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900000001

第1章 论中国现代文学概念的游移与中华民国文学史的缺位(1)

论中国现代文学概念的游移与中华民国文学史的缺位

李光荣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诞生快60年了,如果从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算起,则更早,已有8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经过数代研究者的努力工作和持续贡献,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已相当完备且较为成熟了,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但是,中国现代文学还存在着许多不清楚、不确定的问题。这自然不奇怪。每个学科都不是一成不变之后才宣布诞生的,且都是在不断探索研究中发展成熟的,有的学科发展了数十年,连学科涵义都没有确定,有的学科经过数十、数百年的历史,最后又被其他学科取代、吸纳而消亡等,也是所见的事。因此,对于学科内容的发展、阐释、厘定、扩充等都是常有的事,属于学科研究的范畴。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存在不清楚和不确定,才表明了学科的活力,对于不清楚和不确定的探索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学科的魅力正在于此。所以,我们敢于面对和迎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中的不清楚和不确定的对象,且进行深入不懈的探索,以期完全彻底地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科的发展与完善。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许多不清楚和一些不确定的内容中,中国现代文学的概念是一个困扰研究者的难题。中国现代文学,通常是指“五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期的文学,具体地说,是1917年1月至1949年7月之间产生的文学,标志是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这一概念存在着它的狭隘性,既忽略了此前长期酝酿发展的现代意识和文学的改良与变化,又截断了现代文学传统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于是,研究者便上溯近代、下延当代,对现代文学进行了拓展式的研究。此间,一个最响亮的口号是由陈思和等提出的“重写文学史”。在这种观念指导下,除了对“五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进行新的阐释,对文学规律进行新的概括外,还对近代文学的现代转型和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进行梳理研究。一种较为通行的方法是打通现当代,或者以“中国现代文学”包涵中国当代文学,或者把现当代合并,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的学科设置也如此:国家标准学科分类称“中国现代文学史”,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专业目录中二级学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同时,许多大学把原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两门课合为一门,有的称“中国现代文学”,有的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近代文学在现代文学的扩展中似乎没有取得与当代文学同等的地位。但近代文学的研究实力相当雄厚,许多学者如陈平原、杨联芬等投入其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海外学者王德威的研究成果引人注目,“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质问为学界普遍接受。而中国现代文学史一般都从近代讲起。在此过程中,出现较早、影响巨大的是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三人提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观念。这个观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打通”中国近、现、当代文学,而是把从1895年“公车上书”以来的20世纪文学作整体观。在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中,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概念融入其中而消失了。随后,有多本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为名的史书出版,许多论文在此题下发表,“20世纪中国文学”成为研究者观察认识文学问题的思想观念。但是,20世纪中国文学并没有取得学科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实在太复杂;另一方面是因为漫长的中国古代文学不按世纪划分,简言之,中国文学的发展不以世纪为单元。所以,20世纪文学很难通行,就连首倡者之一的钱理群也没有去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他影响最广泛的史书是与温儒敏、吴福辉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上述工作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由30年到80年,再到100年,实质上是文学史观的变化,即怎样看待中国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20世纪文学的问题,只有概括出一个时段内文学的面貌特征及其发展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才可能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所以,近30年来,研究者对文学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多样的概括,例如,对于自由主义文学的阐发,对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疏浚,对于先锋文学的探讨,对于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外国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对于文学史料的全方位发掘等等,都关乎现代文学总体概括的研究。其中,关于先锋文学与现当代文学格局的讨论是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大讨论。此论由陈思和提出,经吴福辉、吴晓东等专家的推进,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即20世纪中国文学史是先锋文学和常态文学交替发展的历史,常态文学是基本的较为稳定的文学形态,先锋文学则起到刺激、引导和推动文学发展的作用。一种先锋文学经过一段时间试验,逐步为大多数人接受就变成常态文学而失去了先锋性,这时又出现了新的先锋文学刺激、引导和推动着常态文学,进而实现新的一轮交替,如此往复,构成了20世纪文学的基本面貌。这种史观无疑具有概括力,尤其是对外国文学思潮和流派对于中国文学所起的作用肯定充分,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变异甚至决定作用未加以重视,而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间资源则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这种文学史观仍然难以得到推行。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重写文学史”的主张提出,至今已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里,研究者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观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观念,指导了20余年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还是要不无遗憾地说,那种能够全面准确地概括中国现代文学或者20世纪中国文学的线索、特点和规律的史观还没有被提出来。

为什么难以寻求准确、全面的中国现代文学或者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呢?其根本原因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复杂性有关。

20世纪的中国,说具体一些是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历了三个朝代,不,是三种社会制度的更替。这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史上也罕见。唐朝之后,有五代十国,国家不可谓少,但无非是封建国家的改朝换代,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周朝末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若干个国家,开始了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化,但各个国家相互并列或另行组合,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至大一统帝国秦朝建立,才完成了朝代的更替和社会制度的转变。唯有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由封建制度转变为以资本主义为主体的制度,再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名称由清朝到中华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社会性质的“三级跳”。社会体制的急剧变化,带来了社会文化和思想意识的急剧变化,所以,20世纪上半期的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化都是相当复杂的。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30年,正好处于三种社会制度中间一种之内,这就意味着,中国现代文学是推翻了封建主义后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尽管不充分)条件下的文学。同时,中华民国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又是无产阶级壮大的社会,同时还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存留的社会,而资本家在取得政权以后,即变为反动阶级,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于是,20世纪上半期便存在着两种阶级斗争和两种社会革命。两种阶级斗争,一种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的斗争,一种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而反对帝国主义是中国各阶级的共同任务。两种社会革命则是推翻封建王朝后,接着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在这种历史环境中产生的文学必然有其复杂性。更为复杂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由于自身发展不健全,具有软弱性,不能独自承担并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一任务便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无产阶级一面反对资产阶级,另一面又和资产阶级一道反对封建阶级和帝国主义,于是构成了异常复杂的情况。有时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站在一起;有时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水火不容。我们看到,在要求民主、自由、科学、现代化的目标上,两大阶级一致,但在对待利益、政权和平等地位等方面却针锋相对,你死我活。因此,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既有资产阶级的文学,又有无产阶级的文学,还有反映两个阶级共同思想利益的文学,文学的复杂性明显。

在中国现代文学上伸下延过后,本来已经相当复杂的现代文学就更为复杂难辨了。晚清以来,既有社会改良的要求和民主主义思想,又有强大的封建意识,且许多进步人士的思想是保皇安民,忠君行孝,与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思想对立。这时候的文学,虽然有一些现代意识,但其局限性很大。要把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捏拢,归纳出一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和文学形式是困难的。这大概就是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至今未能融为一个学科的原因。虽然大家都认可“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但晚清和“五四”又绝不是一回事,它们只是萌芽与禾苗的关系,现代文学可以从晚清写起,但晚清文学并不是现代文学。在“百年文学史”(1840-1949)主张联通近现代的同期,出现了“打通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张。研究者不满于现代文学仅短暂的30年,要使它成为发展的活的文学,而更为主要和实质性的则是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思想性质、文学形式和风格特点相一致。在我们的观念中,现代文学是人民大众的文学,当代文学更是人民大众的文学,其领导阶级都是无产阶级,其创作队伍有延续性,尤其是80年代以来的文学与“五四”文学在精神上的紧密联系等。由于这些条件,如上所说,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合并而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取得了学科地位,许多学校把它们合为一门课。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毕竟有许多不同,例如,现代文学的批判精神到了当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颂歌;现代文学的悲剧色彩和悲凉风格在当代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正剧和喜剧以及乐观昂扬的格调;现代文学注重对于人性的发掘与抒写,着重揭露人性的阴暗面,当代文学侧重阶级和集体的描写,歌颂人性的美好。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十七年”。至70年代末起,发生了变化,文学继承“五四”文学优良传统,写人性,写悲剧,注意揭露和批判,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探索和多种风格流派,但文学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仍不能跟“五四”时期相比,既没有“五四”文学的意气风发,也没有“五四”文学的丰富多彩,甚至没有产生出“五四”及现代的文学大家。这是为什么?是两种社会的体制不一样,社会思想意识也不一样。现代是资产阶级专权,而资产阶级思想从来没有统占过全国,当代是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是高度集中统一的。现代社会的任务是批判、斗争、夺取政权,当代社会的任务则是建设、发展、富强。大体说来,批判需要多种思想和方式,建设则需要统一、团结、集中、和谐,不允许破坏的力量存在。文学属于意识形态,决定于社会存在,因此,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虽然有诸多联系,但本质和特点仍然是不同的。正因为此,现在的情况仍然是现代文学研究会和当代文学研究会各行其是,研究者可以脚跨两边,也可以独站一头,但不能强行捏合。教学上即使将现、当代文学排为一门课,但无法把现代文学思想贯穿于当代,自然也不能用当代文学思想去讲授现代文学。一句话,中国现、当代文学貌合神离。弄清了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不可调和的道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难以成立的原因也就清楚了。

与近代社会和当代社会相比,现代社会还有独特的现象,那就是战争。虽然近代和当代也有过战争,但没有现代频仍。武昌起义后,接着是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国共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民国38年的历史上,差不多每年都有战争,战争由局部到全国,几乎全民卷入,几至亡国。且不说自然灾害和阶级压迫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单是战争就到了民生国力难以承受的地步。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灾难,但像这样的连年战争是近代和当代所没有的。在战争的环境中,无论国家、团体或个人都有不同于和平环境的表现,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学,必然有其特殊性。我们抒写反封建的文学史,梳理“人的文学”的发展历程,这都是对的,但却忽略了战争文学,或者说没有对战争环境下的文学进行深入的考察,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缺憾。例如,冯至的十四行诗、穆旦的战争诗、戴望舒的后期诗、艾青的战斗诗、沈从文的《湘西》、林蒲的《湘西行》只能产生在抗战时期,这些作品对于人、对于死亡、对于生活、对于民族的探索与描写都异常深刻,为其他时期的作品所不具备。战争条件下的文学以至描写战争的文学无论是近代还是当代都不可能包涵,也是20世纪文学无法概括进去的特点。因此,要把近、现、当代文学合在一起,确实有相当的难度。

“打通近、现、当代”难以成为事实,除了中国现代社会太复杂和现代文学的特点难以为近代、当代融合,还有名称的问题。直言之,用“近代”、“现代”、“当代”这些没有明确时间界限的词语作为历史时期的名称不科学。

同类推荐
  • 越剧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优美清婉,表演真切动人,无论是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布景、道具、服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广受喜爱与赞誉的戏曲艺术瑰宝,如今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的今天似乎有一种让许多人困惑不解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综合实力达到了新的高点,中国在全球的种种危机和困局之中虽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但中国的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力量还是正在凸显,这也是为人们所充分了解的事实。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 天下第一村

    天下第一村

    当我每每看到场凌城南那高大的炎帝雕像时,不尽会想起宝鸡常羊山来,因为,那里是炎帝长眠的地方,那里的清姜流域,有着炎帝生息并倡导稼樯的记忆,所以,我对常羊山的向往也就随之产生。
  • 不同文化体的对视:中东欧与俄罗斯关系及其与中国的镜像研究

    不同文化体的对视:中东欧与俄罗斯关系及其与中国的镜像研究

    一个现代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水平,体现为大学的科研与成果。国家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提供新思想的重要职责。而科学研究不仅仅需要学者默默地研究,还需要学者把自己的知识成果展示出来,让社会进行鉴定,让学生加以吸收,让同行得以交流。书籍、论文是进行上述活动的有效载体。课堂讲授如同飞鸟划过天空,往而不复。只有著作文章可以传之后世、致乎远人。
热门推荐
  • 故事会(2017年10月上)

    故事会(2017年10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集外

    集外

    老舍是我国现代知名作家,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以小说、剧作、散文著称于世,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老舍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度,有“人民艺术家”之称。
  • 龙凤焚金鼎

    龙凤焚金鼎

    这是一个充满铁气的世界,在这里弱肉强食的道理体现的淋漓尽致。一个超高级功法的出现引发出的一系列故事,使一个本来默默无闻甘于平庸的他,变成了一个旷世强者。为功法,为地位,为复仇,还是为了早年间的一句承诺,就看他如何选择…
  • 包村干部

    包村干部

    刘国锋的摩托车刚滑进镇政府大院,无数目光立即呼啦啦落了上去。刘国锋感到了这些目光的分量,不自觉地弯下背,抖了抖又窄又薄的肩膀。他知道人们好奇的不是他,是他的摩托车。他的摩托车如同一辆破拖拉机,轰隆隆的声音震天憾地,大老远就向人们多情地打着招呼。摩托车没有反光镜,没有挡风板,一片装苹果的旧纸箱替代了挡风板,随着摩托车的快乐抖动,旧纸箱也快乐地抖动着,像一只春天里忽闪着翅膀的老鹳鸟,带一路风尘威风凛凛降落在照壁前的松树下。刘国锋撑好摩托车,摘下眼镜在衣襟上抹了抹,重新戴上后,蓦然发现镇政府一夜之间换了新颜。
  • 拥有火影系统的三皇子

    拥有火影系统的三皇子

    一片大陆,万千系统,万千世界,谁又能走到最后呢
  • 穿越时空追男神

    穿越时空追男神

    新文《娇玉》正在存稿中,新文是无男主的女强文,但有些感情纠葛。喜欢这类文的亲们可以关注新火(???????)???????爱你们新火有群啦!欢迎书友加群。群号:680398764
  • 谜宝藏三部曲

    谜宝藏三部曲

    青河三道海子石堆墓与神秘的麦田圈居然拥有同样的图案。世界上真的存在所谓‘轴心时代’吗?在阿尔泰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受到了空前挑战。鹿石上刻绘了鹿腾空飞翔的图案,有人说那是斯基泰人的信仰,也有人说:那是鹿遭到猎杀时的真实写照,那么,谁是真正的猎鹿人。斯基泰人,这个崇拜黄金的民族在‘国王谷’里埋藏着怎样的秘密?世界上真的有“独目人”吗?这个传说中的远古种族为何会出现在大量的史前岩画中?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传说中:独目人生活在新疆极北的阿尔泰山系,可是为什么,刻有独目人形象的古老岩画会出现在神秘的罗布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顾总,亲亲抱抱举高高

    顾总,亲亲抱抱举高高

    她曾是全北城最骄傲漂亮的林家二小姐,一遇到这个男人却逃避了。她曾陪他度过最难熬的失明时光,却沦为代嫁品来到他身边。最后,他抛弃所有尊严与傲气,向她低头。传闻中冷漠淡薄的顾总在全北城的人面前开启了一条漫漫追妻路:“女人,我的心已经沦陷在你身上了。孩子归你,心归你,你——归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