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900000056

第56章 读傅光明著《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所想到的

编者按: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学者傅光明先生以与美国作家韩秀女士的来往通信,写成《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一书,出版前,将书稿以电子邮件方式传奉,向老舍研究专家史承钧先生请教意见。以下是史先生读后所写的长信,自是一篇富于学术价值的书信体书评。发表在此,以飨读者。《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一书,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读傅光明著《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所想到的

史承钧

傅光明先生:

您好!

很抱歉这么晚才给您回信。您传来的书稿我在前两周才断断续续得以读完,并酝酿着写点感受给您。但我忙于家务琐事,特别是在带小外孙(还不到3岁,是个可爱而淘气的孩子),有点身不由己,所以拖下了。

书稿很有意义。它不仅展示了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和老舍,也记录了“舒公公”、“赵姨”与他们的小慧之间的隔代情谊,还有您和韩秀之间的跨越时(年龄)空(地域)的友情,这些都是真实感人的。书稿的文字也很生动亲切,富于文采。使人觉得仿佛不是论著,而是文学散文。所引的那些书信,也是赵清阁先生在《沧海往事》前言中提到文人书信时所说的“美妙的散文”。这是令人欣喜的。

只是我觉得“赵清阁与老舍”作为全书的主要内容,似还嫌单薄些。书稿中这一部分,如韩秀所说,是她以书信形式接受了您的采访。由您提出问题,她来作答,并提供相关的材料。不知您在给她的书信中,是否也会对此说出自己的想法或介绍国内的说法,如果能够多引述一些,形成讨论,似乎能更好一些。同时,如果能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也吸收社会上的其他研究成果加以梳理,较全面地反映赵清阁和老舍的交往和情谊,那就可能更充实了。

不过,书稿的“附录”中收入的赵清阁致韩秀的8封信和另外的4封信,收入了老舍致赵清阁的4封信和赵清阁的《落叶无限愁》和《〈落叶〉小析》等重要的文章,作为翔实的证据和补充,也能大致弥补了上述的遗憾,使读者能领略他们之间曾经存在的凄美的诗和梦一般的爱情,以及这种爱情无法继续的凄婉和美好,还有赵清阁先生为此做出的默默的牺牲以成全老舍的事业和家庭的良苦用心。

韩秀的信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提供了许多有关老舍和赵清阁的真实信息。如她作为孩子秘密为老舍传递书信,促成老舍寄款以救急;她以孩子的敏感和好奇边玩耍边聆听了外婆谢慧中对老舍有负于赵清阁的义正词严的责备,感受了老舍的哀戚无助和无言的痛苦;还有她1964年去山西插队,最后一次见到老舍时,老舍要求她再给他念普希金的诗,听得“老泪纵横”,而最后送给她的是“吃饱穿暖”四个字。这些都写得很动人。这是个真实的老舍。他始终关爱着赵清阁而又怀着歉疚,不能自拔;他看来并不赞同那耽误了一代人青春的“上山下乡”运动,只是嘱咐他的小友好好保重身体,而不说那些套话,显示出最人性化的一面。韩秀对关于老舍之死一些听闻和推论也提供了不少令人思考的方面。他所说的“晨昏一炷香,遥祭三十年”虽有些诗化,也有事实根据。我了解赵先生晚年,每逢老舍的生辰或忌日,均有这样的表现。

不过,个人的见闻总是有限的。韩秀的叙述中,也有一些不确切的地方。如她对于《落叶》,似看得太实了,以致说一个月后舒太太也带着孩子追到上海,那是没有的事,而且老舍1946年2月15日抵上海,3月5日乘船赴美,也不到1个月。又说从那以后两人再没相见也不确,事实上,50年代赵清阁因事去北京时也曾见面(不过没去老舍家,而是在阳翰笙或马彦祥家);1963年4月,老舍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话剧、歌剧、儿童剧座谈会后,曾途经上海,两人再次相见,成了永诀。还有,说两人在北碚都住在林语堂的房子里,也不确。老舍去北碚时住在那儿不假,老向夫妇、萧伯青、萧亦五均在那儿住过,但赵清阁是和她的好友杨郁文住在一幢小楼的二楼,离梁实秋住的雅舍不远,老舍后来也在附近找了一间平房住下。这在梁实秋的回忆中曾提及。

韩秀可能太爱她的舒公公和赵姨了,以致有时对于她认为有损他们形象的事情无法接受。如关于有台湾人在她面前攻击老舍支持文字改革,要消灭中国字。对此的争论从“五四”就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成了一种政府行为,赞成的和腹诽的都有,台湾学者更有不同看法。从他们的观念出发对老舍的指责也是有一定根据的,不能如她所说的没有半点关系。因为老舍担任过《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委员,并以作协副主席身份主持过座谈会并作总结,而且发表过《拥护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文字改革是广大人民的迫切需要》等文章,主张简化汉字并试行拼音文字。我以为老舍在政治上是天真而热情的,回国后的十几年中,他一方面是热情拥护新政权的,相信新政权一切为人民利益着想,因而努力改变自己来适应新的形势。他写出许多自称歌德派的作品,修改《骆驼祥子》、《离婚》等旧作,否定《猫城记》,参与许多政治活动,都是为此,不都是“敷衍”(那些在反胡风、“反右”中写的声色俱厉而最后又流露出温情的批判,也许可看作是一种敷衍)。然而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等思想又和他面对的现实和理论常常格格不入,有时不免露出本色。他借批评丁玲说出对“革命作家”的不满,写《论悲剧》,不愿出《老舍文集》等等,就表现出这一点,直至“文革”初期的最后失落。

还有对于赵清阁的入党,韩秀感到痛苦无言。我觉得她太过认真了。1984年,当时国内通过否定“文革”,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有一定民主化趋势,的确有不少好的气象。这时,党也打破过去成分出身的限制,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不少人对此抱有信心。赵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入党的。洪钤说赵这样向她说明:“过去(他们)一直不信任我,现在我成了他们中一员,也算是给自己‘正’了名。”我觉得这是她晚年在孤寂中寻求某种慰藉,由此证明自己为国家作过贡献的一种自我保护、自我肯定的行为。党内的确有不少优秀的人才,有许多令人钦佩的人物。但这点在宣传中被绝对化了,一度造成优秀人物必定是党员或必须入党的社会心理。党和非党,区别是很大的,影响到职业分配、职务升迁、职级评定、社会评价等等方面。但在彻底否定“文革”之前,有所谓历史问题或出身不好及社会关系复杂的人是不能入党的,赵先生也在排斥之列。了解这点,对赵先生的晚年入党也就可以理解了。况且赵先生从未以此炫耀于人。小传和生平介绍等等,都是别人写的。

再就是所谓的“肌肤之亲”了。韩秀开始对于那些刺探性问题很反感,而以“男女授受不亲”回答。我理解这是对提问者的窥探之心的鄙视,谴责那是封建思想作怪。而另一处却说虽然“男女授受不亲”,但能相见也是幸福,似是否定他们有“肌肤之亲”了。洪钤文章中也特意对此加以否定,认为那是“并非眼见为实的传言”的夸大和猜测。老实说,这也是2007年您邀我写而我有所顾忌不愿写也不能说的原因之一。虽然我不能问赵先生那种无聊的问题,但我从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分析,却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而说出来又怕被无聊者利用。因为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这种两人间最私密的事常常被看做是见不得人的甚至龌龊的事。其实,只要不是肮脏的交易或罪恶的占有,这就纯属两个人之间的事,旁人不应过问的;而对志同道合、患难与共、两情相悦者来说,却是一种情感上的升华,更应该给以肯定和尊重。我以为老、赵两人正是这样。况且他们的爱情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和环境中。在战争令夫妻分离,两地隔绝,而形势又常使人孤寂苦闷之时,在文化人之间有过不少这样的事情。在一些著名的作家、剧作家和一些年轻有为的女性之间,也有同样的事情,比老、赵他们大胆和浪漫多了。

抗战初起,老舍别妇抛雏来到武汉投身抗战,担负起领导“文协”的重任。后来到了重庆,在复杂的斗争中,他任劳任怨,苦心撑持,为抗战,为文艺呕心沥血。但他孑然一身,贫血,头晕,苦闷,孤寂。这时赵清阁和他相爱,在战争中相濡以沫,相互支持,不也是在抚慰一颗痛苦疲惫的灵魂吗?但她得知胡絜青冲破封锁线,千里迢迢赶来重庆,而因经济困难中途滞留时,她还是和梁实秋一起去找到当时在救济总署负责发放美国援助基金的端木恺,汇了一笔钱到西安,促成了他们家庭的团圆。(这事赵先生对我说过,洪钤文章中也提到。)老舍和赵清阁之间超乎朋友的关系因此戛然而止。对此赵先生曾对我说,我没有破坏他们的家庭,相反,我还成全了他们,促成了他们的团圆。

老舍的朋友很多,他的事情瞒不过朋友们。有些朋友从爱护老舍的观念出发,写信告诉了胡絜青。因此才有胡絜青甘冒风险,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家庭的行动。而在了解真情后,这些朋友也有些后悔。

再有一个顾虑就是老舍的归国。因为老舍应周总理之邀回国,已作为他的爱国行为深入人心,而我了解老舍其实也有过不回来的打算。我不能不据实写,而写了又怕影响老舍爱国者的形象。近年来有人披露曾见到过老舍1948年的一封信,老舍在信中说已在马尼拉买好房子,让赵清阁去马尼拉团聚,已经触及这个问题了。我没有见到这封信。但赵清阁先生和我谈到过,不过她说的是新加坡。她说遵照阳翰笙的指示写信动员老舍回国,老舍曾写信要她去新加坡共同生活。他说,到了国外,就没有什么名分不名分的问题了。她回信不同意,说你回来再说吧。老舍不久便回来了。她说这事不能说,现在老舍都成了神了。

其实,爱国是不分畛域的。不能说一定要生活在国内才是爱国。爱国者由于种种原因,长期的或一时的离开祖国是不足为怪的。被称为“无产阶级导师”的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生活在国外,没人因此说他们不爱国。毛泽东没离开过中国,但他的“战友”***、周恩来、邓小平等曾去国外留学。还有许多华侨,如陈嘉庚为代表,对祖国也作出过重大的贡献,自然是爱国者。在科学家中,新中国成立后回到国内的邓稼先、钱学森等固然是爱国者,但也不能否定选择继续留在国外的杨振宁、李政道等也是爱国的。文学家中,我们不能说长期生活在国外的林语堂不是爱国者,也不能说去了香港的徐嶀等人不爱国。如果老舍选择留在美国,继续介绍和发扬中华文化,写出他立志要写的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如未能完成的《正红旗下》之类自传性和历史性的巨著,他就不是个爱国者了吗?

赵先生有一个底线,就是一定要老舍和胡絜青离婚,并安排好她和子女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老舍的确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她说她也有半封建思想,她也爱惜羽毛,她要一个名分,不能不明不白地和他在一起。但老舍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和胡絜青是由他的好友白涤洲和罗常培介绍,由双方老人认可,然后通信恋爱,正式成婚的。他和胡絜青在济南也有过“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的生活,抗战前有了三个孩子(后来又添了个女儿)。尤其是胡絜青为了支持他出去抗战,挑起了一家的担子,养育子女,特别是代他奉养他的老母亲并为她尽孝送终。他欠她的很多。因此,他要理直气壮地提出离婚,取得妻子的谅解,是很困难的。更何况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接一个的运动,重视强调集体利益而轻视个人情感,还有作为“名人”的形象,是不容许有婚姻纠纷出现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只能屈从现实,继续由赵先生做出牺牲,成全老舍的家庭和事业。而除了“文革”中所受的政治迫害,这也是从另一角度导致老舍的自沉、赵清阁的孤寂的原因。

顺便说说,我对于胡絜青先生也并无成见甚至怀有敬意。我觉得对于老舍,她可说是贤惠的妻子和孩子的慈爱母亲。后来,她也成了有成就的画家。她冲破日军封锁去到重庆保卫自己的婚姻,从她的角度,或当时一般人的眼光看也有其合理性,而且很勇敢。但她不理解老舍和他的情感,也不理解赵清阁的情感和她做出的牺牲,因此虽然保住了婚姻,却未能赢回老舍的心。这事最终对三个人来说都是悲剧。要多研究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各人思想、性格和观念的差异,而不能过分责备某个人。

就写到这儿吧,已经很长了。这封信也由于开头所说的原因,断续写了两周多。但总算把阅读时想到的一些写出来了。

还没能写到对您和韩秀的友情的感受。但正是这种友情感动了我,拉近了我们间的距离,使我愿意写出上述感受。

祝好!

史承钧

2011年5月7日

同类推荐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 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宝带桥

    宝带桥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神话传奇

    神话传奇

    神话由远古族群的人们集体创造并且流传下来,神话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本书选取了中国最著名,最为重要的神话呈现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废材三王妃

    废材三王妃

    她是23世纪的天才杀手,为了执行死令,葬身火海,重生成为妖孽废材。他是前朝颜值逆天天赋堪称妖孽的狂傲三王爷,却在她面前放下了所有的姿态。当23世纪的鬼才杀手,遇上妖孽三王爷……她前世丢失已久的真心,又会为谁而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谎言或者嚎叫

    谎言或者嚎叫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趁凤飞

    趁凤飞

    杨念卿对一个标价5800元的翡翠上了心。她拿起来,照着房间里的灯光转来转去。那翡翠晶莹剔透,宛如一汪深绿色的碧潭,漾动着诱人的绿光。表姐从她手上拿去那块翡翠,重新放回架子上,不屑地说,这个不用看。这个不是什么好东西。杨念卿很奇怪,怎么不是好东西?那么绿,没有一点瑕疵。你不懂!那不是A货!如果真是好东西,怎么可能才标价5800元?表姐放好手上的翡翠,拉过杨念卿的左手,手心朝下。她的右手握着杨念卿的左手,在大拇指的第一个关节处用力一捏,再捏,喜上眉梢,说你这手骨这么柔软,指不定可以戴上我店里的这个小手镯。
  • 贡愚录

    贡愚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嘘狐妖来了

    嘘狐妖来了

    简介:夜晚,监狱冷不丁的冒出一个男人,他自称是学校老师,说最近学校里的学生一个接一个的莫名离奇死去。胡灵灵盯着男人背后一串串黑色的血脚印,后背发凉,汗毛惊恐直竖,她颤抖的指着紧锁的铁门:“帅……帅哥,报警出门左拐找警察,我我是犯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菊花三部曲:变迁

    菊花三部曲:变迁

    发生在新西兰的一场家庭闹剧,跨越100年,波及4代人,一个商业王朝的起起落落。
  • 九拳之下

    九拳之下

    方武:“大叔,我要学武!”张雄:“好!”方武:“大叔好难啊!不学了!”张雄:“可以!”然而到最后,方武发现这个世界很危险!只有自身的武力,才是最可靠的武器!同时他也开始遇到了各种东西,能量装甲,道种灵修,神通武者,佛门修士以及各种异域生命!新书《金属事记》已发,西幻,想看的读者大大可以来看看。
  • 我是崇祯帝

    我是崇祯帝

    穿越成了明末崇祯皇帝!(无系统,无金手指。)到处是饥民,天灾,后金,流寇,皇帝还非常的穷,明末地狱的难度啊!(崇祯帝):朕既然受命于天,天降朕于大明,朕一定要做一位圣明的天子,爱百姓,爱大臣,爱国家,简称三爱。(众大臣):呸,这皇帝脸厚心黑,还忒不要脸。(众富豪):俺们赶快捂紧钱袋子,装穷的走起!(众宦官):皇帝陛下?呵呵,一言难尽。……(崇祯帝):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朕思之所极,也皆是我大明的国土,朕乃世界大皇帝!(众大臣):臣等一脸懵逼,陛下您咋不上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