,那么多的磨难,她竟然都一一承受了。有时候,想起来,她自己都不免要惊讶。这惊讶里有得意,也有疼惜。当年,她竟然去找那个女人——四婶子,主动同她交好。她若无其事地叫她,同她说笑,约她一道赶集、下地,请她到家里来,在周末。她和四婶子坐在一处,叽叽咕咕地说着女人间的体己话,忽然就哧哧笑了。阳光从侧面照过来,给四婶子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她脸颊上的绒毛微微颤动着,说话的时候,偶尔一摆头,眼波流转。母亲从旁看着,心里感叹一声。难怪,现在想来,那个时候,四婶子也不过刚满三十,也许,还不到。正仿佛清晨的花朵,经历了夜雨的洗礼,纯净而娇娆,也成熟,也单纯,也宁静,也恣意。母亲入神地看着,不知道想到什么上去了,忽然就红了脸。这两年,也可能,是有些委屈他了。然而——母亲在心里恨一声,自己的男人,自己怎么不知道?当然,也不止这些。她知道,她不识字。可是,这怪不得她。在芳村,有几个女人识字?四婶子也不过是勉强能写写自己的名字罢了。然而——母亲在心里暗想,也许,这些都不重要。阳光在院子里盛开,满眼辉煌,也有些颓败。母亲坐在椅子上,隔着几十年的时光,静静打量着当年的一切。她叹了一口气,然而也微笑了。她是想起了那一天,想起了父亲。她小孩子一般,得意地微笑了,眼睛深处,却分明有东西迅急无声地淌下来,她抬手擦一把,看一眼四周,自己也不好意思了。

那一天,母亲和四婶子在院子里说话,父亲不出来,他在屋里看书,眼睛紧紧盯着书上的一行字。那些字密密麻麻,像蚂蚁,一点一点,细细地啃啮着他的心。院子里传来两个女人的轻笑,弄得他心神不宁。他的一只手握着书本,由于用力,都有些酸麻了。他盯着眼前的那一群蚂蚁,仿佛什么都没有看见,他看到虚空里去了。母亲在院子里叫他,扬着声,他这才猛然省过来,答应着,却不肯出去。母亲就派我叫,父亲无法,慢吞吞地站起身,他来到院子里,从小井里提出水筲,把冰镇的西瓜拿出来抱着,去厨房。他从四婶子身旁走过,轻轻地咳一声,把容颜正一正,他在掩饰了。四婶子呢,她坐在那里,半低着头,一团线绕在她的两个膝头,她的一双手灵活地在空中绕来绕去,眼睛向下,待看不看的。母亲从旁看着这一切,微笑了。她把一牙瓜递过来,眼睛却看着父亲,问道,甜不甜,这瓜?父亲讪讪着走开去,心里恨得痒痒的。她这是故意,简直是!然而……父亲眼睛盯着书本,黯淡地笑了。

四婶子一辈子没有再嫁,也没有生养。我一直不敢确定,四婶子这么多年不肯再嫁,是不是为了父亲。在她漫长的一生中,尤其是,当她红颜退尽,渐渐老去的时候,在无边的夜里,或者,昏昏欲睡的午后,我不知道,她是否还会想起我的父亲,想起当年,那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英俊,儒雅,还有些羞涩,如何见识了她的嫣然百媚。那些惊诧、狂喜、轻怜蜜爱、盟誓和泪水,人生的种种得意以及失意,如今,都不算了。

关于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他们的婚姻,他们的爱情——如果还称得上的话——他们之间的种种纠葛,物质的、情感的、肉体的、精神的,他们之间的挣扎、对峙、相持,以及妥协,以及和解,其实,我并不比芳村的任何一棵庄稼知道得更多。我单知道,他们携了手,在那个年代,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搀扶着,走过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厄,也有悲伤,也有喜悦,也有琐碎的幸福,也有出其不意的击打。然而,都过去了。记得倒还是记得的,然而,大部分,差不多都已经忘记了。或许,他们是不愿意再去想了。他们的时代,早已经远去了。而今,是我们,他们的儿女的天下了。他们风风火火,来了又去。他们活得认真,没有半点敷衍。这很好。

院门开了,想必是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在躺椅里欠一欠身,就又不动了。他们是懒得动了。

发表于《红豆》2009年第10期

转载于《小说选刊》2009年第11期

《中华文学选刊》2009年第12期

《名作欣赏》2010年第1期

《世界文艺》2010年第1期

《新华文摘》2010年第5期

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品奖

首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大奖

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

同类推荐
  • 沙包边的棉花地

    沙包边的棉花地

    自从承包了沙包边的棉花地,无论心情如何,民贵都喜欢往沙包上爬。坐在沙包上,他觉得离天空近了许多,也使他感到自己高大了许多。甚至在那些雨后白云低垂的日子,他想伸手就能摸到那些棉花一样的云彩,一把一把抓下来,铺满沙包,铺满他家的红砖小院。但其实,他离那些低垂的棉花般的云朵还很远很远。他明白这些的时候,他会很沮丧,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巧玲就曾说他,你坐在那个沙包上的时候,我在地里望你,你就像颗蚂蚁。
  • 故乡

    故乡

    《故乡》是作家余松的长篇小说,借助米村这个微如一粟之地,展现了中国东北乡村三十余年来的变迁。作品着笔于代、陈、张、段四家,涵盖了中国几乎所有样貌的村民人物,有着近乎白描般的真实、细微、熨帖。日常生活的简单、松弛与时代变化的恢弘相交织,碰撞出最为真切的矛盾纠葛,所有人物的命运都被表现得如此精致,又如此震撼人心。作者如同在米粒上雕刻中国当代乡村的灵魂,雕就一幅腾着生活热气的、带着痛感与温情的万里长卷,无愧被称为“一部厚重的乡村编年史”“中国乡土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 吼夜

    吼夜

    本书所选文章均出自季栋梁近年来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小说绝大部分发表后被各类选刊选载,引起评论家和读者广泛的评议。这些作品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写实风格和底层情怀,多从小视角切入,选取小事情,在叙述中,在故事的可读性与寓意的丰富性之间,通过营造一连串的意象与情境,找到了合理、恰切的平衡支撑,从而达到穿透故事表象本身,充分营造了小人物的生存困境、人性扭曲和粗犷而细腻的情感世界的艺术质地,使小说文本的叙述空间更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 果园里的神秘老人

    果园里的神秘老人

    我被安排住在果树园,具体说来,就是那间小小的看园子草房。由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得突然,古洞村一时无法盖上房子做青年点,只好把二十几名城里来的青年分散到各家去住。到后来,村中能住的人家都安排满了,就连豆腐坊、马倌棚、果园房都得去住。我作为点上年龄最大的男孩,就被派到村外道东的果树园里安身。“我华石,”看园老头对我并不欢迎,“咱就一铺炕,你住哪头?”“啥?”我刚从城里下来,还真不懂该怎么回答。“我华石,长这么高了,连哪头炕热都不知道?怪不得叫你们下屯再教育。”
  • 蛇

    在睡着的时候,我再次被噩梦惊醒:神秘的丛林深处,狂乱的杀人巨蟒如影相随。我拼命奔跑,却双腿僵硬,迈不开步,巨大的蟒蛇毫不费力地将我紧紧缠住,越缠越紧,我听到了自己血管破裂的声音……我满心的怨恨在恐惧之后被激发了出来。凭什么,凭什么它和它的同类这样纠缠我,让我寝食难安。我要亲手杀了它。我剧烈地喘着气,我不知道是恨林天明还是恨那些蛇,我只有一个念头,杀死那些蛇,让它们不再纠缠我,杀死那些蛇,让林天明泡不成药酒。恐惧和怨恨使我一阵接一阵地昏眩。
热门推荐
  • 纵维谷柔情,愿得一心

    纵维谷柔情,愿得一心

    她——从小为父培养的接班人,一名妙龄女子注定踏上保皇为国的征途…他——是从小寄养在外的小王爷,一身胆识,只为推翻朝廷拯救苍生…她——是贾府千金,被拘泥于世俗朝政,但不甘于此…他——是一名“不算地道”的出家人,历情劫,渡众生………当他们两对儿相遇,你拆我挡,你迎我退…而触碰到爱的火花儿时,这一对怼怼怼出爱情的冤家会如何?而另一对入红尘破世俗的前世冤家又会如何?………爱,难亦不难………
  • 大明钉子户

    大明钉子户

    1636年,大明崇祯九年。二十一世纪打工狗王越,被一脚踢到京城宛平县的山西灾民中间。再有一个多月,十万敌军将再次入关劫掠京师。王越为了保护新时空的家人,为了这些灾民不受敌军的屠杀,毅然组织灾民在卢沟桥旁,今后的宛平城附近,用一个月时间修建了一座新城。新材料、新设备、新世纪的物资源源不断抵达。一座不同于大明任何城市的新城矗立在永定河畔。王越从此成为大明最大的钉子户!敌军来了铩羽而归;李闯王带着他的百万大军来了,结果折戟沉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崇祯誓要将家门口的钉子户铲除,一样徒劳无功。欢迎加入大明钉子户书友群,群号码:670371657
  • 邪帝独宠之盛世繁华

    邪帝独宠之盛世繁华

    一个貌美如花的狐狸少年,黑夜里却是个霸道温柔的鬼面修罗……一个冰清玉洁的清贵公主下一瞬化身成烈艳如毒的暗夜刹神……两人的相遇像一场冰与火的激烈碰撞,来一场生与死的追逐猎杀。……她为他三次落泪,三次与命相抵,他才发现某人的喜欢润雨无声,藏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永不忘怀,他发誓非汝,吾此生不要?”……传闻,听水阁,徐仙儿当众私嘲骂了一句九千岁,邪帝风高月夜执剑屠杀了听水阁上万人,一夜杀戮,血流千里,一剑天子怒,当下在无论者。……传闻,千帝与邪帝大婚,帝上身上那一身似火精致嫁衣是邪帝陛下亲自所绣,一针一线极为繁美,那是一双执剑的手,是一双批奏折的手,也是一双会为她拿针绣花的手。……传闻,陛下初来金兰帝都,引得城都上万子民观看,造就万人空巷,争相目睹的场面,身在宫中的帝上无奈扶额:“真是蓝颜锅水。”……传闻,帝上喜樱花,陛下在盛天京城植九万株樱花树,每天四月初上樱花开放,青天下一片粉色花海,从此盛天京城别称:“樱都。”无论如何?国与汝同等重,同为掌上心。无论如何?国与君同等重,同为掌中坤。
  • 书法门外谈

    书法门外谈

    本书是著名艺术鉴赏家柯文辉对书法艺术的品鉴和评论,内容包括大师离席的时代、马一浮的书法、林散之印象、钱君匋的印等50多篇,气韵生动,细节传神,诗境澄朴。评书,品人,记事。文字信手拈来,佳趣迭出,且时有高明独创的见解。既是其30年书法评论文章的结集,也是他对书法界观察与思考的见证。
  • 聊问夜何其

    聊问夜何其

    晚舟等嗣昭数百年,只是她等来的嗣昭,姓江,不姓余;嗣昭伴晚舟十八载,只是他爱了十余年的晚舟,是否爱他?那年上元国,长宁在皇都候嗣昭二载有余,等来的却是上元国皇帝的一封圣旨,满门抄斩。你爱了那个姓余的几百年,可愿,用余下的十几年,爱我江嗣昭一次?上元国皇帝江嗣昭X扶摇国女帝林晚舟
  • 佛生剑

    佛生剑

    这是一座山庄,一座承载着太多爱恨嗔痴的山庄。葬剑佛心中,墓旁芳草萋
  • 游戏王之最强争霸

    游戏王之最强争霸

    本书只会写前三部的游戏王,就个人而言前三部是最为经典的,但就召唤方法还是会有五种召唤方式,当然冗长的感情铺垫也是会有的,而游基王也是感兴趣的读者所熟知的打牌游戏,所以打牌斗智的内容也不会少的,作者我只能做到尽量与动漫同步,如有疑问评论详谈。
  • 我能分析万物

    我能分析万物

    新书《我能复制诸天秘境》,求支持。 ......... 赵离认主智能解析系统重生入妖魔游戏世界,内武道昌盛,大妖丛生,门派武林乱象频发,人如猪畜。每当夜幕降临,时空通道现世,两界互通!面对强横蛮夷武者入侵,武道圣地分割世界疆土,妖魔肆虐蛊惑人心,人类束手无策。......铃!解析万年魔兵成功,获得历代使用者武技,是否领悟并提升?铃!解析远古剑仙尸体成功,获得剑典传承与远古仙剑埋藏地址!铃!解析大雷音寺方丈成功,获得记忆和神功金钟罩,是否融合?赵离公测进入妖魔世界,这一日,游戏刚刚发行,空间通道未曾出现,武者妖魔尚未进入地球!
  • 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

    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

    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

    蔡元培、居里夫人、德彪西、西贝柳斯、托斯卡尼尼、达芬奇、德拉克洛瓦、莫奈、黑格尔、密茨凯维奇、大仲马、乔治·桑、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凡尔纳……《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将带领读者认识25位已故世界文化名人,并参观他们的故居,以便帮助读者熟悉了解他们的生平及思想艺术。《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由胡志翔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